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說說你家鄉過年都有什麼特色習俗?

小洽vlog


我家鄉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吃臊子面(又叫長面),初三早上吃餃子。正月初五打五窮。你們地區有嗎?


奇疆6688


在我的家鄉伏牛山南麓的南陽,過年的習俗也是“十里不同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人人不能忘記祖宗,所以先說祭祖,有大年三十上墳的,也有大年初一上墳的;這兩個時間裡有上午之說,也有下午之說,還有傍晚上墳之說。

“三十捏鼻兒(包餃子)”,年三十是全家人團團圓圓的時候,包餃子吃餃子,一家人圍座一起其樂融融,長輩的還會嘮叨嘮叨子孫事兒……

“初一上街忸一忸”,一般來說,這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會穿上新衣服,以新的形象示眾,“人看人”,也可能是過去窮,沒錢買新衣服,只有過年了才恨恨心添件新衣服穿穿,那叫一個“leng”。

過了初一後,初二以後的幾天裡,那就是走親戚訪友大拜年啦。當然,走親戚也是有“遠近”的,這遠近不是說距離遠近,而是先直親近親,象媳婦回孃家、女婿去岳父岳母家等,一般都會在初二先去拜年啦。

春節這幾天,打銅器、踩街等民間文化活動也是不斷的,有的鑼鼓隊為一爭高低,幾個鑼鼓隊打著打著就比起誰的響亮丶誰的整齊鼓譜美來,美其名曰:銅器銅器,越打越氣。當然,這都是很多年前的事兒了,現在再也看不到、聽不到打到三更半夜了。

常言說:“三天戲五天年”,一般來說過了初五就算過完年了,初六都會借“六”順開市大吉,要上班丶打工的也都準備踏上新的征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鴻遠行遠方


我的老家是安徽省合肥市郊區。

臘月二十三這天要把家裡家外打掃的乾乾淨淨尤其是灶臺,等吃完晚飯了,把灶臺,鍋碗瓢盆都洗刷乾淨了,就要放鞭炮送灶神(灶王爺)“上天言好事”。日子過的好不好,只有灶王爺最清楚。我的家鄉還有殺豬過年的習俗,請來屠夫殺豬🐷,必須請上幾位親朋好友前來逮豬,屠夫殺豬一定要一刀斃命而且豬血要噴湧而出,這樣就萬事大吉,諸事順利,主家非常高興,如果幾刀都沒殺死豬,甚至還讓豬跑了,主家當然不高興,這頓飯吃的都不香了。

我們家鄉還有個年俗,叫“七死八活”,這怎麼個說法呢,就是到了臘月二十七這天,準備過年用的雞,鴨,鵝什麼的活物,該殺的都要殺了,到了臘月二十八就不殺生了。

過年了,大人小孩老人都要穿新衣裳,新鞋新襪,都要理髮洗澡洗頭,家家置辦年貨。

寫春聯,貼春聯更是年味十足。只要你的毛筆字寫的好,十鄉八里的來求你寫春聯的落驛不絕,後來漸漸的都買春聯了。

臘月三十早上家家貼春聯,我小時候貼春聯都用麵糊糊貼,先取適量的麵粉加適量的水和勻待用,另取適量的水燒開,然後把和勻的生面水慢慢加入開水裡,邊加邊用筷子攪勻這樣麵糊就慢慢做好了,就可以貼春聯了。

年三十吃團圓飯是很重要的事,菜是有講究的,要有圓子喻團團圓圓,要有兩個小鰱魚,表示年年有餘,要有青菜豆腐保平安,要有粉絲語喻是錢串子,要有雞爪語喻抓錢,抓成績等等

放鞭炮當然是孩子們的最愛了,長掛鞭炮,兩響炮,三響炮還有四響炮,這都可以拿在手裡放心,用母指和食指輕輕捏住上端然後點燃炮仗藥芯,心裡又激動又害怕,第一聲在地上炸響,第二聲第三聲或第四聲就在空中炸響了,還有一種叫閃光炮的單響炮,威力很大,就像它的名子一樣,響起來地動山搖,炸起來就像閃電一樣亮光,照亮周圍的一切。

年三十晚上要把吃的穿的,用的都要拿出來,因為年初一不能翻箱倒櫃拿東西,更不能拿鐵器之類的東西。除夕之夜守歲當然是毫不含糊的了,壓歲錢當然是要有的。


家鄉的小葵花


記得小時候,父親在月近,用笤帚蘸著石灰漿,在院子裡,畫一個麥囤。寓意來年糧食豐收,年年有餘糧。

還畫一個弓箭,箭頭朝著外面,應該寓意是把侵入宅子裡的一些邪氣,不好的東西,射死。

在進入大門的衚衕裡,用一根棍子,在其中間用紅紙條糊一圈,為擋財棍,寓意進入到家裡的財源,不讓它跑出去。要留在家裡。

門窗上貼上門旗,迎風招展。窗戶玻璃上貼上窗花。尤如對鏡貼花黃。

原來元宵節還有文藝表演,是各鄉鎮,自然村,組織的。有踩高蹺,舞旱船,騎毛驢,海螺瓢瓢,歌舞就不用說,軸猴,太多了。

那時人很窮,卻非常心勝。表演的非常賣力,自然就非常好看。

好像我稍微大了後,就再也沒有了。

哈哈,過年的印象,年味,全部在我的童年回憶中。

今年又是冠狀病毒肺炎肆虐,人心惶惶。

不過有我們偉大的國,疾病一定會克服的。

在此,鄭重的道一句:武漢加油。



馬良的白龍馬






電子廠老油條


我的家鄉在江南,常武地區的年味很濃,目前還保留了很多年俗。

一、祭祀

從十二月十五開始到小年夜(除夕前一天),需要選一天祭祀,通常是在晚上,子孫們要給先人敬三次酒,磕三次頭。

二、做糰子

除夕之前,左鄰右舍幾家集中起來做糰子,用大蒸籠蒸熟,最常見的是蘿蔔絲豬油渣或者豆沙餡,有白色和綠色、圓頭和尖頭之分。

三、年年有“魚”

