06.07 孩子想不開?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孩子想不開?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常常有家長向後臺諮詢:孩子叛逆怎麼辦?為什麼我家孩子越來越沉默,跟他說話也不喜歡理人?感覺我家孩子的心理出了些問題,嘴上動不動就拿命要挾,做事情也偏向極端,我該怎麼辦?

相信以上的情況,家長們或多或少地都遇到過,有的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成長的叛逆期,過去這個階段就好了,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但事實上,隨手翻翻新聞,卻能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自殺案例:

2018年1月,江西南昌一名15歲男孩跳樓自殺,他在留下的遺言中說:“我曾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少歡笑,但我卻無法為自己帶來歡樂。”

2017年11月,江蘇豐縣一名10歲女孩在家喝農藥自殺,在生前留下的視頻和遺書中,她解釋自殺的原因和任何人無關,但是她再三囑咐父母不要爭吵了。

2017年1月,雲南鎮雄縣一名15歲留守男孩在除夕夜喝農藥自殺,他留下的遺書句句戳心,他說,他死了,爸爸就高興了,就不會有什麼事情煩他了。

看著輕生孩子們留下的遺言,字裡行間都是無奈的掙扎、帶淚的呼喚……要知道,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本應是他們快樂而朝氣的青少年時光。

通過孩子們的隻言片語,我們不難看出,大多數孩子的想不開,與家庭有著莫大的關係。深究他們輕生背後的原因,就更加論證了這個觀點,這些孩子,都生活在缺少情感交流的家庭中,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和關愛,而不是獨斷、專權甚至打罵。

試想,當一個孩子處於無助的境地,他想從最親的父母這裡得到寬慰和開導,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卻以冷臉相對,甚至將生活中的不順心遷怒到孩子身上,我們的孩子,還會向我們敞開心扉嗎?

臺灣生命教育專家林昆輝說,家長最該做的,是要讓孩子愛你,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想起父母。

或許你無意的一個舉動,一句話語,就已經傷害了孩子那顆心,於是他們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叛逆。

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想不開,也沒有哪個父母希望孩子與自己疏離,那麼,就應該在事情可以挽回的時候未雨綢繆

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平等地與他們對話

作為家長,應該有一種自覺,我們的孩子,自從出生那刻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權利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格,和屬於自己的人生。

那些我們以“為你好”的名義而發出的各種指令和要求,我們是否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他們真實的需求。不如試著與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讓孩子卸下不信任,心甘情願地敞開心扉。

包容孩子們的想法,用合適的方法引導他們

當聽到孩子的想法與自己相左時,家長首先想的不應是批評和指責,而是耐下性子聽聽前因後果,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交流壞境,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把你當成朋友。

如果孩子的想法有悖道德和倫理,記住打罵不能從根源上解除問題,孩子們都是講道理的,只要你有正確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最終會理解你的苦心。

向孩子表達你的愛意

沒有表達的愛,等於不存在,有愛就要大聲說出來。雲南雄縣的15歲男孩就是認為自己的父親並不愛他,他的存在只是父親的拖累,而他的父親,也只是在他去世之後才追悔莫及,可是,無論父親再怎麼哭喊,孩子也已經聽不到了。

所以,現在就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讓他們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溫情和愛的家庭裡。

及時地引導、疏散孩子的負面情緒

很多悲劇在發生之前是可以避免的,而由於父母和身邊人的疏忽,沒有及時察覺,才導致慘劇的發生。

如果家長朋友們能從繁忙的工作、應酬中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隨時觀察孩子們的情緒,帶他們去看場喜歡的電影,去圖書館一起閱讀,給孩子做頓可口的飯菜,或者哪怕只是拉著孩子的手到處走走,孩子也會感到父母與他們同在的幸福。

父母一定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理解和包容去陪伴孩子,帶他們走出迷惘,教他們珍愛生命,活出屬於他們的精彩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