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漢獻帝退位,劉備為什麼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喜歡你你是我獨家的記憶


220年12月,曹丕於許昌西南17公里的繁陽(今河南繁城)舉行受禪儀式,逼迫漢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劉協雖不情願,但還是很配合地完成了儀式,將玉璽交給了曹丕。隨後,曹丕貶劉協為山陽公,東漢由是滅亡。


在劉協退位四個月之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遠在成都的皇叔劉備在祭告天地與漢朝高皇帝以下後,宣稱自己成了漢朝的皇帝,將繼續驅除漢賊,復興漢室的事業。漢獻帝還健在,這皇叔劉備為何不去迎奉天子,反而自己稱帝呢?

一、劉備迎奉獻帝難度太大。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封地在山東菏澤。如果劉備要把劉協從山東接到四川,這距離實在太遠,而且要穿過曹魏的中心區域,這對於劉備來說太難了,很不現實。


二、劉備也不想迎奉獻帝。雖然劉備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但隨著劉備勢力的強大,劉備的初心已經改變了。此時的劉備希望做一個主角,而不是之前的配角。所以在得知曹丕篡漢後,劉備的內心是非常波瀾的。在波瀾糾結了四個月之後,劉備想通了,他要做主角,給自己搖旗吶喊,為自己代言。

但是劉備在當主角之前,必須得處理一下劉協。劉備找了一個很尷尬的理由,就是他聽說劉協被曹丕害死了!聽說被害死,我估計劉備自己都不信。可不論這理由有多麼尷尬,反正蜀漢集團的人是信了,於是一大波人勸劉備稱帝。劉備給劉協草草舉行葬禮後,就在群臣的簇擁下登基了。
三、劉備稱帝,劉協應該是知道的,劉備為他舉行葬禮,劉協也應該知道。這時的劉協已然想通了,無論是冠冕堂皇的口號,還是明目張膽的威脅,對他來說都一樣。當他被董卓擁立的那一刻起,漢室早已傾頹,他的命運已經註定。他也清楚,留在曹魏尚可性命無憂,萬一被劉備找到,他只有死路一條。


石頭說歷史


公元220年在曹操死後沒多久,漢獻帝劉協被曹丕逼迫禪讓了皇位,這一刻曹魏政權徹底取代東漢王朝,曹丕象徵性的封劉協為山陽公,在山陽地界可以隨意活動。

那麼作為一直打著大漢旗號的劉備,為什麼不迎接劉協進蜀稱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呢?

劉備字玄德,自出道以來一直以漢景帝玄孫為名到處招搖撞騙,騙了關羽,張飛兩人跟他結拜,對他死心踏地。後來到了皇宮面見漢獻帝劉協竟然真的混了個皇叔的稱呼!從此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皇族後裔,打著大漢的旗號,到處混吃,混喝,混地盤。先是來到徐州,徐州太守陶謙硬趕著把徐州讓給他,結果三弄兩弄徐州讓曹操給佔了。劉備跑到新野縣後,以大漢皇叔的身份把當時還在種地的臥龍諸葛亮騙出山為他賣命。沒多久曹操軍隊殺到新野,劉備又跑到荊州,跟劉表又認作兄弟,劉表死前要讓荊州給劉備,由於各方面原因劉備不肯接手,沒多久曹操軍隊又殺了過來,劉備繼續跑!


赤壁之戰過後,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據了荊州,沒多久劉備出兵以幫助“族弟”劉璋的名義一舉拿下了劉璋佔據的益州之地,從此劉備佔據了荊州,益州,跟曹操,孫權,形成三國鼎力的格局。

回過頭來看一看劉備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怎麼來的,完全可以說是靠他大漢皇叔的身份。然而當劉備聽說漢獻帝劉協被曹丕逼迫退位時,卻沒有主動聯繫劉協來到他地盤繼續當皇帝,而是不久以後自己稱帝建立了蜀漢王朝。



劉備也是個凡人在皇權,地位面前哪有說不心動的,大好江山怎能白白送人。在古代爭奪皇權的路上父子相殘,兄弟相殘的事例很多,更何況劉備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叔呢!


