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匈奴屠各刘氏——三攻洛阳

匈奴屠各刘氏——三攻洛阳

第三章 三攻洛阳

刘聪几年前就露过面,是刘渊六个儿子中唯一一个能文能武之辈,早年替父亲在洛阳为质,后来随刘渊在司马颖手下做事,再后又一同受封。可以说几个儿子中刘聪是最像刘渊,不只是其经历,在对汉文化的态度上也很一样。刘聪对四书五经都很感兴趣,据传书法也不错,但这些喜爱压制不了他想消灭晋人、建功立业的决心。

此次出征,算是刘聪头一次独当一面,之前在并州的战斗规模都不大,而且还受父亲和其他长辈的节制,没有独自指挥过战斗。刘渊也不是很放心他负责这么重大的战事,但没办法,在这些儿子中,刘聪是战斗经验最丰富的一个了。而且他的主要责任是监督新投的王弥作战,而不是指挥战斗。王弥的人品有待商榷,但指挥才能还是不错的。

公元309年,刘聪和王弥率领胡汉联军正式南下,联军战斗力还真不错,连战连胜,顺利渡过黄河,虎视中原。洛阳大震,慌忙派军前来讨伐,结果再次大败。刘聪不免对晋军更加轻蔑,更加认定不需再慢慢攻略关中积蓄实力,而应直接进攻洛阳灭亡晋廷。

刘聪瞧不起晋军,顺带着也瞧不起一个战壕的王弥,对他手下的汉人士兵相当看不起,认为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晋军。之所以取得当前的战果,完全在于匈奴人的勇猛。刘聪大包大揽,越来越多的参与具体的战事安排,王弥们也不敢得罪这位皇子,只得听之任之。

相比刘渊的好运气,刘聪的运气一直不咋地。就在他意气风发,向洛阳进军时,是夜被他瞧不上的晋军偷袭,刘聪疏忽防备,大败而逃。

这次出征刘聪闹了个虎头蛇尾,但刘渊也没过多怪罪于他,刘聪也觉得是汉人士兵不卖力导致兵败。刘聪想尽快找回场子,于是仅隔两了两个月再次出征,这次刘聪带上了更多的匈奴人,包括他的族兄刘曜。

这次麻痹大意的轮到晋军了,晋廷没有想到胡人这么快就卷土重来,完全乱了手脚。刘聪军势如破竹,直抵洛阳外围,和国都仅一河之隔。刘聪这次很满意,果然还是本族人好使。然而刘聪没高兴多久,晋军故技重施,再次展开夜袭,刘聪军再次失败,而且损失比上次还大,连副主帅都阵亡了。刘聪闹了个灰头土脸,但他还是不甘心就此撤军,只是稍稍后退扎营,继续同洛阳守军对峙。

刘渊闻听败讯,深感晋人之强,就想从长计议,回归到先西后东攻略关中的战略中。刘聪却不愿服输,请求再给他一次机会,刘渊也真是爱他,暂时罢了撤军之议。刘聪是不用马上撤了,但是这场大败是实实在在的,军队上下了无战心。刘聪想找点援军来帮忙,提振下士气,刘聪找的这个援军是天下最靠谱,也是最不靠谱的,即老天爷。

刘聪觉得晋亡是天意,但是谁来承袭他,上苍可能还没安排好,就看谁有诚意了。刘聪效仿历代帝王去附近名山上祭祀,寻求上天的认可,让士兵们也相信他刘家是天命所归。刘聪说干就干,其他人也不敢提反对意见,他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赶赴附近的最高的山——嵩山祭天。

洛阳守军收到刘聪带着大队人马离开前线的消息后,再次展现偷袭的本领,直接进攻留守的匈奴军,匈奴再次大败。刘聪收到消息大吃一惊,仓皇后撤。这下乐子真的大了,之前刘聪还向父亲打包票一定拿下洛阳,结果不断地损兵折将。这时候刘聪都没啥继续打下去的信心了,但又像一个赌输的赌徒,不甘心就此放弃,总想再搏一把以图翻盘。手下人接连劝说刘聪撤军,刘聪硬着头皮就是不应。直到刘渊要求撤军的命令再次传来,刘聪才悻悻地撤了。

刘聪的接连失败并没让刘渊对他失去信心,相反还给他升了官。刘聪大为感激,深信父亲最爱的就是自己。但很快刘聪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了,刘渊不只给刘聪升了官,基本上给所有的老伙计都升了官,更重要的是不久又封长子刘和为太子,正式确立了皇位继承人。刘渊之所以在这么个不大好的时机大犒群臣,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刘渊这一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在当时算年纪大的了,身体大不如前,在这混乱年代,保不齐啥时候就死了,想早点立下继承人,以备不虞。刘和是长子,生母又是呼延氏,本人也是仪表堂堂,是个标准的继承人。刘渊不是没考虑过更像自己的刘聪,可惜只是个普通的将才,两次出征都铩羽而归,立这个庶出的四子根本不能服众啊,只能在别的地方尽量弥补爱子了,只希望刘聪能够好好辅佐他的兄长。

