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智慧奇书,诗绿凤从人情世故的视角,与你分享红楼精华。

【一】黛玉与宝钗两峰对峙双水分流,黛玉处于下风。

黛玉与宝钗是曹雪芹设定的两个女主角,在写宝钗和黛玉时,为了凸显她们的人物性格特征,曹雪芹总是喜欢把她们对立起来写。

黛玉先于宝钗来到贾府,她来到贾府后给大家最扎眼的一个印象就是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众人便知她有不足之症,通过与黛玉交谈,这一疑问得到了证实,黛玉打小就药不离口,一直靠吃人参养荣来调补身体。

不久,宝钗也随同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一窝一拖来到了贾府,大家把宝钗与黛玉相对比,觉得宝钗似一朵姣花明艳照人,而黛玉遂虽似弱柳楚楚动人,但终不及宝钗,一时间宝钗风头压过了黛玉,黛玉心有抑郁不快。

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这一时期,黛玉是暗自神伤,视宝钗为假想敌,宝钗可谓春风得意,真是两峰对峙双水分流,黛玉处于下风。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宝钗人缘好,连贾府掌门人贾母都对她刮目相看,破例为她举办生日宴。贾母是出于何种目的为宝钗举办生日宴?不是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不过要说的是,诗绿凤认为,曹雪芹和脂砚斋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生日宴绝非鸿门宴,不是暗示宝钗该出嫁的意思,要不然,何不在宝钗生日宴上拉郎配,或者邀请合适的公子王孙有意成全呢。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庚辰双行夹批:四字评倒黛玉,是以特从贾母眼中写出。】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贾母不愧见过大世面眼界高,用“稳重和平”四字就精准概括了宝钗身上最大的优点,宝钗一身也得益于此四字,避免了许多的尴尬与是是非非。

很显然贾母是在拿宝钗与爱孙女黛玉对比后得出的客观评价,“稳重和平”四字恰恰是黛玉一生中最欠缺,是以脂砚斋才会在此批注说此四字评倒黛玉。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二】黛玉尖酸刻薄不够大气?

黛玉性格中欠缺为宝钗的“稳重和平”,凡事易于情绪化,喜欢流露真性情,对于看不惯的事情,不能像宝钗那样沉得住气,总是率性脱口而出,其实她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但不理解她的人就觉得她心眼小,甚至说她尖酸刻薄不够大气,比如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甲戌双行夹批: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黛玉认为周瑞家的把别人都挑剩的宫花最后给她,是对她的歧视与不尊重。古人送礼讲究地位尊贵者先送地位卑微者最后送,送礼的先后次序彰显送礼者对被送礼者的尊重与轻慢。

根据当时语境,黛玉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是个正常人面对周瑞此举都会心怀不满,只不过,如果是换了宝钗,稳重和平的她一定会克制住内心不满谦让接受礼物,而黛玉就做不到,她把心里真实想法随口一说,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了解她的人就会说她太小家子气了,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值得斤斤计较,更何况她面对的是王夫人的心腹。

不言而喻,周瑞家的当时虽然一声儿也不言语,但此种刁滑之人一转身就会在王夫人面前数落黛玉,黛玉尖酸刻薄的印象就会通过周瑞家的嘴巴传遍贾府上下。

黛玉真是那种小心眼、尖酸刻薄不够大气之人么?其实不是,小小年纪父母先后去世,让黛玉饱尝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她由一个巡盐御史的金枝玉叶一下沦落为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之人,难免会产生自傲与自卑的双重性格。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三】宝钗与黛玉冰释前嫌,结为金兰之好

曹雪芹人设的黛玉其实是一个大气有雅量,善解人意有修养的大家闺秀,只不过,像黛玉这种自傲又自卑的双重性格之人,对人不轻易敞开心扉则以,一旦遇到知己,就会把她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倾心相送。

宝钗独自一人看透了黛玉的性格,通过两件事与黛玉结成金兰之好。

“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在那时像《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书,虽然文字极美,却被认为透着轻薄流露着艳趣,被列为禁书,黛玉居然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府摆酒席行酒令时用了《牡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和《西厢记》里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在当时的价值观看来,这些句子就是引人意淫的淫词艳句,通俗说,黛玉这是在当众讲下流话,非常丢人,所以宝钗这一问,黛玉一个闺中少女不觉羞红了脸,难为情极了。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宝钗看到黛玉知道自己错了,就谆谆告诫黛玉,问黛玉这事也不是想要指责她什么,她以前也对这些书好奇,她只是想以过来人的经验诚心提醒黛玉女孩子行事要检点,看了这些杂书,容易邪思瞎想。