唐古看今


漢獻帝劉協作為東漢最後一位皇帝,他的命運是極其悲慘的。公元181年漢獻帝出生,其生母是“王美人”,大家閨秀,長得亭亭玉立,深得漢獻帝父親漢靈帝的寵愛,當時王美人懷著劉協,怕得罪後宮之主何皇后,曾偷偷喝過墮胎藥,但因藥力失效,劉協保住一命。可王美人卻因此喪了命,何皇后嫉妒王美人,於是派人往王美人的調理湯藥中下了毒,就這樣王美人一命嗚呼,劉協也喪失了母親。

劉協剛出生就沒了母親,漢靈帝怕他也被人毒害,就將他送給董太后,也就是劉協的祖母撫養。漢靈帝晚年曾考慮過讓劉協繼承自己的皇位,但是礙於皇室立嫡長子的傳統,於是遲遲沒有將劉協立為太子。後來漢靈帝病逝,其嫡長子劉辯繼承皇位,也就是漢少帝,劉協被封為了渤海王。

漢靈帝死後,朝內發生了爭權的鬥爭,董卓趁機把控朝權,並在不久後廢了漢少帝,立劉協為漢獻帝。當時劉協才9歲,也正是從這年開始,劉協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董卓被殺後,曹操又挾持劉協,劉協依舊沒有實權。

劉協曾經也和心腹密謀過誅殺曹操,但事情敗露,牽連多人,就連皇后和皇子也被曹操所殺。此事過後,曹操逼迫劉協立其女為皇后。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逼迫劉協禪讓皇位,曹丕成為皇帝,改國號為魏,劉協責備封為了山陽公。

自從曹丕稱帝后,天下人都在傳劉協被曹丕殺害了,這句話後來傳到了劉備的耳朵裡,劉備才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建漢稱帝。

當然,劉備很有可能知道劉協沒有被殺,但他依舊稱帝了。為啥呢?因為劉備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只不過沒有機會。畢竟他要以漢室宗親的身份來獲得天下人心。

就算劉備確認了劉協還活著,他也不可能將劉協接來做皇帝。劉備想要光復漢室,需要藉助的是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一個劉協,劉協做了那麼多年的傀儡皇帝,如果有能力早就光復漢室了,不可能最後被廢掉。

劉備也知道,接回劉協就等於給自己多了一個累贅,劉協可有可無,沒有是最好的,這樣做什麼事都不需要受制於人,更有機會光復漢室。


理科男讀歷史


漢獻帝退位,劉備為什麼不迎漢獻帝回蜀做皇帝而自己做皇帝呢?我覺得原因有幾點。


其一,魏帝曹丕(這個時候還只是魏王)不可能放走漢獻帝。

眾所周知,長安被叛軍攻破後,漢獻帝帶領群臣流離失所,離皇帝最近的袁紹不去迎接天子,被曹操知道了急行軍前往長安迎接天子遷都許昌,從而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得了天子就相當於得了天下大半了!可以以漢室正統號令天下。曹丕肯定知道這個厲害的關係的,所以漢獻帝一直處在深宮中被嚴密看管,根本沒有機會逃出去。

其二,劉備也不希望更不會迎漢獻帝來巴蜀登基繼位。

自己辛辛苦苦出生入死才打下的基業,不可能拱手讓人!即使這個人是當今天子漢室正統!人都是有私心,劉備作為亂世梟雄,他希望的是藉助漢室正統的名號來為自己打天下。大漢朝廷已經名存實亡,即使劉備希望大漢延續國祚,也是以自己的名號來繼位稱帝,而不是寄希望於被曹魏控制下的漢獻帝。所以劉備不會迎漢獻帝入川!

其三,漢獻帝退位,又迎天子無望。所以劉備需要一個漢室正統的名號來收復天下人心,振奮士氣。

漢獻帝退位後,劉備肯定知道漢獻帝會被曹魏所害以絕後患,大漢朝廷宣告徹底滅亡。所以劉備需要站在漢室正統的制高點上號令天下收復人心。只有以漢室皇族後裔身份繼承帝位才能聚集天下仍心懷大漢的有志之士共討逆賊,興復漢室!


