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之兴衰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是戏曲里的一个专用名词。在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原本并无“男旦”这个名称,通常称为“旦角”。自从有了女演员扮演旦角以后,为了区别他们的不同,女演员扮旦角称为“坤旦”;男演员扮旦角称为“乾旦”,俗称“男旦”;简单的说“男旦”就是在戏曲里男扮女装、男唱女腔的一个角色,是戏曲的表演形式之一。不仅存在于京剧里,其他剧种也存在,而且不但中国戏曲里有,国外戏曲里也有。重点想说明一下:男旦不属于反串!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之兴衰

梅派第三代传人:胡文阁

在中国戏曲史上,男旦萌芽于汉唐。汉初叔孙通定郊祀,制伪女伎,此为旦角之始。由于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女子“一门不出,二门不迈”和“三从四德”,所以原本宋元时期女性可以出现在舞台上,但到了明代以后女性就从舞台上基本消失了,于是男旦开始兴起。尤其是在清朝中叶,完全禁止女性登台,看戏和演戏的全部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因而涌现出以陈德霖、梅巧玲为代表的一批京剧男旦。在这之后,王瑶卿潜心钻研,使得男旦表演更趋完美,经他培养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成为了当时的“四大名旦”,其在戏曲表演上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之兴衰

梅兰芳

男旦在戏曲上的优势

1.男旦具有优越的嗓音

男旦的嗓音明显要优于坤旦。男旦系采用小嗓演唱,与女高音用嗓近似,是一种声腔造型美、悦耳动听、音色脆亮、中气足、有厚度,因而十分耐人听。而且不受身体上“发育期”和“更年期”的影响,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经久而不衰(数十年以上)。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之兴衰

陈德霖

2.男旦的扮相

男旦在扮相上,尤其是在年轻时比坤旦有过之而不及。男旦不但要在外形上尽量模仿女性,还要揣摩女性的心理变化,因而在表演上比坤旦更加风流妩媚、娇柔耐看。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之兴衰

王瑶卿

3.男旦在艺术和创造方面认真细致

男旦是旦角行当表演艺术的首创者,它推动力了戏曲的蓬勃发展,起着化时代的作用。它为戏曲的表演艺术创造了很多的宝贵财富。它对戏曲艺术价值的提高、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各种旦角的传承起着不可抹灭的贡献。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之兴衰

4.男旦在体力上有利于胜任繁重的舞台工作

男旦在体力上比之女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舞台艺术表演是很消耗体力的,尤其是夏季、冬季的演出,没有体力是根本无法胜任完成的。而且舞台的艺术扎实功夫,并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是需要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积累和磨练成的。尤其在武功方面,男旦所练成的绝技也是过硬的。这都离不开体力的保证。老伶工陈德霖的舞台生涯至六七拾岁,梅兰芳也从事舞台艺术有五十多年。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之兴衰

清末戏曲中的男旦

男旦外形是女性,还要有女性的心理,就连艺名上也大多香艳。因此上就免不了成为有钱人追逐的对象,在清朝人们捧男旦,先要看扮相是不是够娇媚,动作是不是够妖娆......,最后才是演技。于是有些经过专门训练出来的男旦们,穿上女装、梳妆打扮后几乎与妙龄少女一般无二,甚至比女人还要女人。明末清初的著名男旦王紫稼就被评为“优之优雅,远胜妓之妖治”。在那时,男旦上台演戏成了副业,陪酒卖笑倒成了主业,因而他们时常被成为“戏子”(戏子的来源)。人们在观赏他们的艺术创造的同时又侮辱他们、作践他们,戏曲艺术的尊严和艺术创造者的低贱在他们身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中国戏剧中的男旦之兴衰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批又一批的女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且在舞台上站住了脚,观众们也认可了她们的表演水平。男旦慢慢逐渐地淡出舞台,各个戏校和艺校也不在培养男旦了。而男旦真正的消失还是在建国以后,对戏剧的改造和改革。男旦的舞台艺术被称之为封建余毒,即要与过去的封建划清界限,那只有少上舞台了。于是无数的女性旦角涌上了舞台。初期男旦还能与其他角色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可到了那十年,文化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命,男旦的末日来临了。梅兰芳死的早算是运气,与他齐名的荀慧生、尚小云被迫害致死,张君秋则被革命“控制使用”。四大名旦都完了,那些地位更低的男旦境况就更可想而知了。随着文革的结束,人民的生活慢慢地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之中。可我们戏曲中的男旦却衰落的几乎绝迹了。虽然还有梅葆玖、宋长荣、王吟秋、吴吟秋、温如华等五位,人还建在,但真正能在舞台上演出的恐怕已经无人了,而他们的传人也寥寥无几。目前,李玉刚等人的出现,无疑是个喜讯。可是,老一辈的男旦们却无人去接受或培养他们,看来要想出现新的男旦前景不妙或者说任重道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