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返杭小高峰来了 别松劲!未来几天是疫情第一波高峰最关键期


返杭小高峰来了 别松劲!未来几天是疫情第一波高峰最关键期

接下来可能还有一波高峰

不要麻痹大意,低烧还是要到医院做个检查

返杭小高峰来了 别松劲!未来几天是疫情第一波高峰最关键期

昨天傍晚,浙大二院发热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不多。

都市快报讯今天是2月1日,农历正月初八,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昨天开始,已有不少市民从外地返回杭州。对于春节后即将出现的返工潮,市民们该如何防护?

此前,快报记者专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她表示,目前疫情仍处在一个高峰期,接下来还将出现第二个高峰期。

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认为,现在还远不到能够放松警惕的时候,未来7-10天,是第一波高峰的最关键期。

在这里提醒广大市民,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大家尽量待在家里别出门,更别去人多的场所。一旦发现有发烧,哪怕是低热,及时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专家提醒,随着疫情的发展,还是要提高警惕,不要麻痹大意,自我判断病情。

这次疫情很可能有两波高峰

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认为,还远不到能够放松警惕的时候。

“随着1月23日武汉全面封锁,两个星期内,感染人群会陆续发病。之后,输入性病例会越来越少,以至没有。”张文宏说,目前的关键,是疫情的防控,疫情有第一波,也有第二波,两个阶段的防控策略是不一样的。眼前,必须抓住第一波还剩下的7天到10天时间。

1月29日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与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话时,也提到,“14天是最长潜伏期,6天就有所变化了,过后几天还要有变化。”现在,武汉23日封城前返浙人员中的感染者,大多在平均潜伏期,近期将会发病。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防控形势仍非常严峻,因为感染者还在不断新增,要等到新发病例一天天减少,住院病人一天天好起来出院,压力才会慢慢减轻。

“毕竟我们人口这么多,外来人口也这么多,所以后续的工作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决不能麻痹大意,也决不能松劲。”

李兰娟院士强调,现在仍处在一个高峰阶段,因为距武汉封城还不到14天,所以这14天以内肯定是高峰期。此外,之前从武汉出来的人还传染了一些人,这又会出现第2个高峰期。

未来7-10天

是第一波高峰的最关键期

为什么说未来7-10天是第一波高峰的最关键期?

1月30日下午,杭州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次新闻发布会。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在发布会上说:“1月23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23日到今天是7天,加上接下来的后面的7天,正好是我们医学观察要求的14天。”

“因为1月23日从武汉出来多少人不知道,出来以后如果要发病的话,就是在这14天之内发病,如果不发病的话就不发病了。”

此外,第一波高峰期疫情控制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疫情发展。

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两个星期潜伏期之后,一个省份或一个城市,有没有做好防疫体系,有没有做好社区防控和管理,有没有做到所有病人不漏筛,会有最直接的结果来验证。

“如果这个阶段是应付性质的,一批病人没有被及时筛查出来,在社会上造成传播,导致出现二代三代病人,那基本上就要开始走武汉的老路了。”

在他看来,武汉此前与此刻的经历,值得上海、北京和全国其他城市警醒,“一定要在早期把疾病控制做好,不要最后出现大量的病人,拥挤不堪,在医院里找不到床位,这个时候再奢望救治成功率高,根本不可能”。

只要温度超过37摄氏度

建议去发热门诊做个检查

从1月28日至30日,杭州每日公布的新增确诊病例来看,并非一定是体温非常高,才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

1月28日新增病例19例,提到患者具体体温的有11例,其中体温低于38℃的7例,分别为:37.5℃,37.4℃,37.7℃,37.7℃,37.6℃,37.3℃,37.3℃;

1月29日新增病例18例,提到具体体温的有12例,其中体温低于38℃的有8例,分别是:37.5℃,37.6℃,

37.4℃,37.6℃,37.9℃,37.5℃,37.6℃,37.5℃;

1月30日新增病例16例,提到具体体温的有11例,其中体温低于38℃的有6例,分别是:37.6℃,37.4℃,37.5℃,37.8℃,37.7℃,37.5℃。

当然,这些确诊病例大部分都有湖北接触史、旅居史,但是昨天快报在采访专家时他们也提到,要当心没有明确接触史的低热信号。

眼下,有一些市民有发烧症状,认为自己没有疫区接触史,而且热度也不高,没有到38摄氏度,自我判断只是普通感冒,不是感染新冠病毒,认为自行吃点药,在家观察就行了,没必要去发热门诊。专家提醒,随着疫情的发展,还是要提高警惕,不要麻痹大意,自我判断病情。只要有热度,还是建议到医院发热门诊去做个检查。

发热门诊安全吗?