竹林論風月


可以反過來問,漢獻帝退位,為什麼劉備要迎漢獻帝入蜀為帝?

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漢獻帝出了幾分力?漢獻帝對劉備和蜀漢帝國有過什麼貢獻?雖然在名義上,劉備是臣,漢獻帝是君。但是三國形勢,大家都清楚,大家都忙著搶地盤,沒有人把漢獻帝當回事。

劉備能建立蜀漢帝國,是他和自己的部下如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經過多年的奮鬥,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和漢獻帝沒有任何關係,劉備為什麼要迎漢獻帝入蜀為帝?漢獻帝何德,配做蜀漢的皇帝?

雖然劉備的這個蜀漢政權,名義上是東漢政權的延續,但劉備心裡對東漢是沒有感情的,對漢獻帝也是沒有任何感情的。甚至劉備巴不得漢獻帝早點死,這樣好讓他名正言順地在蜀地稱帝。

漢獻帝主動禪讓給曹丕之後,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還給了他一塊封地,在這塊封地裡,漢獻帝還是皇帝。而曹丕也沒有派人暗害漢獻帝,這和後來的宋武帝劉裕毒殺東晉的退位皇帝,有著天壤之別。漢獻帝退位後又活了十幾年,直到魏明帝時期才死的。

而漢獻帝剛一退位,人活得好好的。劉備就故意稱漢獻帝已經被曹丕害死了,在成都遙祭漢獻帝之後,就迫不及待地登上帝位。

當初劉備晉封漢中王時,也是他自封的,根本沒有經過漢獻帝同意。可見劉備眼裡根本沒有漢獻帝,他自然不可能迎漢獻帝入蜀為帝。如今劉備自己當皇帝了,就更不可能迎漢獻帝入蜀為帝了。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漢獻帝有什麼資格當蜀漢的皇帝?蜀漢江山是劉備和部下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他為什麼要把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送給漢獻帝?

這和元末農民起義時,朱元璋害死韓林兒是一個道理。雖然朱元璋是韓林兒父親韓山童的部下,朱元璋的隊伍,名義上也是屬於韓山童的。韓山童死後,韓林兒繼承了他的政治遺產,此時朱元璋名義上還是要受韓林兒的節制,但是後來朱元璋自己打下了大片江山時,已經和韓林兒沒有任何關係。

朱元璋攻下南京後,表面上派人迎韓林兒來南京登基,背地裡卻派人暗殺了韓林兒。這很正常。朱元璋辛苦打下的江山,憑什麼要讓韓林兒摘桃子。這事放在劉備和漢獻帝身上,同樣適用。


袁衛宇


劉備出道一來,就或明或暗要稱帝,從來都沒有表現出忠臣的樣子!

一、他把自家門前的一棵大樹,喻為皇帝華蓋,就是想稱帝!只不過是借鄰居之口而已。

二、衣帶詔還沒東窗事發,就溜之大吉。人家馬超之父馬騰,就是因衣帶詔才被殺。

三、與諸葛亮在隆中密謀天下走向,不論是三分天下,還是統一天下,沒談待皇帝如何。

四、他一直高喊匡扶漢室,恢復劉家江山。他是玩文字遊戲,因他姓劉。

五、他開口閉口自己是劉皇叔,就是告訴別人他姓劉,是劉邦之後,有皇室血統,有資格稱帝。

六、自封漢中王,皇帝還在,哪有忠臣自己稱王的?曹操的魏王,無論怎麼說,還是皇帝封的,好歹還有正規手續。

七、漢獻帝退位,他也不遮遮掩掩,而迫不及待稱帝。

他認為漢中是劉邦起家之地,是劉家龍脈發源之地,實際那是困龍之地。因劉邦當年被困漢中。故僅一年多,就被書生陸遜打敗,氣死在白帝城。


碧水青山0


劉備自立漢中王,繼而建立蜀漢為帝,沒有過錯。既沒必要去給他擦脂抹粉,也沒必要去詬病。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室衰微,自己不爭氣,不甘寂寞的人圖王稱霸,無可非議。

