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今日頭條、網易強勢關注山西省委宣傳部派駐武鄉縣故縣鄉五村的第一書記張國田

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今日頭條、網易 7月3日報道

第一書記張國田:點亮百姓的心燈

陽光灑滿大地。吃罷早飯,趙玉兵從容地來到村裡的養豬場開始工作。趙玉兵覺得,眼下的日子過得愜意而滿足。但這樣的日子在一年前,對於他來說還是個奢望。

趙玉兵的家在武鄉縣故縣鄉五村。這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村,地上沒有資源、地下沒有礦藏、村裡人口不多、產業發展滯後。

已經47歲的趙玉兵,多年來打工在外,每每返鄉總有點近鄉情怯的悲涼。“如果村裡的狀況好了,誰不想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在外打工就算一個月能賺三四千元,最後落到手裡也沒幾個錢了,哪有守家在地好。”

而今年春節,趙玉兵回鄉之後便留了下來。因為,他發現自己所熟悉的五村變了。倒不是說村裡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硬件設施能比得上大都市的花花綠綠,而是他發現鄉親們的精氣神似乎一夜之間變得飽滿豐盈了——希望往往由此孕育而生。

趙玉兵發現,帶給村民這個變化的要歸功於一個人——山西省委宣傳部派駐到村裡的第一書記張國田。

一個舉動凝聚一片民心

去年4月,張國田被組織派往五村擔任第一書記。作為國內知名攝影家,張國田走過不少村莊。在他看來,當下的農村,比資源不足、產業不興更要命的是村裡沒有人氣、鄉親們的精氣神不足。

也許是出於職業的原因,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張國田對於鄉村有著獨特的審美,彼時的鄉村一到勞動季節,漫山遍野紅旗飄飄、號子聲聲,處處激盪著戰天鬥地的激情。在張國田看來,這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原動力。

剛到村裡的第一個週末,恰逢五村大掃除。張國田直接在集市上買了一把鐵鍬加入了環境整治行動中。那時,並沒有多少村民知道,這個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大個子就是村裡的第一書記,相反大家對他的舉動還頗感好奇。“不就是村裡組織個勞動嗎?犯得著這麼賣力?”

“村裡的事情必須自己想辦法幹,就像自家過日子,自己不努力別人再接濟都是白搭。”勞動間隙,張國田的一番話深深地觸動了老鄉們的心,與別人的幫扶不是激勵就是安慰不同,“這個大個子愛說真話。”

張國田認為,扶貧必先扶志,脫貧必先脫懶。他的想法是,要把啃下精神脫貧的硬骨頭放在首位,如果不激發村民和貧困戶的自身發展意願,即便暫時“扶著脫貧”了,下一步還是會出問題。而全村推行義務勞動,每週一小掃,半月一次大清潔,動員大家積極參與,先樹立起集體意識,找回曾經的熱情就是最好的方式。

愛說真話的張國田到底還是讓老鄉們信服了。“說的是啊,自己不努力,即便別人能幫一時也幫不了一輩子,能幫了自己還能幫自己的子女?”老鄉們開始用實際行動表示對張國田的認可,有人提議將每週五確定為五村的“愛村日”,先從打掃衛生做起,力所能及地為村裡做點事情。

從2017年5月到現在,近千人次參與的大大小小50多次義務勞動,改變了五村容顏與風貌,喚醒了五村激情和鬥志,五村也以此為標誌開啟了脫貧攻堅的新徵程。

一個策劃帶活一個村莊

老百姓的激情被點燃是個好事,但要想真正讓村裡有發展還必須下一番狠功夫。

五村全村79戶2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38戶101人。村民主要以種植玉米、穀子等農作物為主,傳統種植模式在當地百姓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因為土地貧瘠,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飯,收入十分微薄。

呈現在眼前的五村現狀,讓張國田感覺壓力很大。從機關行政幹部到農村第一書記,他正經歷著可謂是人生重要的一次角色轉變。如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如何改善村內基礎設施、發展支柱產業,如何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來助力五村脫貧攻堅?這都是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道難題。

