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我問一個突出的問題,當今有些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為什麼不和兒女在一起過?

用戶775389099940


七十,八十歲的老人應該是指出生在二十世紀30、40年代的時候,那個時代正是國家不穩定,經濟不發展的時代,大部分人都是在從事著農業,根植於農村,思想文化還很落後。就題主的問題,我來淺析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首先,生活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人,大部分人根植於農村,從事農業勞動,而那個時代的老人生出來的兒女,正好趕上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很多人也因此受益,在經濟發展中發展自己,適應了時代的發展,,並且也賺到了錢,落戶於城市中;而老人因為紮根於農村,加上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相對落後,不願意離開農村,跟兒女住在一起。


其次,思想和文化的代溝,阻礙了老人跟兒女住在一起的想法,在農村裡,很多老人願意自己勞作種上一些果蔬,可以自給自足,在城裡什麼都需要買,就老人愛動的和節約的思想,很難適應城市快節奏的生活,還不如在農村裡不受拘束呢。

最後,婆媳關係難處,加上有極少兒女的不孝順,不願意贍養老人,也是老人不願意拖累兒女,給兒女增加負擔,從而不願意跟兒女一起生活的原因之一。


總之,老人不和兒女生活的因素很多,老人有自己想法和生活方式,作為兒女,我們只能儘自己所能的孝敬老人,逢年過節多一些陪伴,儘量滿足老人的心願,不讓老人抱憾而終,就是我們應該也是必須要做的。


重拾被遺忘的愛


我己快七十了,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一代。對與小一輩共同生活的問題,我可發表一己之見,拋磚引玉,與大家言商。有不對,指出,罵也不計較。對老一輩誰不想和小輩一起,可互相照顧。這有古風,民俗千年。現不行了,可悲,可嘆。本家醜不外揚,即有人提出,怪老人。我以本身親受,說一下,小孩長大,辛勞不說,小孩上大學,趕上我們下崗,為了他學習費,生活費。我只好省吃撿用,四處打工,大學出來,支持他買房結婚,用完一生積累。現在想在一起住,他們處處看老人不順眼,不是你錯,非說你不是。老了牙口不好,你燒菜他們不吃,他燒你吃不得,還要主菅你退休金。你說,無奈,只好含淚離開,自己單過。我說,神明在上,說活要捂一下你的心,幾十年過後,我們的今天,你們會體會的,一個扶養了二十幾年的活寶誰舍的離去。善待老人,積德明天。老人不願和孑孫一起,也是現實無奈,可時刻祝願,祝福孑孫生活愉快,幸福。也祝福天下千千萬萬年青的您。莫怪老人,切記。


凌雲745


儘管還沒七老八十,但終有這麼一天,所以我很願意談一下這個問題。

等我老了,我不會選擇和兒女一起過,原因很簡單:不給兒女添麻煩。

九年前,我早已步入老年的父母身體變得很差,經常住院,除家中請的保姆外,身邊還有三個兒子三個媳婦,再加一個女兒和女婿,這麼多人伺候兩個老人也弄得手忙腳亂。

到我女兒這一輩人多為獨生子女,結婚後將面對雙方父母四個老人,可以想見肯定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盡孝床前。

2014年6月,我和妻子前往倫敦看望在那裡讀書的女兒,乖巧的女兒為我們安排好了每一天的行程,結果這次探望女兒完全變成了一次旅遊。

從倫敦回來的路上妻子告訴我,由於走路太多,女兒腳上都磨起了泡。我感觸很深,我們去倫敦原是看望女兒,看能不能給孩子幫上什麼忙,沒想到是我們處處需要女兒照顧,事實上給女兒添了麻煩。

同樣,我一老哥的女兒在新加坡,老哥和妻子去和女兒、女婿住了一個多月。後來老哥告訴我,嫂子臨回來前不高興了,原因是在新加坡嫂子每天在女兒家裡做飯,臨走前女兒無意中一句“總算又可以去吃披薩了”讓嫂子心裡很不是滋味:我辛辛苦苦給你們做了一個月飯,原來還委屈你們了?

其實無論感情再深,你都得承認兩代人之間是有隔閡的,三觀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不會要求女兒孝順,報答養育之恩什麼的。如果說報答,她帶給父母的快樂和驕傲已足以報答養育之恩。

兒女長大成人後,他(她)不僅僅屬於父母,他(她)更多的屬於這個世界。


風雨敲書窗


生活習慣差太多了,沒法適應!女兒家裝修後清除甲醛,在我這裡住了將近一年,經濟上倒是無所謂,就這一個孩子。花誰的錢都沒關係,孩子也很大度。關鍵是小兩口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很難與我們融合,只能說是互相遷就。他們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起床後被子也不疊,往那一堆就完事,做好了飯也不吃,說是上班不趕趟了,出去上粥鋪吃快餐。平時衣服也不洗,攢堆兒送洗衣房,啥也別說了,這個樣子,能看得慣嗎?