天下乃有德者居之,無德有實力也可以居之。並非劉邦的後裔、劉秀的後裔、漢桓靈二帝的後裔才能居之。

其實,漢末三國時期,並沒有認為非劉氏不得為王、非劉氏不得為帝。

曹操在《述志令》中說: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此言不假,曹操說的是實話。

中平元年(184年),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接豪傑,欲謀廢除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事敗,王芬自殺,許攸逃跑。

中平元年(184年),枹罕(今甘肅臨夏)人宋建造反,自稱河首平漢王,聚集部下在枹罕自立,改元,設置百官,統治長達三十多年。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派遣大將夏侯淵征討,自宋建及丞相以下所置百官一律斬殺。

中平四年(187年),曾為中山國相的漁陽人張純,與同郡張舉、烏桓丘力居等人,聚眾十餘萬叛亂。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中平六年(189年),幽州牧劉虞招募胡人斬殺張純,北州乃定。

同年,長沙區星自稱為將軍、陽明皇帝,率領部眾一萬人起兵叛亂。被新任長沙太守孫堅擊潰,生死不明,不知所終。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韓馥等人準備拋棄獻帝,另立幽州牧劉虞為新君,由於曹操、袁術等人堅決反對,劉虞也堅決拒絕,因而作罷。

同年,益州牧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進擊漢中太守,張魯逐步控制了漢中。後來,有人挖到了玉印,眾人要推舉張魯為漢寧王,功曹閻圃力諫,張魯才作罷。張魯在漢中統治近三十年,截斷漢朝使者,完全是獨立王國,直到曹操平定漢中為止。

初平四年(193年),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起兵跟隨,奪取了泰山郡華、費縣,入侵任城。後來被陶謙殺害,收編了他的追隨者。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稱帝,建號仲氏,定都壽春。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嘔血而死,做了兩年多的皇帝。臨死前,袁術想把稱帝的那套家把什獻給袁紹,由於曹操派遣劉備等截殺,壞了袁紹的好事。

荊州牧劉表曾經郊祭天地,也有稱帝的想法;益州牧劉焉本打算去交州避禍,聽說益州有天子氣,就改謀益州牧,沒想到給劉備做了嫁衣。


這些是部分稱王或者想稱王沒有稱王的情況,還有一些邊境地區趁著中原混亂,自立為王的,如北部鮮卑、烏丸、高句麗,南方的蠻、山越,其部落首領都自稱為王,什麼汗魯王、崤王等等,不可枚舉。

他們或高調稱王稱帝,曇花一現,或保持低調,悶聲發大財。不管是趁著亂世豪賭一把,或者渾水摸魚;不管他們打著什麼旗號,以啥名義起事,其目的都是一樣,都是為了成就一番霸業。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能有這個魄力就很難得。萬一運氣好,就成了呢?

但的確如曹操所言,沒有曹操,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稱王稱帝。

曹操能稱王,劉備咋就不能稱王呢?曹操不讓獻帝封劉備為王,那麼劉備就可以不需要你封,自立為王就是;曹丕稱帝,劉備正好有個藉口,也跟著就稱帝了。而且不管獻帝是死是活,直接給他召開了一個隆重的追悼會,以天下不可一日無主為由,堂而皇之稱帝。

獻帝把皇位傳給了曹丕,那不就是天下之主嗎?再出來一個太陽,這不是添亂嗎?

沒人去理會這些,也別談啥仁義道德,誰搶著就算誰的。

就這個情況,誰還覺得劉備會把獻帝請到成都去,讓他繼續做皇帝呢?如果曹丕真的把獻帝送到成都去,劉備會接納嗎?

不要再給劉備擦脂抹粉了,本來稱王稱帝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有勢力你做就好了,不服就來對決。何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呢?劉備裝裝樣子,還可以忽悠一下吃瓜群眾,今天還不把這個遮羞布揭開,又有何益?

說句難聽的話,為了生存,賣臉也好,賣腚也罷,都可以理解。但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似乎就太虛偽了。

睜眼看歷史,正眼看人生,不喜勿噴!!!