这段时间,很多市民不敢去医院发热门诊,害怕交叉感染。担心到了发热门诊,万一就诊的人群里有感染病人,自己被感染了怎么办?

对于市民这方面的担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表示,“市民对医院不要产生恐惧心理,如果身体不适,该去医院的还是要及时去医院。”

以浙大二院为例,从1月18日开始,推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确保患者看病安心,医生治病放心。比如,对院内就医路线进行统筹规划,关闭了部分出入口,患者到达医院后,从哪里进入,从哪里出去,有着明确的就医通道。在每栋楼的入口处,由专人负责给进入者测体温,以及时筛查发热病人,并指明正确的就医通道,从而保护来院的患者和员工。

凡是体温高于37℃的,予以复核,以免漏诊。在9个入院口安排专人,敦促每个前来就诊却没戴口罩的人员,及时戴上一次性医用口罩,做好防护,为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所有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需要填一份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确认是否有疫源地接触史;是否有发烧、咳嗽等典型症状。通过问卷调查,排查高危人群,做到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可追溯,把好进门的第一道关。

医院还对发热门诊进行了改造,从一层楼扩充到四层楼,减少人际接触、增大人际距离,从而稀释单位空间的病人密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概率;在滨江院区,后勤用一个通宵10小时的时间,在门前空地搭建起两间共105平方米的候诊区域。在两院区发热门诊增设诊间,并从其他科室抽调200名医疗骨干,经过强化培训,驰援发热门诊,让病人快速得到救治,减少在院内停留的时间。

为让发热病人在院内少流动,医院在发热门诊内集结挂号、问诊、缴费、检验、检查、领药等环节,包括将X光片设备也移入诊室内。病人无需离开发热门诊区域,所有流程都可以在此一站式完成。

专家说认真做好防护措施患上新冠肺炎的概率是很低很低的

天气好还是要多洗洗晒晒公共场所双手不要乱摸回家第一件事先洗手 有条件的话,先洗澡再换上干净衣服

目前确诊病例大多是轻症

死亡率比SARS和H7N9都低

返杭小高峰来了 别松劲!未来几天是疫情第一波高峰最关键期

截至2020年1月30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9692例,其中重症病例1527例,累计死亡病例213例。

截至2020年1月30日24时,湖北省累计确诊病例5806例,其中重症804例,危重症209例,累计死亡病例204例。

相比全国各地,武汉的重症病人比较多,死亡率比较高。

对此,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一个原因是武汉收治病人较早,死亡病例开始累积。数据背后,有非常重要的统计人群问题,武汉老百姓能够住进医院的,都是比较重的病例。

“而在上海和其他城市,只要是核酸检测阳性的,都收治,收治了很多轻症病人。”据他了解,武汉医生们非常苦,轻病人进不来,重病人多,后期医疗的药物、抢救设备也跟不上,救治成功率自然就低。

“武汉的医生,水准在全国也是一流,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足够的病房和医疗条件,怎么能成功呢?”张文宏说,这是此前一个月疫情的特殊性造成的,随着四面八方医务工作者云集武汉,医疗资源举国之力一起进驻,后续救治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李兰娟院士说,因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目前仍在做临床的观察。据目前了解的情况,不同的人症状、病程发展都不一样。

一般的话,感染以后有发烧,有轻度的干咳,肺部有阴影。大部分病人肺部阴影以后经过治疗就好了,核酸检测2次阴性,就可以出院了。有少数的人会缺氧,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要抢救,但这是少数的。也有极少数的病人起病比较急,两三天就呼吸衰竭,变成重症。总体来讲,大部分的病人还是轻度和中度的,重症甚至危重症的比例并不高。

从致死率来说,H7N9的重症发生率比新冠肺炎要高,H7N9重症发生率的早期在百分之四十几到百分之五十的病死率,后来通过抢救,病死率减少到百分之十几,和之前相比大幅度下降,但还是有这么高的病死率。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发病的人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死亡人数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当然后期估计重症病人还会有所增加,但目前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它的病死率比H7N9要低。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这三种疾病都是由冠状病毒导致的。SARS为10%左右,中东呼吸综合征在33%上下,而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致死率仅为5%左右,远低于其他两种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以目前的情况看,市民不必过于恐慌。

既然新冠肺炎病人大部分是轻症

能不能像流感一样不要隔离?