大年夜的飯桌上必須有魚,寓意年年有餘。

四、守歲

一般大人小孩都會守歲,小朋友通常很早就睡了,大人們打牌到凌晨,搶著放“頭炮”。

五、守初一

初一不出門,不走親戚,在家裡睡覺,吃剩菜剩飯和糰子。

六、走親戚

初二到十四是走親戚的時間,親朋好友會輪流請客吃飯,禮貌上每個親戚都要走到。


蘇州針灸蔣亞文


小時候過年可開心了,都想穿新衣戴新帽,還有好多沒見過,或者平時少見的好吃的。但是現在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還有幾個你現在還記得,現在恐怕只有蒸饅頭掃房子了吧…


康樂果494


我家是黑龍江省五常市的,在我們這裡來到年關,遠方的親人陸續趕回家鄉和家人團聚,首先買一些燒紙,陰大洋,金克子,金磚一類祭品和家人到墳地去燒一此紙,陰大洋,金克子,金磚一類祭品,以表示對以故的親人哀思和懷念,也象徵家族後繼有人,沒斷香火.同時也備齊年貨,米麵糧油,各種水果,疏菜,肉類,蛋類,煙灑糖茶,魚類,娛樂用品,每人都買上新衣服.到臘月三十這天早上,家家大門,房門,倉房門都帖上不同的對聯,福字,象徵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生活富足,驅邪,招財進寶.然後做很多好吃的菜,以雙為好,根據自家的需要做的多少也不同,然後放鞭炮,之後,一家圍在桌旁,吃佳餚,品美酒,一家人談笑風聲,其樂融融.晚飯過後,一家人作一些娛樂活動,打打麻將,打打撲克,走走親戚,看看朋友.然後準備年夜飯,包餃子,到子時前放鞕炮,放煙花,小的時候老人們在院子裡弄一堆乾柴點然,家人們都來到火堆旁烤一烤火,把這火叫(龍火)說明我們是龍的傳人,龍的子孫,同時也能驅邪,人們不得疾病,身體健康,古時有一害人的野害叫“夕”,它聽到響聲或見火光就不會來害人,用這種辦法來除“夕”.然後煮餃子來慶祝除“夕”.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上,中午,晚上,飯前都放鞭炮 夜間放一些煙花,慶祝新年第一天,萬事順利,大吉大利,開門紅.初五也要放鞭炮,夜間放煙花.正月十五鬧元宵,放煙花,撒路燈,把回到家中的鬼都送走.慶祝過年結束.


五常市稻典合作社


我們家鄉的習俗方圓幾十裡全國獨一份,所以呢我想想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

我們的這個習俗只覆蓋到方圓幾十裡,除了這個地方可能誰也沒見過。

當然啦,如果仔細在網上搜索,還是能看到的報道的,這個習俗已經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至於有沒有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編就不知道了。

我們家鄉的習俗——跳幡神(方言不知道怎麼翻譯成普通話,這個名詞算是最接近的了!)

每年大年初一吃過午飯,休息一會兒,聽到鞭炮與鑼鼓聲響,大家就知道是跳幡神的來了,家家戶戶準備好三把香和5到20元不等去看跳幡神,上完香拿到今年的福球(紅色的毛絨的小球)便站在邊上看跳幡神,整個過程分為預熱,上半場,下半場,結束,大概一個半小時左右。

具體怎麼跳的,只有到了現場才能體會,小編我也表達不出來,有福氣的女生嫁到我們這個附近村都能看到!

從大年初一一直到元宵節附近村,輪流每天都有一場!

這是我們過年最大的祈福運動!





小川先生與小說


本人家鄉貴州省盤州市,我們那裡過年的得時候有兩大習俗,一種是搶狀元,就是用骰子玩的,然後用木片,骰子四點為紅,,一個四點可以拿一紅(一紅是最小的,一般五毛錢一根,搶到一紅就是一根木片)一紅總共三十二根然後是二紅,一根二紅低兩根一紅,需要兩個四點,二紅十六根。既一塊錢,然後是四季,四季分紅對和黑對,紅對是帶一和四的對子,黑對是沒有黑色點的對子,四季則是一根木片低四根一紅。四季八根,接下來是三紅會,需要三個四才拿得到,一塊三紅會低八根一紅,三紅會四塊,然後是榜首,需要一到六點的順子,或者四五六的對子,一塊榜首低十六根一紅,榜首兩塊,然後是狀元,需要四個以上的相同的數字才能拿到。最大的是六個相同的數,一般拿到的都會放鞭炮,因為拿到六個一樣的數字老人都說不好,黑色叫黑摟地,紅色叫紅樓天。

還有就是唱山歌,男的一坐山,女的一坐山,互相對唱。熱鬧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