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努爾哈赤一死,十三萬勁旅立即撤退,至於死因史書卻不好意思記載

努爾哈赤一死,十三萬勁旅立即撤退,至於死因史書卻不好意思記載

四百多年前,中國遼東走出了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憑藉自強不息的努力,譜寫了一段傳奇人生。25歲時他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先是統一女真各部,建後金,據遼東,連下明朝70餘城,遷都遼陽,後遷都瀋陽。他就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奠基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公元1626年8月,努爾哈赤死於靉(ài)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68歲。然而,努爾哈赤的死因300多年來爭議不斷,這位英才究竟是如何去世的?

努爾哈赤一死,十三萬勁旅立即撤退,至於死因史書卻不好意思記載

關於努爾哈赤死因爭議的焦點,集中體現在是被袁崇煥的炮火所傷,憤懣而亡,還是因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史書《清史稿》裡這樣記載,“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入宮發喪。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八。”

公元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決定趁著明軍更帥統帥之際,率領號稱13萬(實際6萬)八旗勁旅向著寧遠進發。努爾哈赤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兵臨寧遠城下,隨即向守將袁崇煥發出招降書,“吾以二十萬兵攻此城,破之必矣!爾眾官若降,即封以高爵”,袁崇煥當然給予拒絕。

努爾哈赤一死,十三萬勁旅立即撤退,至於死因史書卻不好意思記載

努爾哈赤的攻擊開始了,由於“天寒土凍,鑿城不隳,城上放西洋砲,頗傷士卒,乃罷攻。”《清史稿》記載的很是模糊,意思是說袁崇煥在寧遠城上架設西洋大炮,外加天寒地凍,八旗兵攻城以失敗告終。

其實不然,一名朝鮮翻譯官曾在寧遠城親眼目睹了寧遠之戰全過程。據此人的記載,寧遠大捷後,袁崇煥遣使帶著禮物來到努爾哈赤大營,當面嘲諷,“老將橫行天下久矣,日見敗於小子,豈其數耶!”,結果“(努爾哈赤)先己重傷,及是俱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可不久,努爾哈赤“因慈懣恚而斃。”

努爾哈赤一死,十三萬勁旅立即撤退,至於死因史書卻不好意思記載

除了朝鮮翻譯官的記載,《明薊遼經略高第奏報》中也有關於努爾哈赤被炮彈重傷的記載,““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這個大頭目就是努爾哈赤,另外晚明文學家張岱在《石匱書後集》中也給予記錄,

“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種種跡象表明,努爾哈赤先是被炮彈重傷,驚訝過度,最終抑鬱而亡。對於這個死因,《清史稿》沒有記載,顯然是史官們不好意思這樣寫。

參考資料:《清史稿》、《春坡堂日月錄》、《石匾書後集·袁崇煥列傳》、《石匱書後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