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云理轩:殷忧启圣 多难兴邦

一场突如其来的凶猛疫情,挑战中国、考验中国人民。重温毛泽东同志《七律·送瘟神》,在新中国五十年代尤为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战胜病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和科技力量。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会“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国逢时艰,全民战疫。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疫情当前、知难而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主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共赴国难、共克时艰,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全面加强防控工作。

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作为重要保障支持疫情防控。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举国上下、各行各业汇聚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

全民抓防控、同心战疫情。防控上,科学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救治上,强调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任务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总体上,以武汉和湖北作为主战场,全国加强分类指导,严守防线,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

经过全力以赴的抗击疫情,经过万众一心的艰苦奋战,经过精准施策的科学防治,目前疫情形势正在向好的态势拓展,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效果,必将最终战胜疫情。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进一步表明了,当今中国,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病魔不能战胜,没有什么障碍能够阻挡我们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进一步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惠及世界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之治;展现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大国担当、大国情怀。

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进一步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已有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电话、信函、声明等方式对我国表示慰问和支持。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不仅是在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中国采取坚决有力防控措施,展现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改会议时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为此,科学认识疫情,分析总结抗击疫情的基本经验,将有助于深入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抗击疫情作为全国一盘棋来布局。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变化都具有两面性。疫情突然袭来,既是严重危机,也是潜在着的发展良机;既是严峻挑战,也是催生着的强劲动力。抗击疫情,既要抓全国总体防控的全局性,也要抓关键地方防控的重点性。既要抓防控工作,也要抓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始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重点工作,就能够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就能够用重点工作的完成带动全方位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双胜利。面对复杂问题和形势,如果缺乏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没有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夺取胜利不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抗击疫情,就是要把当前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全国一盘棋,就是要在防控工作中总体布局,加强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加强全社会力量组织动员,加强全国各地保障抗疫防控人员、药品、物资等供给,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严密构筑群防群治防线,最终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抗击疫情作为一场人民战争来发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人民战争的伟力存在于人民之中,打赢这场战争,必须全民总动员,必须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次疫情发生后,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救治患者,不遗余力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最切身的利益。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最高位置,这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要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守住通道防线,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好健康监测和人员管理,加强重点防控部位人员、物资保障。既要动员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又要引导群众服从大局,遵守疫情防控规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为全国决战决胜的关键战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辅相成,并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为此,拥有1100多万人口的武汉市和近6000万人口的湖北省,需要有勇气,需要有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决果断地采取有史以来断然执行的严厉措施。这就是,从疫情形势的实际出发,勇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严厉措施,武汉和湖北紧紧扭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输出,充实基层社区力量,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实行网格化严格管理,开展拉网式筛查甄别,决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毫不放松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实行严格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一切能调动的因素调动起来、一切能发挥的力量发挥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在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劲的疫情防控力量和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能够把全国各地最好的医护人员、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和指战员等各条战线的人力和抗疫物资最大化地调集起来支援武汉、支援湖北;能够在短短几天内快速建起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和若干方舱医院,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能够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集中财力物力办大事,集中使用中央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保障重点支出;能够及时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对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支持一些行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疫情影响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抗击疫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力量和优势。

坚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旗高高举起、让党徽闪闪发光。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敢上前线、敢挑重担、敢打硬仗,心系群众安危,深入城乡社区基层一线,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党组织在抗疫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火线淬炼,奖惩分明,大力褒奖,大胆惩处,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让党徽在胸前闪闪发光。

坚持抓防控促生产、抓生产保防控,把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疫情发生,我们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又要在疫情形势趋缓后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采取分区分级、分类指导的差异化防控调整。对非疫情防控重点的低风险地区,则是外防输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对中风险地区,则是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对高风险地区,则是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质保障,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2月14日强调,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为此,结合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对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进行了思考,总结了一些启示,期望对后续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所助益。

党的坚强领导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次抗击疫情进一步昭示,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务必坚定党的领导,就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近代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我们党吸纳了中华民族担当的文化传统,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担当精神,铸就了勇于担当、勇于尽责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坚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

科学理论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作为这一理论体系重要组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也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具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质和理论特色。我们的实践,越是困难和艰险,越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才能够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中国道路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国道路,就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出来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是我们坚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一条正确的前进道路,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力量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力量,就是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聚合起来的磅礴之力,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中国力量的凝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与港澳台胞、海外侨胞的大团结。党的群众路线和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主要法宝,也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我们坚定战胜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夺取全面胜利的不竭源泉。

中国制度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坚强保障。中国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产物。中国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的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坚定制度自信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制度是一种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先进制度,是必将惠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也是我们坚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坚强保障。

中国精神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动力。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曾经严重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在精神上也要强大起来。中国精神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精神,就没有力量、就没有希望、就没有前途;如果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就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撑,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我们党和人民之所以经历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中国精神,这是我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千磨万击、自强不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夺取最后胜利的力量源泉。

忧患意识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一种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早在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时隔余年,洪钟在耳。自去年底今年初以来,突袭我们的疫情,再次警醒和告诫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局部性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影响大局性的重大风险。忧患意识是一种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这种底线思维,就是要客观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期望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要求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在发展大局中、在具体工作中、在风险和困难到来之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坚持结果导向,排除风险、克服困难,聚焦重点、紧盯实效,争取更大业绩、创造更大辉煌。

坚持和完善中国之治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新的实践要求。中国之治,就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在不断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这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和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和短板,就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迎接新的挑战、战胜新的困难,在新的实践要求中,加强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加快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加强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促进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加强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加强完善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发展,中国之治也在不断完善。

《新唐书·张廷珪》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其凶,只能为我们添其勇;其猛,只能为我们壮其势;其攻之坚、战之难,只能让我们党变得更加强大,只能让中国人民变得更加团结,只能让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意志、民族力量再次获得新的升华。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当今中国人民,经过抗击疫情的伟大洗礼,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更加坚定不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更加努力奋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篇,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中国号”巨轮,必将驶达民族复兴的梦想彼岸。(邓琳 王志)

云理轩:殷忧启圣 多难兴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