與非或非gy


古人說:“話不投機半句多”。由於兩代人之間生活方式不同,有代溝,拉不到一塊,以前的老人也想單獨過,條件不允許,是夢想。現在條件好了,可以隨心所欲了。

根本原因是現在人們的住房寬敞了,經濟條件好了,具備了老人與子女分開住的條件了。

五十歲以上的人都知道,八十年代以前,人們都很窮困,解決吃飯問題也很不容易,住房也很緊張,城裡人大多數一大親人二三代人擠在一起,農村兄弟幾個一人一間住在一個家中,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婆媳之間發生矛盾的比現在多得多,再有矛盾,也只有湊合著在一個鍋裡輪勺子,老人想與子女分開住,沒有房子,上哪兒去?在農村,父母有房子住的,吃飯也要在一起吃,因為單獨開灶開支要多一些。

現在好了,大多數都各自有了自己的房子,收入的增加也不再計單獨開火多的那點費用,為了避免代溝引發的衝突,各住各家,其樂融融了。

大多數老人只要生活能自理,選擇單獨過,是以前多少代普通老人的夢想,現在成為了現實。


南極冰火


我是一名退休人員,我非常理解為什麼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不願意和兒女在一起住。我年輕時認為老年人和兒女住是一種親情,實質現在看就是著罪。七八十歲的人和年輕人生活節奏不一樣,有時候辦事不利索,說話腦袋發應慢,幹活兒女不一定能看好。再說現在老婆婆和兒媳婦的關係很難融洽,兒媳婦兒只看親媽好,老婆婆很難和兒媳婦兒處好關係。現在社會姑爺和丈母孃的關係能真正處好也很難,七八十歲的人如果在自己家可以隨便一些,如果和兒子,兒媳婦兒,姑爺就不能太隨便了。夏天熱了在自己家可以不穿上衣,如果在兒子家,老公公夏天不穿上衣可以嗎?所以七八十歲的人不願意在兒女家一起住,不是親情問題,主要是太不方便。


用戶05318799968


這個問題碰到我自己的切身經過,我們夫妻兩都是近七十的人了我六十八歲,老婆六十六歲,本來同小兒子住一起13年老婆給他們燒飯,我接送孫女上學,現在孫女大了,上學能自理了,所以我們根據兒子的要求,搬到新家,過上了兩人生話,兒子媳婦孫女過上了三人生活,兒子為了照顧我們年紀大了,過上幾年自由幸福生活,不是討意,各自都高高興興分居,我總的認為這樣為好,年輕人有年輕人打祘老人有老人想法,住在一起老人免不了對小輩大手大腳用錢等方式嘰喳幾句,分居了更能敬老愛小,各自由,老人也省力省心,過好自己的餘年


用戶7273848233285


我也七十了,大兒結婚搬至我和親家各出一半錢買的新居已三年了,我和妻子包括親家夫妻都沒去過他家,讓小倆口自己設計生活,享受生活。他們每週開車回來一次,吃一餐飯,玩半天,這就夠了,距離產生難以割捨的親情。二兒雖已工作,畢竟只25歲,我給他買了房,在我住房的隔壁,他住主臥,我和妻子住次臥,因他還未談朋友,沒結婚成家就是孩子,同我們一起住可照顧他的生活,如清潔,做飯都有我們請的保姆,他工作也無後顧之憂。今後他結了婚,我和妻子仍住回自己家,反正在隔壁,他們有什麼需求一樣馬上可解決,總之樹大分椏,人大分家。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何必在一起磕磕碰碰,不如分開反而親熱。


湯豆之主


我說說我娘,1933年大年三十出生,幹一輩子小學語文教師,我爸三十年前過世,老人家一個人住一套房,不是我們不願意和她一起住,她願意單住。我認為她願意單住的原因是我們干涉她購買保健品。三線城市一個老人月工資近五千還啊有房屋出租(我們無償代管)收入一千多一點,每個月購買保健品三千多,有一個銷售經理每兩天上門一次服務加洗腦,我們每週都上門探望還要給她做一份葷菜,素菜她自己每天買每天做。我認為她要求單住的原因是生活無憂而且消費自由。


壽春陳


七,八十歲的老人不和子女一塊住,我認為他(她)們很聰明,很明智,知道自己:

一,沒有任何能力了(作為)!

二,年齡與時代脫鉤了!

三,說話再對也設人聽了,(社會,子女)!

四,走路不穩了,擋腳叛手了!

五,牙齒不行了,咬不動食物了!得慢慢吃,和年輕人吃不到一塊了,

六,給子女方便!

七,疾病纏身了,都是老病了,子女們不重視了,躲到一邊,孩子們看不見了,獨自承受了。

八,不受子女冷言冷語了,看不見,眼乾淨,聽不著,心不煩了,

九,不惹子女生氣了,

十,坐守待斃,等待死亡……!

因我七十五了,獨居,這是我的感覺,我村的老人都是和子女分居,都是同樣的感受!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