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江陽增廣賢文:在瀘州,有一種處世之道叫做“打樁”

江陽增廣賢文:在瀘州,有一種處世之道叫做“打樁”

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城市有它自身的生存之道,比如我們瀘州,它比不得那些一、二、三線城市,更比不得北上廣深,就算是智能化時代的今天,地方的信息差距越來越小,但是每個地域獨特的生活生存方式,還是深深的影響著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

古人寫增廣賢文,就是古代的生活百科,而瀘州也有自己的增廣賢文,親愛的各位讀者,今天起江陽沽酒客將為大家奉獻瀘州生活百科,江陽版增廣賢文系列,要是想了解瀘州,可以從這些短小精幹的文章中去選取自己的需求,說不定能給你生活帶來一些不同的改變。

瀘州處世之道“打樁”的奧妙

從古至今,煙茶待客,是人之常情,不知從何時起,瀘州人給人遞煙,叫作“打樁”。這個“樁”字是否確切?暫且不去深討,只是談談瀘州人“打樁”的講究。從過去以貌取人,衣冠取人到後來自己抽的或打樁煙檔次高低來看待人的“等級”,大概也屬一種“社會進步”。

老一輩瀘州人常說煙是和氣草,大約這種恐怕只有娛樂意義的方式,確實讓很多人為之著迷,雖然我並不推崇,因為在公共場合我們還是願意考慮不喜歡此道的人的感受。

說到瀘州人打樁最為流行,最為時髦的是根據各個時期的中高檔煙或最暢銷的品牌,作為打樁煙。而抽、散中高檔煙的人,往往有多種情況:有的人是不用錢買的,有的是腰包鼓了的,有囊中羞澀好面子而“雄起”的。

江陽增廣賢文:在瀘州,有一種處世之道叫做“打樁”

瀘州人抽菸飲酒心腸好,飲酒總讓人多喝,抽菸自己抽差的,打樁用好的。有的人身上揣了多種煙,來個三六九趕場,看人說話。

“打樁”,有兩大切忌:如某種場合,看見別人抽的、散的都是好煙,自己的檔次低了,最好裝“逗角”(吝嗇)乾脆不打,否則說是“屁火藥”,掃了人家的面子;另一種是煙少了,在場的散不過不打樁,不然會得罪人的。

在農村打樁,檔次要比城市略低。有的農民家,自己抽孬煙,也要準備一點好的在家裡,有人客到家,打起樁來顯得受看。農民外出辦事,已習慣帶上好煙,使事情辦得順利。單位企業特別是需求人的企業打樁,是整包整條地甩。

江陽增廣賢文:在瀘州,有一種處世之道叫做“打樁”

打樁,城市與農村有區別,城市遇上紅白喜事,煙放在茶桌上,招呼吸菸,聽其自便;農村紅白喜事是一人一包,不過農村大部分檔次低一些。煙的好孬,視其家底厚薄,如果是富有之家,煙用孬了,就有人說二話(閒話);家庭貧困,親朋好友通情達理,孬煙也說:“可以了!”

其實分享煙來抽並不是瀘州的特色,這是中國的人情世故,雖然今天中國的菸民在減少,但是依然很多人抽菸,而且女菸民也在增加,與其說是社會的包容性,還不如是社會少管閒事的冷漠感加重了,現在對女人抽菸這個事情沒有好多人會拿來當指責或者瞧不起人的理由。當然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你我根本不知道。

吸菸有害健康,我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包括那些老菸民,之所以還要繼續,那是因為煙已經成為他們交際的一種方式,打破沉默和尷尬總是不容易的,因為菸酒茶,只有分享煙更加容易。

江陽增廣賢文:在瀘州,有一種處世之道叫做“打樁”

不久前,我聽一位在日本旅居的朋友說,日本人沒有散煙打樁的習慣,如果自己的煙沒有了,可以去要,但是主動分享煙,在日本那個國度並不是一件禮貌的事情。

因為這個國度的規矩顯然比中國要死板的多,他們覺得自己喜歡的未必適合其他人,也知道煙不是好東西,所有主動分享不好的東西,在日本人看來是很惡劣的,你看這個奇怪的民族,在這點上的見地倒是很有道理。

今天瀘州不抽菸的人很多,筆者自己抽菸,有時候也覺得困惑,因為當你置身在一處都不抽菸的環境裡,你這個樁打不出去,就沒辦法打破僵局。不過好在事是死的,人是活得,中國人變通的能力顯然是全世界最強的之一,有的時候,不抽菸也未必不能交際,未必就生活不下去。

但是煙雖然不好,卻如同飲酒一樣能見人品和處世態度,這就是中國,見微知著往往比刻意來得要多許多。

比如在瀘州如果你要抽菸,卻當那種“龍門陣大家擺,有煙個人抽”的人肯定混不走。這種人用一句話糙理不糙來形容就是“典型的母狗性格,進去可以出來不高興。”

江陽增廣賢文:在瀘州,有一種處世之道叫做“打樁”

還有一種人有點錢,多少不論,消費好煙還沒有問題,但是就是覺得高人一等,自己抽一百的煙,堅決不接五十以下的煙,遇到這樣的人,你千萬不要散煙給他,散煙他都不會接,因為人家覺得你的煙太歪了。他回散煙給你,那麼記住你也不要接,你不是乞丐,不需要施捨,他不是上帝,也沒資格普照哪個,瀘州有一些寶器,有幾個錢就自己祖墳安在哪裡都不曉得了,這種人不適合深交,甚至不必打交道。

江陽增廣賢文:在瀘州,有一種處世之道叫做“打樁”

沽酒客常常去田野做一些地方民俗調查和考證,有些郊縣鄉村確實路況不熟悉,很多當地的老鄉也比較淳樸熱情,這個時候遞上一根菸,對方總是笑嘻嘻的接過來,必然說一句:不好意思,抽你老師的發財煙。其實我算啥子老師,我也沒發財。但是這種看似俗套的客氣,倒是顯示出農村人的素質。沽酒客這個人就是那種性格,看到高高在上那種人就踩,看到低的我就拜,為什麼?尊重比什麼都重要。

打樁這個事情在瀘州依然流行,但是它已經成為少有比提及的土語,雖然很多人明白打樁的意思,但是未必知道它的意義。其實社會交際是人類的一種需求,除了刻意修心的慎獨,我們不可能徹底跟這個社會脫節無關,只是你只能要求自己,而不能去強求他人,規矩你可不遵守,但是要有,因為總有人是講道理的。

最後我想起了趙本山在一代宗師裡講的那段關於讓煙的臺詞:“人吶,此一時彼一時,過什麼河,脫什麼鞋,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褲衩。要學會溫良恭儉讓,特別這個讓字。”讓你一根菸是人情也是面子,打上一次樁你就知道,社會原來複雜中有簡單,簡單裡也會變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