善解人意的黛玉明白宝钗的一番苦心,心中暗服宝钗,只不过,黛玉没对宝钗当面表白,直到宝钗有一次去看望病中的黛玉,告诉黛玉吃燕窝适合调理她的身体并主动赠送燕窝给黛玉时,黛玉才把对宝钗的敬重表达出来。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通过这两件事后,黛玉真切感受到了宝钗的真情,向宝钗敞开心扉,二人化解了敌意,两个惺惺相惜的少女结成了金兰之好。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四】宝玉纳闷:黛玉与宝钗“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宝玉发现黛玉不再把宝钗视为假想敌,就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因为以前黛玉私下里一直在猜忌宝钗,尤其是看到宝钗和宝玉在一起,就耍小性子落泪。如今两人怎么这么亲热? 就前去找黛玉释疑。

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七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得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

宝玉询问黛玉,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了,你不是一向与宝钗有敌意么?是什么原因关系变好了?

黛玉听了,禁不住也笑起来,笑道:这原问得好。他也问得好,你也问得好。谁知她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她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


听了黛玉解释,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原来是从“小孩家口没遮拦”上就接了案了。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五】一杯茶,再次见证孟光接了梁鸿案

62回袭人给黛玉送茶水,又一次坐实孟光接了梁鸿案,再次见证黛玉与宝钗暖心感人的一幕。

当时偏偏宝钗和黛玉在一起,可只有一杯茶,二位主子都不能得罪,袭人该怎么处理呢?机灵的袭人随机应变,对黛玉宝钗二人道:“哪位渴了哪位先接了,我再倒去”。

"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

奇怪,宝钗竟一反常态抢先拿起茶水喝将起来,然后还将喝剩的半钟茶水递给黛玉。这太失礼了吧,这样的没心没肺,应该是毫无心机的湘云才会有的举止吧,不符合宝钗一向稳重和平的做派。

宝钗此举连袭人都看不下去了,便说“我再倒去。”冰雪聪明的黛玉听后夸奖了袭人:“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

随后,黛玉为了不让袭人、宝钗尴尬,就说“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很显然这是黛玉善意的谎言,她的病没有不能多喝茶这种说法。黛玉说毕,就将宝钗喝剩的茶水一饮而尽。

黛玉此举也很反常,她素有洁癖,现在竟然不嫌别人喝过的茶水,还笑着喝完呢?

人若改常,必有缘故。诗绿凤认为,宝钗、黛玉此举是有意要告诉袭人,她们是金兰好姐妹,关系亲得不分你我,是以,两个本来非常讲究挑剔的精致女孩,没有了忌讳与顾忌,不分你我地喝将起来。宝钗可以不拘礼节抢先喝起来,黛玉也不分你我,就拿起宝钗喝剩的茶水一饮而尽,如果双方关系不亲密,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联系现实生活来看,假如你是女方,与男朋友关系不亲密时,他喝剩的茶水,你肯定是心有顾忌,甚至觉得恶心,不会去喝的,但关系亲密后,他的茶水,在你看来,就是你的茶水,你就会像黛玉一样一饮而尽。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袭人、宝钗、黛玉三个冰雪聪明的好女孩聚在一起,她们上演的不是心态不正的神经质病人想歪想偏,处处与人勾心斗角疑神疑鬼的宫斗戏。

感人的是,她们相互惺惺相惜互相体谅,袭人贴心送茶,宝钗沉着应对,胸有成竹把喝了一小口的茶递给黛玉,凭她与黛玉的交情,她自信黛玉绝不会拒绝,果然黛玉心有灵犀善解人意,喝干了宝钗递过来的茶水。

这杯茶夯实了宝钗、黛玉的亲密友谊,这杯茶喝得精彩,从头至尾气氛融洽,演出了一场暖心感人的温情剧。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见证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每每读到这一感人情节,总是潸然泪下。

曹雪芹用如椽巨笔通过黛玉谦让喝茶这么一个小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宝钗的沉着老道,黛玉的大气体贴,看到了黛玉在生活的磨砺中渐渐成长成熟了,她的表现甚至比宝钗更大气优雅,更让人尊敬欣赏。

黛玉多大气?宝钗多沉稳?袭人的一杯茶就像试金石,见证了她们暖心感人的一幕。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红楼梦120回通行本》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文/诗绿凤 】更多内容,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