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國內首條“石墨烯公路”建成通車

“就算用手去感知,也明顯感到溫度要低一些。”5月31日中午,南寧大橋主橋橋面,冒著近35℃高溫,廣西大學可再生能源材料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沈培康把手掌摁到滾燙的瀝青路面上。兩個月前,南寧大橋封閉維修,首次應用了沈培康團隊最新研發的石墨烯複合橡膠改性瀝青路面技術。當晚10時,南寧大橋正式恢復通車,這條“石墨烯公路”將正式接受“實戰”考驗。

國內首條“石墨烯公路”建成通車

“在南寧大橋上鋪設瀝青,比其他路面要複雜得多。”施工方代表介紹,2009年建成的南寧大橋採用鋼箱梁式結構,鋼橋面具有柔性大、感溫性強、鋼板與瀝青混凝土層黏結難度大等特性,其鋪設技術一直是世界性難題。

經過近10年大交通量運營,南寧大橋路面已出現龜裂、車轍、變形等一系列病害問題。此次維修,創新點便是施工方在此次大修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採用了沈培康團隊與廣西正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石墨烯複合橡膠改性瀝青對主橋鋼橋面進行鋪設。

這是國內率先實現石墨烯在路橋高等級公路的商業化應用。南寧大橋總長1314.773米,其中有300米主橋面採用該技術。走在路面上,可以明顯感到沒有以往瀝青路面的臭味,光澤度、溫度、黏度也有些許差別。這些差別,得益於石墨烯材料的一系列特性。近年來,廣西大學可再生能源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團隊研發成功世界上性價比最高的立體構造石墨烯粉體材料,在光、電、熱、力等方面均具有優異性能。2017年初,該團隊與相關企業合作,通過創造性地在橡膠粉末中加入石墨烯粉體材料,開發多項核心技術,成功研製出立體構造石墨烯複合橡膠改性瀝青路面技術。

為此,合作雙方進行了數次小規模測試。結果顯示,採用此項技術的路面,淨味環保、溫度降低,高溫動穩定度、低溫抗裂性、路面黏結度等各項指標大幅提高,能有效解決鋼箱梁橋面易出現的諸多問題。

據悉,這是廣西大學在立體構造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廣西在交通新材料領域中的一項關鍵性突破,打通了從石墨烯宏量製備到規模化應用的產業鏈條,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均無先例。該技術大規模應用後,成本僅提高15%左右,具有較高性價比,有望解決我國公路壽命低等普遍問題。專家表示,希望以此為契機,打造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國內石墨烯科技產學研更深度的融合,讓科技創新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