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了解一下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了解一下

有雨傘好棒,可是雨傘在流淚。——《龍貓》

在鄉村茂密森林的深處,隱藏著一隻愛打瞌睡的胖“怪獸”多多洛,它擁有柔軟毛茸的腹部供孩子們休憩。可惜的是,只有小梅和小月可以看得見它,其他村民既看不見多多洛,也看不見奔跑的黃貓公交和一夜成長的大橡樹。

這是經典動畫片《龍貓》中的橋段。在導演宮崎駿的作品裡,世界總帶有一絲泛靈論的色彩,每一朵花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情感和靈魂,森林中也充滿了未知奇異的精靈怪獸。最重要的是,這個奇妙的世界只有孩子知道,而在成年人眼中,世界顯得平平無奇,連呼嘯而過的黃貓公交車也不過成為夏日傍晚偶然刮過的一陣大風。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了解一下

當人們感慨於導演豐富的想象力時,卻不知道,在孩子們的心中,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的。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此稱之為泛靈心理。

皮亞傑先生在他的著述《兒童心理學》中提到了孩子們的世界觀,他認為幼童無法區分思維與物質的區別,也無法區分出生命與非生命體,在他們心中,星星月亮也是能思考有感情的生命。這便是孩子們的“萬物有靈”思維,也即泛靈心理。

對幼兒來說,事物的名稱乃是物理地附著在事物上面的;夢是在床上默想出來的微小的物質的動畫片;思想是一種音調。——讓·皮亞傑《兒童心理學》

你家寶寶會這樣嗎?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了解一下

有時,家長們會看到自己的孩子獨自和洋娃娃聊天,如果發生在半夜三更,不免還會引發詭異的聯想,其實這只是孩子們的泛靈心理在作怪。當然,小編知道很多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也會和玩偶聊天,不過兩者的區別在於,擁有泛靈心理的孩子是真的無法區分開非生命物質與生命物質,這並不是想象。

由於很多家長並不瞭解這一心理,有時會將孩子們的某些表現簡單地歸納為任性不懂事。比如當大人弄壞孩子的某個玩具時,本以為只要重新再買一個就可以了,誰知孩子們堅持要原來那個,併為此大哭大鬧。只因在孩子心中,這個玩具已不再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出的商品了,而是一個有情感的獨立生命,它可能有自己的名字,甚至有自己的故事。

不過,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他們會漸漸懂得區分物質與思維,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但在此之前,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尊重孩子們心中的奇妙世界,不要簡單粗暴的否定他們。

孩子們的世界邏輯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了解一下

皮亞傑先生曾舉過一個例子,或許可以用來解釋泛靈心理背後的邏輯。他說曾有一個6歲男孩稱自己出生後才有了太陽,因為在他出生以前並不需要陽光。

這一說法反映出一個事實,孩子們總會想辦法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無論他們的想法有多荒謬。然而由於缺少人生經驗及專業知識,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更多地只能從自我出發,以己推人。

還記得之前新聞中被自行車鏈條卡住的小男孩嗎?解救他的成年人打算將鏈條剪斷,但男孩卻大哭著說:“不要剪鏈鏈,鏈鏈會痛。”這種會痛的心理同樣來自於自身,因為曾有過疼痛的經驗記憶,便會推論出其它事物在相同情況下也會疼痛。同樣的,對生命的觀念也會被代入到其它事物中,因此,將長得很像人的洋娃娃當做有生命的物體也不是很難理解的事了。

泛靈心理還能這麼用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了解一下

網上有很多育兒理念建議爸媽擅用泛靈心理幫助孩子學習教養。比如當孩子大吵大鬧時,可以跟他說:“你看你吵著安妮(某個洋娃娃)睡覺了。”這樣孩子就會安靜下來。

不得不說,這種育兒理念實在太理想化了,可能對部分孩子是適用的,但也有一些成熟的孩子會看出家長在戲弄他們。即使他們相信了,未必會因為一個有生命的洋娃娃變得多麼懂事得體。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了解一下

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有一次導演組偷偷在一些小動物和玩具後面安裝麥克風,讓工作人員遠程說話,營造出小兔子、小喇叭都會說人話的假象。雖然手法並不是很高明,但大部分孩子都接受了這個事實,不過會說話的玩具車被嗯哼打了,會說話的狗把neinei嚇哭了,Jasper雖然和會說話的擴音器聊得愉快,卻也要提出讓擴音器變魔術的頭疼要求。

事實證明,利用泛靈心理教育孩子會得出各種意料之外的結果。與其時刻想著說教孩子,小編更建議這麼做。

和孩子們探討對事物的理解

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往往沒有太多成見,而且角度新穎,與小朋友溝通對事物的看法既可以豐富成年人對世界的認知角度,也可以令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

有時,家長習慣將孩子的奇怪表現解讀成無理取鬧,但如果爸媽能夠有充足的耐心,或許就能理解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單獨待在某個房間,可能只因牆上的一塊裝飾物看起來很像一張臉,令他感到害怕。家長們也可以適時的和孩子們普及更科學客觀的世界觀,令他們從一些恐怖的泛靈心理中擺脫出來。

不借泛靈心理嚇唬孩子

真正需要家長注意的是,不要再用泛靈心理嚇唬孩子了。

很多人回憶童年時都會想起那段曾被XXX支配的恐懼時光。家長們經常會說“你不吃飯,XXX要把你抓走的啊”或者“你不乖,不聽話,XXX晚上來找你的啊。”

家長們常會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捏造出一個恐怖角色,這個角色只會傷害不聽話的小孩,有些想象力豐富的家長甚至還能繪聲繪色地編造出很多細節。但這類謊話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造成的心理陰影可能到成年後都未必能平復。

質疑的聲音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了解一下

雖然是兒童心理學家提出的觀點,仍會被其他心理學家所反對,部分人認為泛靈心理並不是幼童的普遍現象,孩子們對生命體的判斷很多時候取決於客體的擬人特點。打個比方說,一個畫著人臉的氣球比一堵空白的牆壁更像生命。而這種思維與泛靈論並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幼童對世界的認知不具備穩定性,常常會發生變化,泛靈心理實難說是孩子們的普遍共性。

在幼童泛靈心理這個問題上,至今仍有很多兒童心理學專家爭議不休。但大部分人還是相信,孩子們眼中的世界確實和成年人的有所不同。具體不同在哪裡,也許就因人而異了吧,不知道你的寶寶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不妨在留言區分享給大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