豹眼看歷史


常言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作惡後人遭殃。漢獻帝的老爸劉宏是個荒淫無恥的皇帝,在宮裡辦市場,開設天體游泳館,重用宦官;把祖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給斷送了,給後人留下一個千瘡百孔、內憂外患的政權,給曹操兼併自己的劉氏公司提供絕佳的機會。

公元220年,曹操死後,劉家公司終於倒閉,漢獻帝被迫讓位於曹丕,公司的法人從此變更。

這時候問題來了,如果說曹操是漢賊,是奸臣。但好人也沒有死絕,大軍閥劉備就以漢室後代自居,(據說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為恢復劉氏基業貢獻了畢生精。可謂是根紅苗正、殫精竭慮。

曹丕篡漢稱帝,大逆不道,大忠臣劉備為什麼不迎接劉協進川,反而在曹丕稱帝的次年也迫不及待登基稱帝呢?

一、稱帝是劉備的偉大理想。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軍閥不是好軍閥。

東漢末年,袁術稱帝,袁紹試圖稱帝,張角稱帝,哪個英雄好漢不想問鼎中原?當皇帝富有四海,女人隨便佔,錢隨便花,人隨便殺,死了還可以世襲。世界上還有比皇帝更有誘惑力的職位嗎?

劉備自稱是劉勝的後代,且不說漢朝四百年曆史,劉勝的後代成千上萬,沒有DNA,沒有身份證,劉備的身份無法確定。即使劉備不是劉邦的後代,也不影響自己樹立當皇帝的遠大理想。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為了當皇帝,父子可以相殘,兄弟可以相煎,母子可以成仇,劉備就是劉協的親弟弟,也可以取而代之。

劉備是為了贏得合法性,為了佔據道德制高點,更有號召力,才打出匡扶漢室這個口號的。但匡扶漢室跟當皇帝並不矛盾,而且漢獻帝也不是漢朝的唯一合法代表,劉備心裡根本就沒有把他當回事。劉備的終極目標是自己當皇帝,而不是讓劉協繼續當皇帝。

如果誰真的以為劉備拼老命是為了劉協,那真的太傻、太天真了。

二、弄走漢獻帝不具備可操作性。

漢獻帝下臺後,曹丕沒有趕盡殺絕,還給了他一個"山陽公"的封號。但不殺他,並不意味不防他,因為他曾經下過衣帶詔,想幹掉曹操,不是個省油的燈。

曹丕肯定把漢獻帝定為一級管制對象,周圍布重兵監視,遍佈耳目,一個麻雀也不會允許飛出去,何況一個大活人?因此,劉備要裹挾漢獻帝,唯一的途徑就是動粗,武力劫持。

可是劉備在四川,漢獻帝在河南焦作,兩地相距一千多公里,相隔萬水千山,劉備連漢中都打不到,要是打到焦作,無異於痴人說夢。

如果採用小分隊穿插和特種部隊,在沒有先進武器和直升飛機的情況下,想劫持漢獻帝比登蜀道都難。

三、漢獻帝這張牌沒有用了。

漢獻帝當時已經成為負資產,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地球人都知道,劉家江山不是別人給搶走的,是自己弄丟的。

漢靈帝無德,漢獻帝無才,早就不具備當領導的資格,僅存的一點威望也一落千丈。

在此情況下,劉備再決定把劉協弄到蜀國,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曹操沒死的時候,天下的人誰不知道曹阿瞞專權,曹操手下大臣哪個不知道自己在給曹操打工?漢獻帝禪讓的時候,誰不知道漢獻帝是情非得已?

但滿朝文武沒有人站出來干預,第一可能是不敢,懼怕曹丕的淫威;第二就是覺得漢朝已經腐敗無能,活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當時的事實是,反對曹丕的,只是一小撮。贊成曹丕的,是一大幫。曹丕稱帝是歷史潮流,是大勢所趨。

而且在曹操和曹丕的領導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結束了動亂的生活,大家一路高歌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有什麼不好?

四、劉備身邊的人不會同意。

劉備馬仔跟著主公,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建立一片根據地,再讓一個昏庸無能的漢獻帝來到蜀國,受牽制、受拘束,跟請來一個爹一樣。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大臣聽漢獻帝的,還是聽劉備的?

