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來源: 捷越聯合JieyueUnited

富人為什麼富?五花八門的答案裡有一個繞不過去的點——階層繼承。除去階層固化、資源承接等原因,有一個因素被大眾嚴重忽略——富人富,窮人窮,最深刻的區別在於財富思維。

上海七套房,孩子還要努力嗎?

偶然看到網上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在上海有七套房的家庭,孩子還要努力讀書嗎?》,作者黃徵宇講了一件事,可以說是當下中國社會人暴富之後的一個真實寫照。

前不久我剛回國一次,當時我在機場用叫車軟件叫了一輛車。

在車上,這位司機朋友就和我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當談到國內經濟發展和孩子教育現狀的時候,他告訴我說,家裡之前因為拆遷的原因分到了七套房,所以,他並不苛求孩子能有很好的成績。

他笑呵呵地說:“我兒子就算考最後一名也沒關係,因為家裡的錢夠我們家花一輩子的了。我現在開車拉客也是為了體驗新事物,打發時間。”

當聽到他這麼說的時候,我沉默了很久。

沉默的原因是:金錢不是生活的全部,擁有金錢的多少和是否學習進取不應該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歷史上無數的事例都告訴我們,金錢不會是永恆的,而精神和文化才能傳承千百年。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兒了?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年,期間成就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而最近十多年房地產的高速發展,讓不少普通人也享受到了巨大的增值紅利,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國居民個人資產也發生了幾何級的增長。

然而在家庭財富增長的同時,很多人顯然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眼界和規劃也需要相應的增長。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我們常常看到的卻是負面新聞,例如中國遊客在當地把奢侈品搶購一空,留下的卻是各種不文明的舉止行為。

在國外也經常看到一些華人“富二代”甚至“富三代”,他們在當地留學或居住多年,卻沒能講上一口流利的英語,對吃喝玩樂等消費卻十分精通,這些都讓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惋惜。

經濟學家Veblen將這種現象稱為“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即人們將物質消費當作衡量社會地位與身份的標準。

比如,過去歐洲貴族才能擁有的銀器,如今衣帽間的鉑金包,車庫裡的s600,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是有錢人。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去年,美國網絡Reddit有一篇題為《炫耀性消費已終結,現在是無形消費時代》的文章引發了全球性範圍的熱議,講了這麼個事兒,美國的精英階層們已經不用奢侈品炫富了,他們有了更高級的方式。

奢侈品已經無法讓他們有安全感,於是他們停止了普通中產也漸次加入的炫耀性消費行為,轉而通過文化資本建設,在自己以及下一代周圍構築起一座堅實的壁壘,將他們與其他人徹底隔離開來。

數據顯示,美國精英階層花費在物質上的錢明顯減少,普通中產階級保持穩定。他們都把錢花在哪兒了?

在那些你看不見的地方,比方說教育。前1%的人中,教育開銷佔家庭年收入的6%。普通中產,教育開銷佔家庭年收入的1%。

自1996年起,前1%家庭的教育開銷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產沒有變化。

美國私立小學的平均學費是10000美金左右一年,私立高中是15000美金左右一年,絕對高過當季款的大牌手袋。

如何教育和塑造下一代?

精英階層與普通人最深刻的區別在於他們擁有超乎常人的眼界和格局,不惜一切代切投入下一代教育,一心搞文化資本建設的人,這群人被稱為“有抱負階層(aspirational class)”。

事實上,這群人離我們並不遙遠,除了這種“擁有七套房,孩子讀書無所謂”的現實案例”,在當下的中國,不乏這樣的“有抱負階層”。

在搜狐教育上讀了這麼一篇文章,題目叫《我加入了個國際學校家長群,然後嚇死了》,說實話,看完我也被嚇到了。

據文章裡描述,一些國際學校小升初就要求考託福,小朋友四年級就在背託福單詞。有個小朋友在北京一所國際學校,大家問小朋友的媽媽,小朋友是什麼英文水平。這個媽媽平靜的說,“我兒子小學二年級,去美國可以給我當翻譯,他在修第二外語,每週會有20小時的第二外語課。”

