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據說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近代才流傳至東南亞。

海口騎樓最早出現於南宋,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從建築上說,騎樓是指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

海口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起因是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攜帶著畢生血汗錢回鄉建屋,準備回鄉安老終生。

之後,騎樓延伸到了龍華區和美蘭區的中山路、得勝沙路、新華路、解放東路、博愛路、長堤路、新民路、振東街、大興街等。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從海口東站到騎樓非常方便,有 98路、38路、89路、21路、49路等多趟公交車直達。

走進騎樓,你會發現撲面而來的是滿滿的南洋氣息。那裡的建築大多佈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雖然有些地方的牆體已經斑駁,但這些歷史的印記似乎更有其獨特的韻味。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目前,海口市區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的騎樓樣式最多,有近40座。這些騎樓柱廊相連,可隔壁陽光、遮擋風雨,也便於敞開鋪面、招攬生意。

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許多馬來西亞等第地的老華僑們在每年回國祭祖的時候,總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轉轉,給身邊的孫子講講這裡當年的故事。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積澱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歷史人文色彩豐富多樣,歷史上有十三個國家在這裡開設了領事館、教堂、郵局、銀行、商會

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海口市最高的樓房。它是在上一世紀三十年代初,由時任越南西貢市匯理銀行董事長的文昌籍鄉親吳乾椿,用從南洋運回來的石料、木材修建起來的。作為當時海口最大最豪華的旅館,它一度是海口的標誌性建築,並經營過大劇院、放電影等。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是海口的特色,集中分佈在龍華區和美蘭區的中山路、得勝沙路、新華路、解放東路、博愛路、長堤路、新民路、振東街、大興街等。柱廊相連,騎樓相依的建築群佔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騎樓式建築達200餘座,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的騎樓樣式最多,約有39座。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名片。

騎樓,應該是海口最炫目的一張名片,也是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