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契訶夫的一生》他對苦難的理解: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

文|沐蕾

圖|網絡

契訶夫的一生是短暫的,疾病令他英年早逝。但在那短暫的時光裡,他真正的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斷的肯定自己。

在那些讓他不開心的日子裡,沒有放棄自己,開心樂觀的心態,讓他慢慢的地走出困境。


《契訶夫的一生》他對苦難的理解: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

契訶夫生活的家庭並不幸福,父親是個暴脾氣,經常對店裡的夥計發火,對他的母親發火,也會對他們幾個孩子發火。甚至還用鞭子抽打他們所有人。

而母親總是脆弱而惶恐,總是大聲地哭著,抱怨丈夫和生活。沒有人聽她說話,她彷彿對著沙漠哭訴。

因為父親童年的不幸經歷導致父親是一個粗暴、貪婪冷酷的人。父親小的時候就在人家的白眼和拳打腳踢中熬過來的,他的境遇曾壞到不能再壞。

所以他的父親在生活裡遇到困難,或者家裡的人不服從他,他的父親就會把怒火發洩到母親和他們幾個孩子還有店裡的夥計身上。

契訶夫雖然諒解父親,但父親對她頻繁的鞭打,是他永遠不會忘記的,這不是肉體的疼痛,這是一種被凌辱的感覺。


《契訶夫的一生》他對苦難的理解: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

在這種沒有歡聲笑語的日子裡,對於契訶夫來說也是一種煎熬。但父親因為欠債面臨牢獄之災,不得不選擇逃跑。

留下母親和他們四個孩子,契訶夫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母親帶著兩個小的去了莫斯科,伊凡也被親戚收養,契訶夫只能一個人獨自前行。

但積極樂觀的他並沒有放棄自己,沒有因為家庭的貧窮和敗落而苦惱。他的小弟弟米哈依爾從莫斯科給他寫信落款是:“你微不足道的弟弟。”

契訶夫在給弟弟的回信中說:“為什麼要這樣稱呼自己?又不是面對上帝,你無需承認自己微不足道。”


《契訶夫的一生》他對苦難的理解: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

一個在人面對苦難,困境,糟糕的生活時,保持一顆平常的心。依然懂得教育比自己小的弟弟做人的尊嚴和驕傲。

契訶夫獨自一個人不但要維持生活還要完成學業,他愛讀書也愛寫作,也通過寫作養活自己。

契訶夫不止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通過不斷的自己我治癒,讓那些不好的言語,不好的回憶統統都被忽略,他只想不停歇的盡力使自己變得更好。

在契訶夫生病期間,為了不耽誤自己妻子的事業,依然決定讓妻子忙自己的事業,不用擔心他。

他們經常書信往來,雖然也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也很希望妻子能在身邊,但與妻子的事業相比自己的病痛還是可以忍耐的。


《契訶夫的一生》他對苦難的理解: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

這一路走來,他都有自己的思想,並沒有因為家庭的不幸,從此自甘墮落。父親的打罵,母親的懦弱以及最後父親拋棄了他們,只剩下他一個人時,他還是選擇努力生活。

他不喜歡父親和老師指給他的路,偏偏喜歡獨自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他做到了,並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收穫了他喜歡的文字,還有愛情。

契訶夫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的,但他沒有隨波逐流,沒有放棄自己,而是與命運多鬥爭。不去重複父親的人生,也不想像父親那樣成為一個粗暴、冷漠、自私的人。

他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追求的人,讓自己的人生不那麼荒蕪,乏味。雖然他被父母拋棄,獨自一人的生活很難熬,但他依然選擇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也是因為那些苦難,讓他成為了真正的自己。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我們可以把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沒有一個人能徹底的忘記原生家庭的那些陰影,但只有把它藏起來漸漸的淡忘,讓它不再影響生活中的自己。只有我自己們真正說服自己,走出那些傷痛,才有希望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契訶夫的一生》他對苦難的理解: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

《原生家庭》裡說:“從來就沒有好的家庭,只有更好的你自己,當你超越了你的原生家庭,也就能活出最好的人生。”

人生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很多事情,尤其是原生家庭裡的那些傷害,是沒有人能真正帶我們走出來。

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拯救者,當你不再想要自己一直處於原生家庭的那些痛苦時,就要努力的去改變自己。

如果不改變,可能一生都要承受那些痛苦事情。如果原生家庭的痛縈繞自己一生,那就註定自己這一生不會擁有自己想要的幸福。

只有那些勇敢的對生活說不,勇敢的走痛苦的圈子,才會擁有不一樣的生活。最痛苦的就是改變的過程,改變的過程會痛但那種痛是讓你覺得舒服的。


《契訶夫的一生》他對苦難的理解: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

《原生家庭》裡:“當你終止了舊有的家庭模式,並打破循環時,也就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及以後的子子孫孫送上了一份無比珍貴的禮物,你是在塑造未來。”

契訶夫對苦難的理解是透徹的,越是不幸,就越要頑強的和命運鬥爭,證明自己是可以的。即使生活是那麼糟糕,即使被父母拋棄。只要自己足夠努力,還是會擁有那些美好的生活。

只要你熱愛生活,你就永遠不會失去愛。縱使生活裡有很多的痛,但你自己也可以決定痛與不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