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大年初二,吃碗餛飩招財進寶

經歷了大年三十守歲迎新,大年初一放鞭炮、拜年、逛廟會,大年初二就該招財進寶了。這一天,無論是商鋪店面,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清代《京都風俗志》中如此記述:“正月初二,人家市肆,鹹

祭財神,或食餛飩,謂之元寶。遠近鞭炮聲,勝於除夕。


大年初二,吃碗餛飩招財進寶

圖/攝圖網


吃餛飩:招財進寶

如果是北京的大商號,大年初二會大舉進行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祈望發大財。這一天中午,還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包餛飩很有講究,必須捏住餛飩皮的兩角往裡包,俗稱“兜財”,財源會隨著湯水滾滾而來。


大年初二,吃碗餛飩招財進寶

圖/攝圖網


回孃家:好禮成雙

初二這一天,還是出嫁女子回孃家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兒們帶著女婿和孩子,手提糖果回到孃家。孃家人也一早備好了酒菜招待大家。女兒回孃家,如果想要帶上一份隆重好禮,可以自己做“棗花饃”。無論帶什麼禮物,都要好禮成雙,切忌單數。

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說:“過去老北京人,時興拿‘雜拌兒’,就是鮮杏兒、蜜桃、大棗、桂圓、荔枝、山楂、藕片等寓意吉祥的蜜餞組合。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為了下飯,炒的菜都很鹹,因此過年送一些甜蜜會備感溫馨。”高巍還給初二去老丈人家的女婿們支招,建議他們帶的禮物是兩瓶好酒、兩個點心匣子和兩桶茉莉花茶葉。

他還提到,“過春節的本質,一是祈福,二是感恩,回孃家也是感恩的一種表現。”回孃家時,禮物重與輕都是次要,一家團圓的心意才最為重要。惜別一年的家人,圍爐團座,吃上熱氣騰騰的餛飩,美好也隨之而來。


大年初二,吃碗餛飩招財進寶

圖/視覺中國


北京好吃的餛飩店

大年初二要吃餛飩,如果不想自己動手做,去京城這些好吃的餛飩店,也能圖個吉利。

△餛飩侯

20世紀50年代,餛飩侯在王府井老東安市場一帶小有名氣。《都門雜詠》記載:“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1956年公私合營,七八家餛飩攤成立了一個合作組,沿用了“餛飩侯”的字號。餛飩侯的講究在於皮薄、餡細、湯好、作料全。餡料中的豬肉用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一兩皮包一兩餡,餛飩一碗10個,分毫不差。煮湯用大棒骨,熬上6個小時,湯口兒講究味濃不油膩。佐紫菜、香菜、冬菜、蝦皮、蛋皮……作料應有盡有不說,顏色也煞是好看。


大年初二,吃碗餛飩招財進寶

圖/大眾點評截圖


△邵合記

邵合記起源於1988年無錫一個名為“阿婆餛飩”的小餛飩攤,幾經發展於2013年進駐了京城,其中一道招牌美食禿黃油拌飯還登上了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大年初二,來邵合記吃一碗“薺菜大餛飩”,別有一番風味。邵合記的餛飩油少清淡,配上高湯,餡料清香多汁,鮮美可口。餛飩的面皮薄如蟬翼,形狀呈梯形。澆頭點綴漂亮,一小勺豬油、一小把蝦皮、一點小蔥、些許醋和黑胡椒,一口下肚,又暖和又滿足。


大年初二,吃碗餛飩招財進寶

圖/大眾點評截圖


△陽陽·中國飯

味道有“鍋氣”,價格接“地氣”。快餐店“陽陽·中國飯”在京城很有名氣,是遠親近鄰喜聞樂見的便民早餐。老闆王冬是地道的北京人,20歲開小飯館賣手擀麵,25歲賣包子和盒飯。2000年,陽陽快餐開門營業了,店裡的骨湯蝦肉餛飩很受歡迎。骨湯的口味雖清淡卻回味無窮。餛飩個大,蝦肉飽滿。一碗十隻餛飩,每一隻都有整整一顆蝦仁。


大年初二,吃碗餛飩招財進寶

圖/大眾點評截圖


撰文丨羅帆

校對丨李項玲

排版丨羅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