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前陣子跟洛杉磯這邊一個認識挺久的網友一起約吃飯,看到吃的上桌,她家10個月大的兒子立刻興奮得兩眼放光,揮舞著小手小腳啊啊亂叫。

她卻一邊皺眉一邊向我吐槽:“以前從沒因為這孩子吃飯發愁過,最近真是難死我了,每天跟我搶勺子搶碗,不給就跟我犟,閉著嘴一口都不吃;給他了,什麼麵條啊稀飯啊都伸手抓,抓了捏碎,擦在桌子上弄成泥,要麼就扔得滿地都是,整個一犯罪現場!”

果然,正說著,那邊小毛孩兒已經急了,搶勺子大戰又開始了。

看著旁邊那個早已是自己坐著好好吃飯的潼潼,想起幾年前她剛開始吃輔食的場景,我也不由得暗自感慨:哪個媽不是這麼深一腳淺一腳的摸著石頭過來的?不好好吃輔食吧,天天愁得要命換著花樣伺候;態度太積極把進食當成扔東西遊戲吧,更是容易讓親媽分分鐘崩潰,左右為難才是我們的日常。

今天就來跟大家唸叨唸叨,那些年,關於吃飯這件“大事”。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孩子吃飯時,為什麼喜歡抓、搶、扔?

用手探索和感知世界

小寶寶們最初其實是用嘴來感知世界的,什麼都愛放進嘴裡嚐嚐。隨著寶寶可以更好的控制雙手,他們會開始學習用手來探索和感知世界。這個過程從6-8個月開始,一直會持續到童年時代。

記得在我們小時候,孩子們都最愛玩泥巴。下雨天過後,泥巴堆就變成了樂園。要是再往前回到我們已經不記事的嬰兒時代,大概我們也是樂此不疲的把手伸進碗裡,抓出一大坨麵條,又捏又扔的“熊孩子”吧?

用手探索,是每個孩子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在孩子的世界裡,什麼都是玩具。把東西都分門別類歸為“玩的”“吃的”“用的”,其實是大人的事。當然,對孩子來說,唯一的任務也就是玩兒。把時間分成“工作”、“生活”、“娛樂”,這也是大人的事,孩子們倒是

玩著玩著就認清了世界的模樣。

所以,在吃飯的時候,他們也在不斷通過玩食物、玩餐具,來認識食物的形狀、觸感,甚至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這個是軟軟的,一捏就會扁了;那個是黏黏的,會粘在手上。

如果有足夠的耐心,我們會發現,等他們玩夠了,孩子和這些食物的感情也好了,會更願意把它們放進嘴裡。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鍛鍊精細動作能力

飯桌上,其實正是寶寶們鍛鍊精細動作能力的絕佳場地。所謂精細動作,就是寶寶們的動手能力。老話說,“心靈手巧”,小手鍛鍊的多了、巧了,也能更好促進大腦的發育。

在潼潼剛加輔食的時候,6個月大的她還在努力學著控制自己的手。當把食物放在她面前時,她伸手去抓的樣子,像個小小的提線木偶:抖啊抖的拿住,一不小心又掉了,想塞進嘴裡,卻不小心餵給了鼻子,每每會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潼潼第一次吃輔食就搶勺子

而從8個月到一歲,他們就會開始通過無數次的練習,掌握更多的手部技能:比如用幾個指頭捏起小東西,用一個小指頭戳東西,根據自己的意願鬆開雙手,把兩個東西對敲,再把東西從容器裡拿出來。

到一歲左右時,多數寶寶已經能精確的用兩指對捏拿起葡萄乾那麼小的東西了。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探索因果關係、物體恆存性和重力原理

隨著寶寶的長大,好奇心和自我意識也像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他們也會越來越不滿足於安安靜靜坐著被餵飯。

媽媽手裡拿個碗,碗裡有什麼?媽媽手上那個頭圓圓的有個長尾巴的東西是什麼?

寶寶們都想搶過來研究一下。

通常從八個月開始,寶寶們的搶勺子搶碗大戰就會正式開始了。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這些剛剛降落地球的小猴子們,啥都覺得新鮮,哪哪都是他們的實驗室。潼潼那時候就很明顯,一把搶過來的勺子,拿在手上把玩一番,最後“biu”的扔下去,還要坐在餐椅上伸著腦袋看看掉哪了。

對寶寶們來說,把東西扔出去,會引發一系列的“後果”:“咚”一下掉在地上的聲音,掉下去時候不同的軌跡,以及大人的反應。

這些“後果”還會讓寶寶似懂非懂一些“因果關係”,還會不自覺中明白“物體永恆性”和“重力作用”的道理。

雖然場面真的不忍直視,但是對寶寶來說,這卻是寶貴的學習過程。

既然寶寶在飯桌上的“調皮搗亂”有這麼多好處,就應該任由寶寶這麼“大鬧天宮”嗎?

當然也不完全是。等娃大一些了,就要開始制定一些飯桌上的規矩,培養餐桌禮儀了,這是後話。而對於一歲以內的寶寶,趁著這股新鮮勁兒,“將計就計”開始讓他們有自主進食的興趣,才是既不束縛孩子天性,又能讓寶寶鍛鍊精細動作的兩全妙計。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怎麼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關於自主進食,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說:

“寶寶能自己坐穩的時候,就可以給他一些用手拿著吃的小食物,讓他自己學著吃。12個月時,孩子會很習慣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或者手吃東西。”

是的,只要給寶寶嘗試的機會,一歲左右的時候寶寶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飯了。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那究竟怎麼引導寶寶從手指食物開始,到用勺子自己吃飯呢?

