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不是親人,更勝親人” 記納雍扶貧路上好青年

媒體人小遙

居仁街上一個三四十平米的門店內,楊春華熟練地操控著電動切割機,妻子王豔在一旁幫著整理工具、收拾門店。回想起過去兩年家裡接二連三發生的災難,楊春華連連嘆氣……“要不是春健,我想我家怕難過這關了。”

懷疑·抗拒

2016年納雍縣招聘第一批扶貧特崗,1993年出生,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劉春健正是其中一員。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劉春健被安排到居仁街道辦事處扶貧工作站。8月份,全縣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名單下來,劉春健認領了3戶,楊春華是其中1戶。

作為幫扶幹部,劉春健不敢懈怠,他按時走訪貧困戶,查看貧困戶家庭情況、經濟來源、瞭解致貧原因。走訪楊春華家時,劉春健發現楊春華家房屋簡陋,幾張破舊的桌椅,家裡最像樣的就只有一臺老式電視機。3個孩子上學,1個老人待贍養,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當時,國家精準扶貧“特惠貸”政策剛出臺不久,劉春健給楊春華妻子王豔作政策講習,鼓勵王豔申請“特惠貸”發展產業,沒想到被王豔拒絕了。

王豔回憶,當時,丈夫還在昆明打工,家裡有點積蓄都花在了還沒修好的新房上,還向親戚朋友借了不少。揹著一身的債務,又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一家人過得捉襟見肘,不敢有半分差池,哪還敢貸款,還不了怎麼辦?另一個原因,就是王豔不相信有國家貼息貸款這樣的好事。

相熟·相識

接下來的日子,王豔一家繼續艱難度日。劉春健沒有就此放棄,隔三差五就往楊春華家跑,去宣講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一來二去,王豔對劉春健的態度緩和了一些:“就覺得這個年輕人,這麼有耐心,應該不是騙子!”

居仁街道開展十餘期勞動就業培訓,有一半王豔都參與了。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王豔終於相信劉春健說的“特惠貸”,可還是不敢輕易貸款,“還沒有想好要做什麼,貸來放著都是燙手的。”王豔說。

但產業脫貧獎勵政策,王豔沒有錯過。在劉春健的幫助下,王豔拿到產業脫貧獎勵的4000元錢,隨即買了3頭豬來喂,長大後,2頭賣掉,1頭自吃。

2017年下半年,楊春華從昆明轉到浙江打工,王豔覺得光靠丈夫微薄的工資,短期內根本無法還上親戚朋友的債務,更別說改變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思前想後,王豔也去了浙江和丈夫一起打工。

可天不遂人願。農曆7月初,楊春華突患腦炎,此病來得兇猛,王豔措手不及,控制住病情後,夫妻倆便急急趕回納雍,“在外面,醫不起,回來起碼有合作醫療可以幫補些。”王豔坦言。

回到納雍醫治1個星期後,楊春華的病情仍不見好轉,最後不得不轉到貴陽金陽醫院,一住就是1個月,家裡也暫由楊春華七十多歲的老父親勉強照料,可申請醫療補助、辦理轉診證明等繁瑣的手續由誰來辦呢?楊春華夫妻犯難了。他們想起了一直對他們格外關心的劉春健。

信任·信賴

“醫院要轉診證明才能報銷醫藥費,我父親年紀大了,況且他也搞不懂,政府裡其他人我們又不認識,就只有(劉)春健。”回想當初生病時的情景,楊春華一臉心酸。

接到楊春華夫妻的求助電話後,劉春健趕緊到醫院為楊春華辦理轉診證明,找人送到貴陽交到楊春華夫妻手裡。楊春華病癒歸來,劉春健又幫著他們到縣合管辦辦理報銷手續。

一番折騰後,楊春華一家微薄的積蓄早被耗盡。這一切,劉春健看在眼裡,他再次來到楊春華家,鼓勵他們申請“特惠貸”,細心講解現在的扶貧政策,並將產業脫貧獎勵的另一半獎金也給楊春華家帶去。

這次楊春華還是沒有勇氣答應。夫妻倆商量之後,又將產業脫貧獎勵金買了3頭小豬餵養,平時,夫妻倆就到縣城工地上打工。楊春華相信,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會好起來。

怎料,厄運又一次降臨。

2017年農曆11月,王豔在工地上突然暈倒。送到縣城醫院醫治後仍不見好轉,人反倒瘦下十幾斤。楊春華帶著王豔再次前往貴陽金陽醫院,查出王豔患糖尿病。

轉診手續,又是劉春健幫著辦理。楊春華說:“一聽到我家又有人到貴陽住院,春健就打電話來問,說需要幫助說一聲,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王豔在貴陽住院,一住就住到臘月二十八,還是她向醫生要求,才得回家過年,“不然年都要在醫院裡過。”王豔說。

感激·感念

經過幾番折騰,夫妻倆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想到這些,楊春華心裡有些後怕。債務重,開支大,現在王豔每天還要打胰島素,“這是養身病,醫生說了只能控制,不能根治。”楊春華無奈地說。

這一次,楊春華主動找到劉春健,申請了“特惠貸”。劉春健很驚訝,但也深知楊春華一家這1年多來的遭遇,他問楊春華貸款之後打算做什麼。楊春華說,以前他在外面打工,一直做鋁合金門窗,現在如果能貸款,他打算在居仁街上租個門面,做鋁合金門窗生意。劉春健二話沒說,幫楊春華家辦理了“特惠貸”。

今年初,楊春華的鋁合金門窗店終於開起來了,夫妻倆每天在門面裡忙碌著,“生意還可以。”楊春華說。

“基本每天都有做的,門面開了兩三個月,平均下來一天有300多元收入,還算可觀。”生活漸漸穩定,自家做生意與打工不同,累了困了想休息就休息,又可以在家裡照看老人和孩子,楊春華夫妻把一切的功勞都歸於熱心小夥劉春健的幫助。

夫妻倆合計,得好好感謝劉春健,可又不知道送什麼合適,最後想到了送一面錦旗。“我真心感謝春健,隨時喊隨時到,親兄弟也不過如此。”楊春華感嘆:“送錢送米,不說我家沒有,就是有也不合規矩,唯有送面錦旗,我們就是想記住春健的好,真的不是親人,卻比親人都還好。”

得知楊春華送錦旗感謝自己,劉春健連連推辭,但最終還是拗不過楊春華夫妻。3月28日,楊春華夫妻將一面寫有“雙腳走在泥滑路,兩袖清風為農民”的錦旗送到居仁街道扶貧工作站。站長譚曉華得知後,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知道春健幹工作紮實,沒想到在群眾心中,有這麼好的印象,真為我們工作站有這樣的同志感到驕傲。”譚曉華說。

“不是親人,更勝親人” 記納雍扶貧路上好青年

楊春華夫婦(中)為劉春健(左一)送錦旗

“不是親人,更勝親人” 記納雍扶貧路上好青年

有空的時候,劉春健(左二)到楊春華家門面去看看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