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造成心絞痛,心肌長期的缺血缺氧是大忌

造成心絞痛的因素,心絞痛是一種很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心臟病的發病率呈逐年的增加,其中以冠心病最為常見,冠心病初期可無明顯的症狀,發展到後期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慌、疼痛等症狀。冠心病是血管內形成斑塊造成堵塞或是狹窄,心肌長期的缺血缺氧會造成心絞痛。

造成心絞痛,心肌長期的缺血缺氧是大忌

產生心絞痛的原因

產生疼痛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況下,心肌內積聚過多的代謝產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質或類似激肽的多肽類物質,刺激心臟內植物神經的傳入纖維末梢,經1~5胸交感神經節和相應的脊髓段,傳至大腦,產生疼痛感覺。

有人認為,在缺血區內富有神經供應的冠狀血管的異常牽拉或收縮,可以直接產生疼痛衝動。對心臟予以機械性刺激並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與缺氧則引起疼痛。

當冠狀動脈的供血與心肌的需血之間發生矛盾,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的代謝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時,即產生心絞痛。

造成心絞痛,心肌長期的缺血缺氧是大忌

在正常情況下,冠狀循環有很大的儲備力量,其血流量可隨身體的生理情況而有顯著的變化;在劇烈體力活動時,冠狀動脈適當地擴張,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時的6~7倍。

缺氧時,冠狀動脈也擴張,也使血流量增加4~5倍。動脈粥樣硬化而致冠狀動脈狹窄或部分分支閉塞時,其擴張性減弱,血流量減少,且對心肌的供血量相對地比較固定。心肌的血液供給如減低到尚能應付心臟平時的需要,則休息時可無症狀。

一旦心臟負荷突然增加,如勞累、激動、左心衰竭等。使心肌張力增加(心腔容積增加、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增高)、心肌收縮力增加(收縮壓增高、心室壓力曲線最大壓力隨時間變化率增加)和心率增快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時,心肌對血液的需求增加或當冠狀動脈發生痙攣(如吸菸過度或神經體液調節障礙)時,冠狀動脈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或在突然發生循環血流量減少的情況下(如休克、極度心動過速等);心肌血液供求之間的矛盾加深,心肌血液供給不足,遂引起心絞痛。

造成心絞痛,心肌長期的缺血缺氧是大忌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這些造成心絞痛的因素,避免心絞痛的發作,患者在平時一定要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多吃綠色蔬菜,可以把人體血液內的毒素排出體外;少吃路邊的烤串等燻烤類的食物,這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