為了儘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剛到村子的一個多月,張國田每天早出晚歸,五村的田間地頭、鄉間小路、群眾家中隨處可見他的身影。雙腳沾滿了泥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全面摸透了全村38戶101名貧困群眾的詳細情況。結合自己的思考和村“兩委”幹部的意見,他為五村村委會和每個貧困戶都制定了三年脫貧計劃,並確立了“建設一個新陣地、引進一個新項目、發展一個新產業、樹立一個新品牌、打造一個新五村”的“五個一”奮鬥目標,為五村勾勒出一幅築堡壘、興產業、促發展、換新顏的美好藍圖。

去年5月7日,一個以“播種節”為題的活動在五村率先登場。來自北京、四川、陝西等地的近百名攝影家與當地百姓一同牽牛耕種,現場對接扶貧。當天發起的“禾田鏡界救助基金”收到愛心捐款3萬多元,120畝貧困戶“武鄉小米地塊”也被現場認購,實現了“未種先售”。

今年5月,第二屆“五村播種節”如期舉行。除近百名攝影家、企業家參加播種活動外,當日,“人民攝影報攝影基地”在該村掛牌,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拍攝平臺,以攝影培訓、採風為內容的特色小鎮雛形初現。

“五村的‘播種節’以創新思維將農業生產與旅遊產業有機結合,走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路徑,已成為武鄉老區一個獨具特色的節慶品牌,其影響力愈來愈大,五村也漸漸走出沉寂,這為我們下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故縣鄉黨委書記石永兵表示。

一腔真情溫暖一方百姓

張國田有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五村每個貧困戶的家庭人口、致貧原因、上學就醫等信息。日記本記出了群眾所思、所憂、所盼,寫滿了張國田與群眾的共同心聲。

要說世上最打動人的,莫過於真情實意。在五村,但凡遇到村民們,他們總會說張國田嘴裡沒有一句“虛話”,只要他說過的必然都會想方設法做到,對村裡每個人都像親人一樣。

貧困戶武樹德年老體衰,妻子常年患病,生活十分拮据。張國田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一次去縣城辦事的間隙,他去服裝店自掏腰包為他們一家人購買了新衣服和日常用品,樸實的老農只能用“張書記,好人呢”表示心中的感激之情。

作為“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藝術總監,張國田珍視每一個提升五村整體印象的機會。他親自設計了“五村之家”展覽館效果圖,自己出錢帶領五村百姓到平遙參觀學習,並製作相冊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大家。

五村是幸運的,2016年被列入武鄉縣打造的十個鄉村旅遊重點村。一年多的駐村經歷,張國田已然把自己當成了“五村人”,他以一個藝術家的情懷,致力於為五村打造一個“田園”夢。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引進了禾田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打造集餐飲住宿、休閒度假、生態養生、水果採摘、文化創意、農耕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扶貧示範項目。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投資100多萬元,重點打造三大鄉村旅遊板塊:一是在小莊自然村打造農耕文化體驗基地以及廣大藝術院校學生攝影、採風、寫生、培訓基地,還計劃新建小米加工基地、中國農業發展史展廳;改造傳統古村落,改造完成土窯洞5眼。二是在前溝自然村打造藝術家駐地民宿和休閒度假、娛樂體驗基地,改造完成土窯洞10眼。三是在新村拆除廢棄蘑菇大棚,在濁漳河北岸規劃建設圍合式佈局的集裝箱房屋,打造集餐飲住宿、生態養生、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禾田小鎮,目前已完成全部規劃。張國田說,項目建成後,可有效解決剩餘勞動力200餘人,帶動9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元。

“有些事情目前正在做,有些事情還在紙上,但只要老百姓的積極性起來了,那就沒有任何問題。我的目標是讓五村的年輕人都回來,相信這個夢想不會太遙遠。”張國田說。

7月1日,張國田借來幾輛商務車到了五村。他說已經和著名勞模郭鳳蓮約好了,要帶著五村鄉親到大寨去看看,慶祝黨的生日,接受傳統教育,點亮鄉親們的心燈,讓五村的脫貧攻堅之路走得更加堅實長遠。(麻潞 馮波)

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今日頭條、網易強勢關注山西省委宣傳部派駐武鄉縣故縣鄉五村的第一書記張國田



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今日頭條、網易強勢關注山西省委宣傳部派駐武鄉縣故縣鄉五村的第一書記張國田



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今日頭條、網易強勢關注山西省委宣傳部派駐武鄉縣故縣鄉五村的第一書記張國田



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今日頭條、網易強勢關注山西省委宣傳部派駐武鄉縣故縣鄉五村的第一書記張國田


來源: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今日頭條、網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