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鐗“愛動小視頻”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5月初,微博低調上線旗下短視頻產品“愛動小視頻”,主創團隊想把它打造成一個主打動感原創小視頻的分享社區。

“愛動小視頻”其實是“微博故事”的App獨立版本,後者是微博非常重要的一個視頻功能。國內一家頭部MCN機構管理層曾向刺蝟公社透露,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微博會用“微博故事”短視頻播放、評論、點贊、轉發等方面的數據來衡量粉絲與博主之間的粘性程度,數據越好,說明粘性度就越高。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愛動小視頻界面截圖

目前,愛動小視頻只能用微博賬號登錄,數據與微博互通,視頻與微博裡的“微博故事”內容同步,只要用戶在“微博故事”上發佈視頻,就可以同步到愛動小視頻上。

不過,從主題色調、UI設計到技術玩法、內容運營,“愛動”都有“抖音”的烙印。顯而易見,它直接對標抖音。

6月14日,擁有騰訊背景的微博知名互聯網資訊博主 @鵝廠坊間八卦 發佈微博動態爆料微博上線愛動小視頻後反問:“就問抖音怕不怕?”

“怕毛啊。” @愛動小視頻 官方微博轉發該條動態並回復,“我們做著玩的”。而抖音方面沒有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這下齊了,科技三巨頭BAT都在各自的大文娛陣營裡架槍設炮,全都對準了不願站隊的字節跳動,百度祭出了Nani小視頻,騰訊復活了微視,阿里巴巴間接推出了愛動小視頻和直接謀劃了據稱名為“獨客”的短視頻(還未推出)。

現在的短視頻爭鬥局勢,就像當初今日頭條在新聞資訊領域崛起時,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被動地對原有的內容分發機制做出改革,並想用今日頭條的做法絞殺今日頭條一樣。

當時,今日頭條攪動並且改變了傳統新聞客戶端在內容聚合上的方式,人工智能分發技術的加入,使提高人們接受信息的效率成了新聞客戶端的第一原則。

從精英視角的內容為王到尖銳理性的技術為王,再到多平臺並進的渠道為王。從傳媒圈蔓延開來的這些爭論以及新舊媒體勢力之間的版權搶奪,組成了以圖片和文字為主的新內容消費革命上半場。

如今,這場新內容消費革命還在繼續,只不過,它的主要參與媒介載體已經不是圖文了,而是短視頻。有數據顯示,2017年,短視頻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57.3億元。騰訊系、新浪系、阿里系、字節跳動系、百度系都在佈局構建短視頻平臺,推動短視頻在媒介格局中的佔有份額。

當然,現在巨頭們面對抖音的想法與面對今日頭條時不太一樣了。之前是真的想絞殺今日頭條,而現在,是想拖慢抖音向前進的節奏,或者從中分一杯羹。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就產品本身而言,智能分發是抖音的基礎,不過,內容運營和價值觀營銷是抖音的致勝法寶。

從表演性滿滿的小哥哥小姐姐到土味情話滿天飛,從襁褓嬰兒到耄耋老人,從農村鄉間到城市街巷,往好了想,他們都是在“記錄美好生活”,用短視頻的方式給予、記錄和儲存某種期盼。利用這兩點,它挖掘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延展性空間。

抖音把這個延展性空間輻射到了國外,在泰國、日本、巴西……抖音總裁張楠透露,目前包括Tik Tok和musical.ly在內的抖音海外產品已經覆蓋150個國家,月活用戶超過1億,且目前仍在持續高速增長。

2018年是字節跳動全球化最關鍵的一年,抖音的海外動作頻頻。據36氪報道,在抖音海外快速增長的拉動下,截至2018年3月,字節跳動海外用戶規模已接近公司整體用戶規模的20%。其中,根據App Annie的數據,在泰國這個6800萬人口的國家裡,Tik Tok的下載量就超過1000萬。在其他互聯網公司出海不順的情況下,字節跳動的這一成績實在耀眼。

BAT陣營裡的這些產品有個共同點,產品本身與抖音極像,而在戰略意圖上,它們的誕生,不完全是出於用戶需求,更多是因為BAT陣營在短視頻戰略上失守後,靠應激反應做出來的防禦型產品。抖音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引起“友商”的關注,比如,抖音上線圖片功能,上線淘寶購物鏈接,上線抖音故事,力推海外戰略佈局。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把視角放到國內,BAT陣營裡的戰略打法做得最足的恐怕要數阿里巴巴,微博出品的“愛動”主打陌生人社交社區,淘寶傳說中的“獨客”強調電商內容運營,從社交媒體關係到商品購買關係,從人情消費到金錢消費,阿里巴巴用兩款產品分割並細分了微頭條和抖音兩個端口的不同人群。

在這個佈局裡,阿里巴巴最明顯的優勢是微博和淘寶無可匹敵的基礎用戶數據,除此之外,微博目前擁有全國最大和最健全的MCN機構內容供應體系。微博方面的數據顯示,微博已經在55個垂直領域建立起了細分的頭部MCN機構,這些MCN機構能夠源源不斷地給微博提供內容,並且得到商業轉化。

