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前幾天維尼媽媽掃新聞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全國離婚糾紛大數據分析報告:

離婚率依然呈現上升趨勢,而且從“七年之癢”縮短到了“三年”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這些數據僅僅是法院受理離婚案件的部分,還不包括夫妻雙方去民政局辦理離婚的部分。

如果把那一部分的數據加起來,數目更為可觀了吧!

離婚,已經成為了我們身邊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記得《我的前半生》大火的時候,我也每天在追,看羅子君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棄婦逆襲成職場精英,雖然賀涵和唐晶讓她走了不少捷徑,但能成為業績最強的銷售冠軍,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突破新人阻礙,這跟她自己的努力分不開。

看到羅子君逆襲成功,我竟然開始覺得這婚她離對了(雖然是“被離婚”)!

雖說古話講“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但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來講,諸如家暴、出軌,以及真的過不下去了的這些情況,與其隱忍心痛不如快刀斬亂麻。

因為誰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婚姻不是兒戲,但也不能因為一樁不幸的婚姻搭上自己的半生幸福。

與其在不幸福的婚姻中掙扎痛苦,不如放手重新來過。

對於沒有孩子的夫妻來說,離婚可能就是兩個人輕鬆地再見。有了孩子,面臨婚姻危機,又想到了更為嚴肅的問題:孩子怎麼辦?

很多人說:“我不能離婚,我為了孩子,也得給他一個完整的家。”

其實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才更應該為他營造一個健全的母親、一個健全的父親,而不是讓孩子在有名無實或者硝煙瀰漫的婚姻中成為犧牲品。離婚之後,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新的完整的家庭,也同樣可以和前夫前妻平和地對待孩子的教育,因為兩個人的情感就糾葛和對錯與孩子無關,畢竟是他的親生父母,在對於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仍然需要兩個人共同出力。

愛情會轉瞬即逝,唯有親情永遠不可割裂。

在離婚後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羅子君最先是帶有著敵意和戒備心的。

因為她和陳家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費了好大了力氣才把孩子留在身邊,一個單親媽媽,像母狼擔心幼崽被搶走一樣,擔心自己的孩子再一次被陳家奪走。

畢竟,有玩具及物質上的誘惑,孩子最容易“投降”。

賀涵的一番話點醒了夢中人,其實也道出了離婚夫妻的相處之道:平和,寬容。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我並非提倡離婚,也不支持以“替孩子著想”的名義強求和維持一段不幸婚姻。

離婚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便一場婚姻如災難現場般慘烈,也沒必要讓孩子目睹滿目瘡痍。

父母帶給孩子的,永遠都是他們一成不變的愛。

離婚是個很現實的話題,也是面對單親家庭孩子不可迴避的話題。

也曾經有家長問過我,有沒有指導單親家庭孩子心理成長的繪本。在我所閱讀過的繪本中,除了《我的爸爸叫焦尼》之外,就是這本《我們永遠在一起》,觸及心靈,值得推薦!

繪 本 說

這個女孩名叫慧心。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秋天,樹葉落寞飄零的時候,原本完整的家離散了,女孩“有的時候和媽媽住”,“有的時候和爸爸住”。

翻開第一頁,昏黃的基調和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又沒有露出正臉的父母形象已經愛告訴了我們:他們離婚了。

但與這份昏黃基調不同的是,女孩和她身邊的狗狗都是微笑著的——這也暗示著父母給予的愛不會變,也不會讓孩子感到緊張得透不過氣。她依舊能夠享受兩份溫暖,只是他們不住在一起了而已。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儘管父母分開,可是女孩依舊和她的小狗在一起,永遠在一起。

她還是在原來的學校上學,還是和老朋友一起玩,從來沒變過——不為父母離異而刻意改變自己,是最好的狀態。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她的父母依然愛她,她有時會在媽媽家的雙層床上睡,有時會在爸爸家舒適的小床上睡。有時媽媽會帶她去公園,有時爸爸會帶她去釣魚。

生活同以往沒什麼兩樣,他們還會遇到瑣事和親子衝突並且為之心煩,比如,小狗弗瑞德帶給他們的煩惱。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小狗會衝著媽媽家隔壁的小狗汪汪叫,會吃掉爸爸的襪子。

這種親子間的矛盾衝突,他們的表達就像當初他們鬧離婚時一樣:我受夠了,我不相和這隻狗待在一起!

為什麼要把我的生活和弗瑞德攪在一塊兒!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但小女孩說,“弗瑞德是和我在一起的啊!”

想必父母也該明白,分離不能割裂親情,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尤其是在處理親子關係上。

所以,他們正確面對,和孩子一起想辦法: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媽媽和女孩一起想辦法,很快就讓弗瑞德和鄰居狗狗成了好朋友;

爸爸和女孩一起想辦法,給它買了狗狗玩具並且讓它再也不吃襪子。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這就是小女孩的全部生活,儘管有時她會去爸爸那裡,有時會去媽媽那裡,但是她明白,他們給她的愛永遠不變,他們和她永遠在一起,從未分開。

這本書只有小女孩和狗狗的故事,作者借她和狗狗的“永遠在一起”,暗示父母對她的關愛不會因改變而改變。

她的父母卻始終沒有露臉,但是,我依舊能夠讀出她父母的樣子:

溫柔,平和,從容。

他們以理性的姿態修復共同的創傷,緊密維繫、愉快享受並且倍加珍惜親子感情不拋棄不放棄,這樣的態度和信念,伴隨孩子走過艱難的開始,以及將來很長很遠的路。

為孩子示範積極的應對方式,幫助孩子發展“心理彈性”,是父母的責任。“心理彈性”包括自信、適應不利環境的能力和承受壓力、尋求支持、自我恢復的本領。

如果說存在永遠,那麼變化是永遠的、親情是永遠的、內心的自覺和能動是永遠的,也許這才是“我們永遠在一起”的真正含義。

出版致謝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書名:我們永遠在一起

作者:[美]南茜·科菲爾特 文 [美]崔西亞·圖薩

出版: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合:3-6歲小朋友 親子共讀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