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後澆帶滲漏的原因及防治,防水人必看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範要求,在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但這些施工縫可能會因為後期處理不當,成為滲漏的薄弱區域。今天就幫你分析一下後澆帶發生滲漏的原因和如何防治。

原因分析

1、施工組織不當,後澆帶兩側上部結構澆灌混凝土的落差較大,以及設計中存在著局部不合理的現象,使得後澆帶接縫處產生過大的拉應力。

2、後澆帶在底板位置處長時間的暴露,而使接縫處的表面沾了泥汙,又未認真處理,嚴重影響了新老混凝土的結合。

3、施工縫作法不當,特別是後澆帶兩端,往往將施工縫留成直縫。

4、後澆帶部位的混凝土施工過早,而後澆帶兩側結構混凝土收縮變形尚未完成。

5、柔性防水材料本身性能的侷限性,防水層的抗拉強度低,延伸率小,抗裂性好,對溫度變化較敏感,在遇到不利因素影響時,往往經受不住各種應力的作用而被破壞。

6、澆灌前對後澆帶混凝土接縫的界面局部有遺留的零星模板碎片或殘渣未能清除乾淨。

7、墊層上做好的防水層在灌注底板混凝土前遭到破壞(如被墜物砸傷)未作修補就灌筑後澆帶混凝土,留下隱患。

預防措施:

1、施工前對於接縫面應用鋼絲刷清理並鑿毛,最好是鑿去表面砂漿層,完全露出新鮮混凝土,根據混凝土澆築的速度在接縫面上再塗刷一層聚合物水泥漿料,但每次塗刷的超前量不宜過長,以免失去結合層的作用。

2、混凝土澆築應採用二次振搗法,以提高密實性和界面的結合力。

3、確定後澆帶的施工時間宜在兩側結構混凝土成型42天后,即待兩側混凝土收縮變形基本完成再進行。

4、後澆帶界面部位宜設置外貼式止水帶、埋設膨脹止水條或塗刷聚合物水泥漿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