刘渊真不愧知天命的老人,他所有的担心都应验了。第一,他的确命不长了,第二,长子和四子关系比想象的更恶劣。刘渊不久病危,颁下遗诏,将所有要职都交给了刘氏族人,刘聪被任为大司马、大单于,相当于国防部长加军委主席,统领帝国的所有军队,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久刘渊去世,刘和登基,从古至今,老二都不会被老大所喜,刘聪的军权就被刘和深深忌惮,刘聪也不喜欢被他没怎么带过兵打过仗的哥哥管制,双方剑拔弩张。

刘和不甘心被一个不服管教的弟弟架空,仗着皇帝的威势,率先出手,直接派人进刘聪王宫拿人。怎料刘聪根本就早有准备,调来大批士兵保卫自己,他击退刘和的人,并反攻皇宫,竟一举功成,斩杀了大哥刘和。其他几个兄弟竟大多也死于乱军之中,只剩一个与世无争的刘乂。这场大乱尘埃落定时,刘渊还没来及入殓。

刘聪也觉得办的太不地道,推刘乂为帝,刘乂没什么根基,哪敢跟刘聪争,连忙推辞。刘聪勉为其难,继位登基。同时立刘乂为皇太弟,列为皇位第一继承人,封亲儿子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即以国防副部长的身份代领全国军队。

料理清了国内的事,刘聪接着打天下,目标不变,直取洛阳。这些日子,晋廷的日子更加难熬,东海王司马越赢得了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接手的却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天下。晋军主力在内战中消耗殆尽,无力镇压暴乱,国库也花光了,没钱赈济灾民。各地的造反运动愈演愈烈,地方上的豪族大家为了自保,纷纷组建自己的武装,婴城自守,各自为政。此情此景和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何其相似,只不过黄巾军换成了更加凶悍的胡人大军。

之前刘渊在攻略洛阳的同时,在山东诸地放养了许多杂牌将军,没指望他们能成多大的事,只图将晋廷闹个不得安息。怎料他们的发展势头比本家还好,石勒转战并幽冀兖司各州,将中原腹地搅了个底朝天,势力越来越大。刘聪继位后不久,石勒派人跟平阳联系,共进中原,会猎洛阳。刘聪正好想打几个漂亮仗为自己正名,马上答应出兵。

刘聪既然是皇帝了,当然不能再随意的出征了,况且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那个料。公元310年,汉军再次出征,这次的主将是刘家中最能打的族兄刘曜、汉人中最能打的王弥和急需镀金的嫡子刘粲。都说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刘聪很希望这次儿子能帮他完成攻占洛阳的夙愿。再看晋廷,这两年中原的形势更加糜烂,各地官绅大族自保尚是问题,都不愿入京勤王,匈奴人一路所向披靡。这次出兵匈奴人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不是强攻坚城,而是剪其羽翼,占领周围郡县,切断洛阳的物资供应和援军来源,削弱它的抵抗能力和战争潜力。待对洛阳的合围完成,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池也就瓜熟蒂落了。

汉军这次的战术很成功,中原腹地很快被劫掠一空。昔日繁华的洛阳一片萧条,一幅末日景象,城里有本事和没本事的都想着往外逃。晋廷实际掌门人司马越无计可施,便借口外出讨贼,一走了之,洛阳几乎只剩一个空壳。第二年,在外地外地讨贼的司马越病逝,所统军队群龙无首,不久被石勒全部歼灭。这支军队是晋廷中央军最后的精华,西晋的灭亡已不可逆转。

刘聪见汉军战果甚大,就又加了把劲儿,再次派来两万多援军,协助刘曜和王弥攻占洛阳。洛阳此时几无守军,完全不能抵抗。汉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如此容易的成功让他们激动坏了。王弥自认功劳最大,并不鸟刘曜和刘粲,独自纵兵抢掠皇宫中的宝物和婢女。刘曜恨得牙根痒,也不和王弥废话,直接派兵抢,双方大打出手。作为皇子的刘粲却阻止不了,他年纪还轻,资历深浅,族叔刘曜和老油子王弥都不卖他的面子,刘聪派来的监军成了摆设。刘粲也不愿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乐得清闲。

到最后还是王弥主动低头认错,刘曜也不想闹的太大,勉强停战讲和。王弥接下来建议封存皇宫,万一将来迁都洛阳,正好作皇宫。刘曜心想,你王弥刚抢完也就罢了,还不让我捞点实惠了,太霸道了。刘曜不管三七二十一,搬完皇宫剩下的财产,将宫殿付之一炬。随后汉军押着晋怀帝司马炽回撤平阳,留给中原一片废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