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最愛你的人,為什麼傷你最深

最愛你的人,為什麼傷你最深

最愛你的人,為什麼傷你最深

1

剛剛,小姨終於結束了對她女兒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教育。

原因是,表妹週末沒有及時起床寫作業並且還頂了嘴。

我好幾次想勸阻,都被小姨那凌厲的眼神以及機關槍一樣的話語給打回來了。

“你跟你那個沒出息的老子一樣,都是草包。”

“看看人家小周,你的成績不好他就不跟你玩了吧!成績不好沒本事的人沒人瞧得起!”

“人家小周那孩子,都不用父母教,寒假作業很快寫完了,已經讀完好幾本名著了。”

“你看看你,成績不好,朋友也不會交,以後可怎麼辦啊!”

“跟我一個辦公室老師的孩子成績都名列前茅,說起你來我都抬不起頭!”

火山爆發期過去了,小姨的語氣終於緩和了一些。

“寶貝,媽媽說這些都是為了你好,你要知道好歹,不要總讓我說你……”

“都是為你好”,但我看到的卻是赤裸裸的傷害。

2

表妹今年17歲,上高一。

在我看來,她是一個很懂事也很優秀的孩子,長得眉清目秀,十歲時鋼琴就過了十級,不叛逆,媽媽說什麼就會去做什麼。

只是,小學時成績一向很好的她,上了初中後成績開始下滑。她媽媽十分焦急,親自為她制定課程表,安排各種假期補習班,結果依然不理想,於是,批評和責罵就越來越多了起來。常常一罵就是一兩個小時,各種怨氣和怒氣像火山噴發時的熔岩一樣,澆得她體無完膚。

去年國慶節,我路過表妹家待了兩天。她告訴我,前一天晚上,媽媽從凌晨一點一直罵她到三點。我不禁啞然。

我不知道對於表妹來說怎麼樣,但我明白,自己小時候聽過的那些傷人的話,許多所謂的“為我好”的批評在多少年後仍然會像粉筆劃過玻璃一樣刺耳,讓我痛苦不已。

印象中,表妹小時候很開朗活潑,但這幾年來,她開始變得越發沉默寡言,即使是一年一次的春節親朋聚會上,也越來越少見到她的笑容了。

3

我不止一次找小姨談這個問題,但從她的語氣中,我能明顯感覺到,她覺得全都是表妹的錯,表妹就是“笨,懶,沒出息,遺傳她爸爸的不上進……”。

我勸她不要總是責罵孩子,也許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可是每次她都說,“我自己的孩子我知道怎樣去管,我是老師,我還不比你這個黃毛丫頭明白!”一副中國大家長的派頭,根本說不動她半分。而我只能焦急地看著表妹一天天消沉下去,怪自己無能為力。

我知道,在中國,像這樣的家庭數不勝數。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與許多家長聊過之後得出感悟“每個家長都在嚴重地傷害孩子,但絲毫沒覺得自己有問題。”

我們能說這些父母都不愛自己的孩子嗎?當然不能。

為何愛會傷人?

不好的婚姻 是傷害的起源

小姨的婚姻不幸福,丈夫愛玩,經常在外面跟朋友喝酒、打牌直到凌晨才回家,很少管家裡的事,對女兒的教育更是很少問津。她有好幾回狠下心想要離婚,但一想到表妹,終究還是忍了下來,因為她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的孩子生長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更不想表妹忍受單親家庭的痛苦。

這些年來,她幾乎包攬了表妹教育和成長的所有問題,並且努力賺錢,她要送孩子去國外讀書,把最好的都給她。

對於婚姻失望的她,在女兒身上寄託著深深的希望。因此,她不能容忍女兒一再讓自己失望。一旦不滿,各種抱怨和怒氣便像火山噴發一樣投向女兒。

表妹本是一個堅強、樂觀的孩子,可好多次都被罵得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讓人實在心疼。

父親缺位,會給孩子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媽媽守著空殼婚姻,性格日益尖銳,而爸爸又對家事很少管顧,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無法估量。

記得有一回,表妹說:“我爸爸這種人,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其實遊手好閒、不負責任,花心大蘿蔔一個,以後找對象千萬不能找這種的。”我聽了,覺得她可愛,但更為她感到心疼。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大的影響,而父親在孩子生活中的參與度的多少,對孩子的人格形成,認知和行為、成年後的親密關係都有著密切關係。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與父親存在的家庭相比,總體來說,在父親參與度不足的家庭,比如“父愛缺失”“父愛不足”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無論是在認知行為功能、精神健康,還是孩子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的選擇與處理上,都會受到一系列負面影響,甚至高於單親母親家庭。

父母也有不快樂的童年

美國首席治療師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會影響他的一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病史,上面會寫上我們是否有家族遺傳史,傳染病史等。但其實在這些生理遺傳之外,心理遺傳的作用更巨大。

一個暴力的孩子,大多出自一個暴力的家庭,一個冷漠的孩子,大多出自一個沒有愛的家庭。

以此類推,如果我們的父母擅用暴力或者言語攻擊,那麼很大程度上證明,他們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也曾受到同樣的對待。

的確是這樣的,偶爾聽小姨提起過,她童年時也常常遭到責罵。

家庭中的代際傳承和基因複製一樣,對我們的生活起著強大的力量。

4

愛重要,愛的方式更重要

積極的愛能讓孩子認同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並有勇氣面對各種挫折。

前段時間上映的一部電影《奇蹟男孩》感動了全球千萬人,片中的媽媽不是因為在地震來臨時俯身護住身下的孩子而讓人感嘆落淚,而是面對自己天生殘疾的孩子時,始終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片中,茱莉亞·羅伯茨飾演的母親用她真誠又智慧的愛養育著天生殘疾的小男孩。

當得知孩子天生面部畸形並且需要進行多次費用昂貴的手術時,她並沒有想過放棄或者消極對待,而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和自己走出困境。

她給予小男孩的用心的充滿愛的教育。為了孩子,她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在家裡陪伴孩子,自己教育他知識。

最重要的是,她培養了小男孩一個健全的人格。她從沒有向孩子傳遞過多的負面信息,而是最大程度地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那麼,什麼是負面信息呢?

比如讓孩子感覺到“我放棄一切、過得如此悽慘都是為了你”,“你怎麼這麼讓人不省心”等等。這些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我就是累贅”的感覺,同時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當媽媽覺得生活不如意時,就會陷入一個“受害者”的角色,那麼即使不說出口,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恐懼和無力。媽媽情緒不穩定,或者一直處於焦慮悲傷中,那麼這些負面信息就會傳遞給孩子,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開始不認同自己,對自己、對世界感到失望。

可是,中國許多家庭都把“不打罵不成才”奉為教育經典,家長們動不動就會用極其消極的話去攻擊孩子,並且認為這就是教育,但其實,這些話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不亞於滾燙的開水,一不小心就是皮開肉綻。

並且,現實中,很多家長即使認識到自己有問題,但絲毫沒有去改變的想法。一副“我這輩子就這樣了,你還想讓我改?”,繼續以自己的方式“愛”自己的子女。可是,這真的是愛嗎?或許我們被那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唬住了。但是,請不要忘記,許多偉人也說過“改變永遠都是可能的”。

最爱你的人,为什么伤你最深

《讓我做你的心靈捕手》

黃之盈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