如果聽漢獻帝的,漢獻帝沒有領導才能,如果聽劉備的,那劉備不是成為跟曹操一樣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賊了嗎?劉備手下的大臣,大家無非是為了功名利祿,封妻廕子,當個開國大臣,弄個部長乾乾,他們巴不得劉備早點稱帝。

如果劉備不稱帝,還要假惺惺等著漢獻帝來,那就寒了弟兄們的心。因為傻子也知道,漢獻帝來蜀國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劉備也不扭捏了,果斷登基。一人稱帝,全家光榮,當皇帝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何必假惺惺呢?


歷來現實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曹操在公元220年正月去世,十一月曹丕便廢掉了漢獻帝,自己當上了皇帝,曹丕當上了皇帝之後,關於漢獻帝的謠言滿天飛,最主要的傳聞的是說漢獻帝是被曹丕害死的,劉備於是對此大做文章,命令蜀漢文武百官為漢獻帝弔喪,之後,劉備藉著這個“風”,在成都稱帝。


至於提問者的提問,筆者將通過還原歷史,闡釋劉備為什麼不迎漢獻帝入蜀,而是自立為帝的原因。

劉備在成都稱帝


第一,少年劉備就志存高遠,青年時期不願寄人於籬下,壯年時期不願“給人做嫁衣”。

  • ——少年劉備就志存高遠:劉備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但因為父親早逝,家道中落,沒有錢繼續上學,但是少年劉備卻體現出了與他年齡的不相符的志向,他常與他的叔叔說,自己以後要坐“羽葆蓋車”(羽葆蓋車是漢室皇族,皇帝的座駕),這就反映出劉備以後成龍成鳳的心願。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 ——青年時期不願寄人於籬下:劉備青年時期先後跟過公孫瓚,曹操,袁紹等人,在這些諸侯那隻能做幕僚,一直苦於尋找翻身的機會,但事實證明,劉備委身於這些人,沒有發展的機會。所以,劉備後續就離開了。

  • ——壯年時期不願“給人做嫁衣”:等到劉備到了壯年時期,手下也有了精兵強將,他被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先後邀請過來一起守衛荊益兩州,抵禦曹軍,等到事成之後,劉備卻一點地盤和利益也沒分到,劉備感到自己出工出力,卻沒有成果,所以至此“不願給人做嫁衣”,向荊州和益州兩地,興兵問罪。

劉備在自己的三個年齡段時期,就證明自己不是“池中之物”,自己不會屈於人下。


少年時期劉備想要乘坐的羽葆蓋車(見上圖),青年時期跟隨曹操(中圖),壯年時期幫助荊州劉表抵禦曹操(下圖)


第二,劉備看到曹丕稱帝, 內心急不可耐,刻意製造了漢獻帝劉協被曹丕殺害的消息,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建立蜀漢。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此時。雖然南有孫權,西有劉備,但對於曹丕構成不了威脅,並且,曹氏家族人心所向,文武百官皆是曹氏心腹,曹丕一看這種局面,就慫恿手下幕僚,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於曹丕,漢獻帝劉協為求自保,只好將皇帝位置禪讓於曹丕,曹丕遂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歷史史稱“曹魏”。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九》:冬十月乙卯,漢帝告祠高廟,使行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詔冊,禪位於魏。王三上書辭讓,乃為壇於繁陽。辛未,升壇受璽綬,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嶽瀆,改元,大赦。

此時遠在成都的劉備一聽,又氣又喜,氣的是曹氏公開篡權,奪取漢室天下,喜的是曹丕公開篡權,成為眾矢之的,自己有機會藉助這個形勢,成就自己的霸業。

但是現在漢獻帝劉協並沒有死,所以說劉備不能直接盲目稱帝,他遂派人在川蜀之地,大肆散佈信息,說漢獻帝劉協被曹丕害死了,激起蜀中百姓對曹魏的不滿,劉備遂接著這個風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