我是從高中才開始接觸託福單詞,大一才開始學習第二外語的。不難想象,二十年後中國的人才競爭,會是怎樣一番高手對決。

在付出努力和汗水之前,父母應該先給孩子“埋下”一顆種子。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父母會在假期裡帶他們去參觀各類名校,讓他們瞭解這些學校的歷史和傳統,逐漸熟悉並喜歡上這些大學。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埋下一個很深的願望:我很喜歡這所大學,所以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進這個大學!、

這就成了孩子學習過程中最大的一個動力,也是推動自己向前的一個最大的目標。孩子自己會覺得,如果不進這個大學,將是我生命中最遺憾的事情。每一個精英家庭的父母都會很重視做這樣的引導,成功的引導能讓孩子不再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期望而去學習,因為他們明白這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

對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你留多少錢。而是在乎在他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在他們的內心,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身為父母,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才是關鍵。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家族百年傳承怎麼破?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一個家族財富的傳承,往往延續不了百年;而美國這些有著上百年曆史的家族,又是怎麼能很好地累積財富,並不斷培養出一代代優秀的繼承人的呢?

真正優秀的家族傳承都是把自己家族的精神總結出來,比如真實、感恩、勤奮、團結、善良這些品質,時間是無法磨滅的,最重要是真善美的傳承。

目前,中國的家族企業主基本達到了55歲以上的年齡,而企業由家族繼承人擔任一把手的比重僅為1.42%,很多“富一代”還未重視家族財富的保全和傳承。“財富”二字對於超高淨值人群來說,具有超越數字之外的含義。

在歲月的侵蝕下,再多的財富都有可能消耗殆盡,疾病、自然災害、意外事故都有可能導致家族的崩潰,但是,家族精神文化的傳承可以使一個家族歷經各種磨難仍然薪火相傳。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族精神文化的傳承比財富的傳承更為重要。

根據上海交大的研究表明,80%的家族二代是不願意接班的,尤其很多後代在接受了西方教育之後,便會產生這樣的文化衝突。家族企業越來越成為企業家族了,一個家族可能會有很多企業,這是未來的重要趨勢,所以對中國內地企業來說,瞭解財富傳承是非常重要的。

紅上薦讀|給孩子留七套房,不如留下財富思維

在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如何使中國家族企業得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主要有以下四個成功要素:

1、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如果不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改變商業模式,便不可能生存下去。有些企業不斷地與時俱進,改變商業模式,甚至地理分佈上發生變化,從一個國家擴張到其他國家。比如:利豐最早只在香港做進出口業務,今天已經轉變成為全球性的供應鏈管理公司;李錦記在最開始的時候,只做醬油、耗油等等,現在企業也已經擴展到了香港和澳門等地區。在這些企業不斷髮展與擴大的過程中,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2、在西方和東方的價值觀裡面吸取精髓

對於前述提及的三家公司來說,這一代和下一代的繼承人都是受過西方教育的,而想在未來的生活當中取得成功,便需要這樣可以吸收西方文化精髓的能力。

那些真正生存超過一百年的公司,既能夠吸取中西方文化精髓,同時又能夠解決很多中國家族企業不能解決的結構性問題,這種思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3、所有權的集中

如果一個家族企業中,有很多繼承者,且每個人都有公司股份,就會使得股權結構變得非常分散,並不利於公司日常管理活動的進行。集中的股權模式可以提高企業的反應速度,大大縮減決策時間。

4、制定長期的傳承計劃

現在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在公司傳承中,有一些管理者甚至80歲高齡還在管理公司日常業務,而這並不利於對下一代繼承人的培養。建議儘早制定一個傳承計劃,不僅要投資自己的下一代繼承者,更要投資自己的員工,從而讓他們能留在公司,建立一個良好的家族治理機構。

同時,為了避免股權集中化,也需要融資,怎麼樣獲取外部融資,用股權還是債權融資,這個也要很早確定。總而言之,關於家族企業財產的分割和繼承,要有一個公平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