微博把這套供應體系的內容打法運用到了愛動小視頻上,比如背靠MCN機構洋蔥視頻發家的現任“抖音一姐”代古拉k,她既在抖音上發佈跳舞視頻,也在愛動小視頻上開設賬戶發佈跳舞視頻。代古拉k背後的洋蔥視頻早期在微博發家致富,之後才在各大內容平臺上佈局。

愛動小視頻相較於抖音,前者還處於起步階段,很多拍攝者把表演性這個特徵做得更加明顯了,視頻人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畫面,每一個場景,都有刻意編排的表演痕跡在。

這麼做的一個弊端是機械性太強,抖音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吸引海量的普通人一起來玩,強化UGC模式,淡化冷啟動時期的PUGC生產模式帶來的藝人明星效果。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動圖製作原始資料來自愛動小視頻

其他兩家的短視頻產品雖然已經有了模板借鑑,但是依舊處於摸索階段,並沒有做出差異化較強的內容出來。現階段的技術壁壘極低,一旦某一短視頻上線能生產個性化內容的技術,就會在極短的時間裡,被“友商”搬運到另一款同類型短視頻軟件中,比如視頻瘦身拉長腿、評論動態字幕滾動播放、間斷性跟拍技術更迭,無一例外。

短視頻戰事裡的團隊已經無法在“看得見”層面體現差異化了,因為連icon、slogan、人群定位都是相似的。滿足這一層級需求的門檻太低,只要有個靠譜的技術團隊,就能夠搞定。

抖音是短視頻戰事中的排頭兵,最新的數據顯示,它的日活用戶已經超過1.5億,月活用戶突破3億。今年春節期間,抖音的日活用戶數“暴漲”,由不到4000萬上升至近7000萬。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抖音最新公佈用戶漲勢數據圖

抖音市場總經理支穎在6月12日召開的媒體發佈會上解釋,根據事後的市場調查,超過四分之一的用戶是通過親朋好友瞭解到的抖音,親友之間的社交傳播是用戶瞭解抖音最主要的來源。

另一個數據是,抖音的主力用戶群體,已經從早期的18歲到24歲,上升到了現在的24歲到30歲,後面這個年齡段用戶佔比目前已經超過40%。

獲得這一成績,抖音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走過了探索期、早期成長期,它正處於晚期成長期,即將迎來成熟期。至於成熟期什麼時候到來,還無法確定,衡量這一階段到來的標準有用戶活躍數據、商業化成熟度、外延邊界可能性、社會責任承擔份額等方面。

現有階段,商業化是它的重中之重。至少從現在的短視頻產品呈現效果來看,能夠笑霸一方的玩家,一定要在內容和商業上都取得成功。

只要有其中一個組成部分不達標,就有可能“脫軌”,平臺玩家既要用優質的內容取悅消費者,也要用“有得賺”的商業手段控制內容生產者。

前者是把用戶留下來,削弱產品的工具性特徵,增強社區化效果;後者是讓內容生產者有錢賺,試圖滿足時間開銷與金錢回報之間的平衡。

而平臺玩家通常採用的做法是,與專門的內容供應商合作,好好做內容,把視頻、文字、動態圖做得有趣、好玩、吸引人,保證安全性和清潔程度,然後才把內容變成鏈接商品的中介端口,把人們的注意力援引到內容商品上。

我們在抖音上刷視頻,在微信刷朋友圈,在微博刷動態,時而出現的遊戲廣告、手機廣告、旅遊產品廣告,都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從左到右:Nani、愛動、抖音、微視

他們的合作對象多是京東、淘寶、天貓、蘇寧易購。其中,京東在內容+電商方面做得最猛,它拿到了超10億月活用戶的微信、超4億月活用戶的微博、超3億月活用戶的抖音的多個廣告位。

除了這些平臺以外,京東的商業合作對象還有騰訊新聞、網易新聞、今日頭條等主流新聞App。內容平臺利用海量個人數據,分析出每一個人的產品使用習慣,精準投放京東的廣告。

怎麼理解“精準”呢?舉個例子:你在京東App上看了一塊手錶,你沒有購買,關掉京東App後,你刷騰訊新聞的時候,會在繁雜的信息流中“偶爾”看到個關於手錶的廣告,你會發現,廣告中的手錶和你在京東上看到的手錶相似程度非常高,甚至是同一家商店的同一款產品。

這是一箇中心化的商業模式,內容供應商和廣告主都圍著內容分發平臺轉。

有媒體報道,抖音與MCN機構的內容分紅標準是“五五開”,微博的分紅標準是“三七開”。怎麼分呢?

一般來說,其中一種情況是平臺承擔中間人的角色。

內容分發平臺一般都有自己的廣告申請系統,如果一家手機品牌商要在該平臺上尋求內容創作者進行商業創作,平臺會起到中間人的作用,對接MCN機構(內容創作者)和廣告主。

廣告主與MCN機構接洽完成,定好價格後,MCN機構會在廣告申請系統裡面進行報備申請,否則,MCN機構的內容得不到平臺認可和推薦,這筆生意可能會毀於一旦。畢竟,多數廣告主認可播放量、點贊量、轉發量。而平臺,要與MCN機構分攤廣告費。

“愛動小視頻”能不能站在微博的肩膀上成功,目前還很難說。

本文作者@石燦 由(青瓜傳媒)整理發佈

文末福利

微博反撲抖音,推出防禦型殺手鐧“愛動小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