曹丕稱帝,迫使劉備不得不散佈漢獻帝劉協被曹丕殺害的謠言,一是為了讓自己稱帝,名正言順。二是讓曹丕成為天下的公敵,成為眾矢之的。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位,成為皇帝,建立曹魏政權,見(上圖),劉備眼見曹丕稱帝,不久在成都稱帝(下圖)。


第三,劉備有機會成為帝王,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皆以具備,劉備怎會放棄這個機會。

地利上說:劉備依據益州和漢中地區,已然成為了一方不可輕視的勢力,在加上蜀道難以行走,山勢崎嶇,易守難攻,使的劉備可以靠川蜀之地,建立基業。

人和上說:即使關羽戰死荊州,但還是有馬超,趙雲,張飛,魏延等良將,文臣有諸葛亮,黃權,李嚴,等人,他們都盡力輔佐劉備,使的有劉備敢於稱帝的資本。

天時上說:劉備等的就是曹丕篡權,漢室天下的時刻,曹丕篡權,使的劉備在名義上可以稱帝,建國,所以說劉備等的這個“時機”,也已經到來了,可以放心在成都建立基業。

劉備佔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具備了三分天下的機會,所以劉備毫不猶豫的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成就自己的霸業。

蜀漢地域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話語,(上圖)劉備手下文臣武將眾多,(中圖)漢獻帝禪位於曹丕(下圖)


第四,劉備手下文臣武將為了能夠加官進爵,力勸劉備稱帝。

早在劉備成為漢中王的時候,就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封官進爵。如果現在劉備做了皇帝,想必又將有一次官員爵位大派送,所以劉備手下的文武百官都開始力勸劉備稱帝。

剛開始力勸劉備稱帝的人員有黃權、李嚴、楊洪等人,到後面諸葛亮和糜竺,許靖等重臣也加入進來了,諸葛亮為此還寫了勸進書,諸葛亮在勸進書中進一步闡述了劉備在此刻即位皇帝的理由。更重要的是,諸葛亮認為劉備出身好,是劉氏子孫,根正苗紅:二來,劉備有高祖之風,“仁德愛人”,“四方歸心”,所以劉備應該“繼承大統,即皇帝之位!”

經過三番五次地勸進,劉備在也不拒絕了,客觀上,這時候稱帝對於劉備以及對剛剛遭遇荊州之敗地蜀漢政權來說,是很必要地,需要通過稱帝舉起漢室大旗,重整旗鼓,重新凝聚民心士氣,此時,當不當皇帝並不以劉備地意志力為轉移,而是由戰略形勢所決定。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設高壇,舉行隆重地登基儀式,正式稱帝,成立蜀漢政權。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五月,立皇后吳氏,子禪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為魯王,理為梁王。

諸葛亮等文臣武將力勸劉備稱帝(見上圖),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見下圖)


向日葵愛歷史


劉備怎麼可能迎劉協入蜀。這在主觀上和客觀上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主觀因素:劉備本身得原因。劉備是一個梟雄,更是一個政治家。他一生打著漢室的旗號來為自己謀取政治資本(不排除是真心的),在公元208年之前是沒有任何成績的,之後一路突飛猛進,到公元219年進位漢中王,公元221年稱帝。辛辛苦苦總算有了一個好的結果。如果公元220年,劉備迎回漢獻帝入蜀,那劉備這輩子都不可能更進一步了,如果想更進一步,就只能是廢帝自立。那他背的罵名可就不是隻有曹操那一點可以比的了。所以,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江山是不會拱手交給劉協的,畢竟皇位的誘惑還是很大的。不然,劉備也不會說漢獻帝已經被曹丕殺了,所以他才稱帝的。所以主觀來講,劉備是不會迎獻帝入蜀的。


客觀原因:劉協的江山是被曹丕篡奪的,但是這是後世的講法,在那個時候還叫禪讓。既然是這樣,曹丕肯定會讓這個謊言繼續下去,那麼劉協肯定是要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曹丕是不會輕易讓劉協離開自己的勢力範圍的。並且,成都離河南幾千裡,在古代的社會交通還是很不方便的,劉備不可能越過幾千里到河南迎接有重兵看守的漢獻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