■前期準備:提供手指食物

用勺子吃飯對寶寶來說可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小手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和協調能力。先學會靈活得用手吃東西,可以提高寶寶的精細運動能力,為以後用餐具吃飯打好基礎。

在潼潼七八個月的時候,我就開始嘗試著給她一些手指食物。最開始,寶寶們是用整個手掌來抓東西,這時候長條狀的東西最適合他們練習抓握,比如蒸熟的土豆條、胡蘿蔔條、紅薯條,或者自帶“手柄”的西藍花。長度一定要比手掌的寬度略長,這樣寶寶就能吃露出手掌的那一部分了。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然後,他們就會開始練習三指抓、兩指抓的小本領。咱們可以給寶寶一些健康的小溶豆這樣的小粒零食,或者切成小塊的水果,讓他們來練習兩指對捏。

在一次一次的練習裡,小朋友們的小手的靈活性會增強,也掌握了可以拿起更滑或更軟食物的力度。這樣的一雙小手,就可以漸漸開始為用餐具吃飯做準備了。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搶勺子這些行為其實是寶寶在告訴我們,他們也想參與到吃飯的有趣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寶寶學會自主進食,千萬別錯過這個小信號。

最開始寶寶還不會用勺子自己吃,我們可以用“雙勺法”,比如給寶寶一把勺子讓他自己探索,我們繼續用另一把餵給他們吃。

而自主進食的餐具和食物選擇上也有一些小竅門,比如:

1、寶寶用的勺子可以選擇勺柄短且有一定彎曲弧度的勺子,這樣他們更容易抓住;

2、可以給寶寶用吸盤碗,這樣在他們抓或用勺子盛食物的時候,碗不容易被勺子戳翻或者到處移動影響進食;

3、寶寶剛開始自己用勺子吃飯的時候,不要一次在碗裡盛太多,少量多次的給寶寶,可以防止他一下把整碗食物弄灑;

4、質地粘稠的食物最適合剛學習自己用勺子吃飯的孩子,比如煮的黏黏的麥片,或者很稠的粥。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合適的時機

等一切都準備就緒,咱們就可以選一個好時機,把吃飯的大權交給寶寶自己了。

初次嘗試的時候,最好是寶寶心情好、不困不餓的時候。如果寶寶太餓,又不能自己把飯送進嘴裡,可能會因為小小的挫敗感而發脾氣。我們可以先喂個半飽,剩下就交給他自由發揮。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方面會讓寶寶更開心,覺得他們出參與進吃飯這件大事情當中了;另一方面跟大人一起吃飯的過程,也會更方便讓寶寶們有樣學樣的模仿我們吃飯。

至於需不需要給寶寶一點小幫助,就完全看自家娃的性格了。

有些寶寶喜歡自己來,不愛別人幫忙,就交給他們一碗飯一把勺自己去探索吧,咱們在旁邊圍觀加油當好拉拉隊長就好。

如果寶寶不介意,我們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幫助,比如輕握寶寶手腕,教他怎麼把飯從碗裡舀起來,再放進嘴裡,或者乾脆先幫寶寶把飯放進勺子,讓他先學著自己喂進嘴裡。

孩子如果用不好勺子也不用著急,多在平時鍛鍊小手協調性上下功夫,比如帶孩子去挖沙,鼓勵孩子用鏟子把沙挖進小桶裡,這個動作也能讓孩子在玩沙中不知不覺練習了協調性。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淡定面對“髒亂差”

每個學會自主進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任勞任怨的“後勤部長”,比如親媽。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畢竟,想讓孩子乾乾淨淨吃完,在短期內是不太可能的。一碗飯通常是一部分進了肚子,一部分變成面膜糊了一臉,一部分被當成橡皮泥捏了揉了,還有一部分掉在地上。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夏天的時候,咱們可能都大有吃完直接把娃丟澡盆裡的衝動,其他三季,還是老老實實選一件好穿的吃飯衣吧。

舊報紙舊床單也可以廢物利用,鋪在地上,吃完了一卷省心省力。

餐椅的選擇也要有點先見之明,不好洗的,有溝溝縫縫的通通PASS掉,不然幾個月下來你可能就忘記了原來的顏色。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每次娃吃完飯的畫風,說不嫌棄不崩潰,那肯定是假的。但我們小時候,誰有不是泥裡滾沙裡爬長大的呢?

暫且忍忍吧。過程當然艱辛了,但只要堅持下去,通常結果是美好的。

要是為了避免打掃衛生而不給孩子自己練習的機會,等他過了自己最有興趣自主進食的階段,想讓他們自己吃,可能寶寶們也懶得動手了。那個時候,可能我們會更後悔沒有早一點放手吧。

參考書目:

1、《美國兒科學會實用餵養指南》 勞拉·A·傑娜 等著

2、《輔食添加,讓寶寶做主》吉爾·拉普利 等著

3、《捕捉兒童敏感期》 孫瑞雪 著

-END-

搶勺子、玩食物、扔餐具,寶寶吃飯那些鬧心事兒怎麼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