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个人的正确思维,是把重点放在当下

《道德经》:一个人的高级思维是在于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

道德经:一个人的正确思维,是把重点放在当下

01

现在这样一个短平快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事物的时候,总是注重结局,而忽略了过程。

我身边有一个二十多岁的一个小男孩,二十多岁的年纪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刚步入社会,大学刚毕业,初出茅庐的一个小伙子。

他步入社会之后,想凭自己的努力创立一番事业,这一个精神确实值得嘉奖,但是几年之后,他的结局并不如意。

他做了大概约有三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做的不尽如人意,当仔细聊过之后才知道,他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太过于的注重结局,而且过于急躁。

当他刚开始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就幻想着在这个行业做大做强,想一步登天,但是不注重当下的小事,结果往往什么都做不成。

这一个例子反映了整个时代的通病,太多的人只注重结果,而非注重过程。而真正的高手,也就是所谓的高级思维,都懂得把重心放在当下,在“过程”中逐渐的沉淀。

道德经:一个人的正确思维,是把重点放在当下

因为我们把过程做好了,期待的结果自然也就来了。

当你向往诗与远方的时候,就活好当下的苟且,苟且的生活让你觉得舒服了,离诗与远方也就不远了。

《道德经》“无为无败”这一篇章之中有这样一句智慧:合报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哲理:合抱的树木都要生于微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也要从一筐筐的土垒起来,千里的远行,都要从脚下开始。

这就是“道”的智慧,而反“道”而动的人,最终难以成就事业,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功亏一篑。

顺应道的规律去成长的人,也就洞察了万物的本则,透过表面的形式来真诚的顺应自然自然规律办事,自然能够一点点的去完成。

这就好像很多人的思维一样,有的人注重当下,而有的人总是注重结果,还是好高骛远的结果。

一切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都不能成就最好的结局,当你转变一种思维去行事的时候,才能让一切合理。

道德经:一个人的正确思维,是把重点放在当下

02

有这样一句诗: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阳光,是大海的等待。

只有注重当下才能赢得真的远方,不一样的思维造就不一样的结局。

在西汉年间,东胡挑衅匈奴,找借口想灭掉匈奴。

匈奴的首领有一匹千里马,这匹马的体态非常好,东胡知道之后就派使者把这匹马要了过来。匈奴认为东胡仗势欺人,都反对把这一匹马送给东胡。

但是匈奴的头领知道了,要把宝马拱手送给东胡,匈奴首领表面上没有与东胡作对,但是暗地里壮大自己的势力。

后来很久之后,东胡觉得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宝马,认为匈奴人害怕自己,就特别骄傲,又派人去匈奴索要土地。

这个时候的匈奴早已经不是当初胆小怕事的人,匈奴将军披挂上阵,一举歼灭了东胡。

对匈奴来说,是表面上不动声色,更没有好高骛远,而是踏踏实实的壮大自己,在当下努力,才有了后来一举歼灭敌人的成就。

道德经:一个人的正确思维,是把重点放在当下

国学智慧《菜根谭》中说: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日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这句智慧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而施于恩惠,还不如帮助大众去获得利益。结交很多新朋友,还不如保持老朋友之间的关系。建立荣誉争取名声,还不如在暗中积累德行。与其追求异想天开的成绩,就还不如默默的去做事。

这一句话所透露的一个现象,也是思维之间的区别,有的人总是追求那些浮于表面的成就,而有的人则是在默默的沉淀自己,追逐形式背后的德行。

哪一种方式能够赢得最后的人生,时间自然会验证分晓。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