从参与过SARS救治角度看,张文宏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人体损害程度远远不如SARS。SARS出来之后,他是一线医生,8个病人在上海,全部都是重症,死亡率极高。“我可以告诉你,筛查出的新冠肺炎病人大部分都是轻症的。”张文宏说,重症病人普遍由于心肺功能比较差,或者身体本来就不好,或年纪比较大造成的。

也有人提出来,既然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例不多,那么能不能就像普通流感一样防治,不作为一个传染病来管理?

“我们认为是为之过早。”张文宏认为,一个新发的传染病,如果听之任之,感染病例必然会指数级地上升,在没有药品控制的情况下,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

“新冠肺炎和流感,完全是两个概念。”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员、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国平说,首先,新冠肺炎和流感虽然都具有传染性,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要比普通的流感病毒强得多,如果不加以有效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蔓延的速度和波及的人数,很难想象。

其次,因为病毒的靶细胞不同,病情的严重程度也不同。普通流感一般侵袭上呼吸道黏膜,而新型冠状病毒侵袭下呼吸道细胞。普通流感虽然也有致死的可能,但它的致死率不到1%,而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目前统计的数据是在5%左右,死亡率要高得多。

盛国平副主任说,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也会有所变化。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期表现为轻症,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加重,可能会往重症的方向发展。

天气好晒被子会把病毒带进门吗?

出去散步会不会染上病毒?

昨天天气晴好,户外阳光高照。快报微信后台有读者来问,疫情还没过去,现在这个时候,可以在阳台上晒被子吗?晒的时候会不会把病毒也带进家里?还有人问,出去散步会不会染上病毒?

对此,李兰娟院士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室内环境应该多通风通气,市民可以趁着天气好,有太阳的时候洗洗晒晒,做好家里的清洁卫生,对预防疾病有帮助。出去散步要记得戴口罩,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交叉感染。

盛国平副主任也表示,新冠病毒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只要周围没有感染源,外界的环境是安全的。市民在家中可以安心晒被子,阳光的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太阳下暴晒2个小时左右,可以杀死大部分病毒。

去外面一定要戴好口罩

回家第一件事先洗手

有条件最好先洗澡,再换上干净衣服

昨天,已有不少市民从外地返回杭州,对于春节后即将出现的返工潮,市民们该如何防护?

李兰娟院士说,这是一次新的考验。如果没有接触过发病的人,自己身体健康,那就没有关系;如果接触过发病的人,要第一时间报告,至少要进行14天医学观察;每个单位应该对每个人进行相关情况的排查。万一有发烧或者其他病症,要及早检测,早发现早隔离还是很重要的。

实际上,新冠病毒在室温干燥的环境中一般能生存48小时,到空气中,生存2个小时左右活力也就下降了。

如果在外界环境中,真的有感染病人,他污染过一个环境,你去摸了接触了以后被感染,有这种可能性。所以现在疾控中心这块工作抓得很紧,凡是发现一个病人,病人接触过的地方都要进行消毒。因此,我们提倡要洗手,虽然在这种环境下病毒的量不多,但还是要注意,不要用手去摸脸、鼻子、眼睛等,避免接触感染。

盛国平副主任提醒,建议市民近期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一定要戴上外科口罩,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比如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如果在公共场所,双手不要乱摸,尽量别去触碰一些公共设施,比如电梯按钮、扶手等地方。

在不知道身边是否有感染者的情况下,出门尽量减少和别人面对面说话的机会,交流时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如果是选择公共交通,比如地铁、公交车等,尽量和其他乘客保持一定距离,能不说话尽量不说话,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飞沫传播的几率。在公共场合,大家也要注意咳嗽和喷嚏礼仪。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建议,市民出去的时候,要戴上口罩,然后回家第一件事情,先洗手。外面穿的衣服,挂在门口的换衣间或者门口的挂钩上面。此外,本来都是晚上睡觉前洗澡,那么这段时间,建议市民回到家就先洗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如果日常生活可以做到这些,那么普通市民得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概率,就基本上比空难(飞机失事)还低。”

李兰娟院士还提醒,回到家后,用过的口罩不要乱扔,在医院的医疗过程中抛弃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是作为“医疗废物”管理的,所以大家在医疗机构内丢弃的口罩必须投进黄色的垃圾箱(袋)内。个人在家里的话,确实也要单独放在规定的地方。此外,口罩建议一次性使用,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单独放在塑料袋等密封袋里并投放到红色“有害垃圾”桶里。也建议环卫部门加强对现阶段生活垃圾的消毒频率。


返杭小高峰来了 别松劲!未来几天是疫情第一波高峰最关键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