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源自作家毕淑敏《孝心无价》里的一段话,这是我看完《囧妈》之后最大的感触。

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忙的晕头转向,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尤其是成家立业之后,陪伴父母的时间大概少到自己也记不清了。

当父母斑驳的白发和佝偻的身体再也承载不了我们的梦想,他们最期望的大概也就是我们的陪伴了。

我们总喜欢说“爸妈,等我有时间了,再好好孝顺你们……”可现实总是不遂人愿。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在内心许下“孝顺”的宏愿的时候,我们忘记了生命是短暂的。

时光易逝,当你功成名就的时候,父母可能已经不在了,他们永远也等不来你的孝顺了。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囧妈》是继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2015年《港囧》的“囧”系列之后的第三部作品。

如果说《泰囧》是探讨“现代社会世俗”的浮世绘,那《港囧》就是探讨“中年危机与文化差异”的焦虑实录。

而《囧妈》则是立足于探讨中国式家庭关系,解构现代社会下的母子关系,夫妻关系,将解惑与思考之道融于其中,追寻和解与成长的过程。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8年间里,徐峥的“囧”系列电影,从爆笑癫狂式的喜剧形式,演变到探讨文化差异与人文情感。

从不负担家国情怀,更不具备开宗立派的野心纯正喜剧类型片,到一步步的探索现代人焦虑的心理状态的以喜剧形式探讨现实的风格。

徐峥的电影从单纯的“囧”文化的直接诠释,慢慢开始聚焦现实,担负起来更为深刻的社会责任和现实意义。

重新解构下的“囧”文化,探讨人生困境下的人物心理

“囧”字其实原来的本意是“光明”,但因为其字形像极了人们愁苦时的表情。

在2008年,开始在网络上频繁使用,后来因为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等一系列以"囧"字命名的电影,掀起了“囧”文化。

因为“囧”与“窘”同音,这个字就变成人们用来表达悲伤、无奈、窘迫的心情。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放在这几部电影里,“囧”字就代表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苦楚的感慨。

就如当下流行的“我太南了”,每个网络语言的诞生,所配合的现实生活的文化背景都是相通的。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结婚、生子、家庭教育等社会问题让很多人都变得十分焦虑。

以艺术解构的“囧”文化诞生于网络时代,而徐峥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用喜剧的视听语言来笑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既是自嘲也是坦然,既是自我救赎也是互相解脱的过程。

“囧”系列电影的特点就是一直在路上,在寻找,试图用喜剧的手段去追寻生活的真谛。

前两部作品是聚焦事业焦虑和中年危机,而《囧妈》则是聚焦中国式家庭关系。

如果说徐峥的电影作品的转折,大概就是从《我不是药神》开始。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一部立足于现实主义批判题材的作品,同样是探讨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在刻画困境的同时,也让人们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个社会。

绝望中蕴含着希望,细腻的手法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希望的力量。

徐峥看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性和社会反响,人们更加渴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出现。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囧妈》是徐峥在回归经典喜剧之后,立足当下,在沿途俄罗斯美景的衬托下,对这个母子关系,夫妻关系的普世话题的内在探讨。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电影由徐峥、袁泉、黄梅莹、贾冰、郭京飞等人主演。

讲述了徐伊万缠身于婚姻危机和商业纠纷中,却阴差阳错与妈妈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

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冲突,使他与妈妈产生了激烈矛盾,同时还要与妻子斗智斗勇。

一路风景奇遇,囧事不断……

徐峥饰演的徐伊万,事业小有成功,却面临着与妻子离婚的困境,同时与母亲的观念差异和代沟也让伊万不甚烦忧。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当这两大困境同时出现的时候,一面是自己深爱的妻子也是创业伙伴,一面是自己的母亲。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当“孝道”和“婚姻”在生活中亮起红灯,表面风光的老板徐伊万陷入了现实的困境中。

而在这个通往莫斯科的火车上,徐伊万经历了各种囧事,在这个囧的过程,收获了成长和解脱。

影射中国式家庭关系,人物情感的治愈与成长之路

近几年的影视剧越来越关注家庭关系,聚焦人们最现实,最真切的需求。

《都挺好》里一地鸡毛的家庭琐事,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关系;

《小欢喜》里为了高考心力交瘁的家长和高压下几近崩溃的孩子;

《第二次也很美》里“丧偶式育儿”,婚姻焦虑下的重新出发。

“当局者迷”,爱总会让人迷失。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因为太在乎,因为太亲近,反而会让人们陷入迷局,无法自拔。

残酷的现实让最为亲近的家庭关系变得更为紧绷和焦虑,而《囧妈》里的徐伊万(徐峥饰)、母亲(黄梅莹饰)、妻子(袁泉饰)为观众呈现的正是最为现实的中国式家庭关系。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徐伊万与母亲,过多的疼爱和关注,带来的却是无法呼吸的痛苦。

母亲因为太爱伊万,将伊万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太过重视,过多的控制也让伊万觉得无法呼吸,始终想要逃离。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车厢里母亲给伊万疯狂投喂食物、总有一种担心孩子吃不好的心情;不停的打听孩子的婚姻生活,催生,害怕孩子无法经营好婚姻;就连儿子多看美女几眼,担心儿子出轨,时刻警示……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唠叨不停的母亲,大家长式的包办一切,保姆式的过分关心……

在这个狭小的火车车厢里,任何细微的表情和情绪都显露无疑。

伊万烦躁,郁闷,纠结于母亲的控制,想要逃离,但是又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无法离开。

也许是徐伊万下了站台重返火车,决定守护母亲的时候;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也许是看到口袋里母亲偷偷放的大白兔奶糖的时候;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也许是看到母亲各种养生习惯,被母亲碎碎念洗脑的时候;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也许是因为淘气导致自己在火车顶冻了一宿之后;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徐伊万和母亲开始重新审视这段母子关系。

与母亲争吵,经历狗熊袭击获救,神奇热气球,莫斯科红星大剧院里舞台上的奇迹。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最终母子和解,互相体谅,也领略到了亲情的真谛,让人分外感慨母子间的惺惺相惜,发自内心的感动。

从真实的情感出发加上魔幻式的熊出没+被救+神奇热气球的创新方式,是一场

“脑洞大开”的魔幻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下的情感之路。

徐伊万与妻子,相爱过,却早已物是人非,剩下的只是剪不断理还乱

因为太爱妻子,总是想要妻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徐伊万忽视了妻子的真实感受,而妻子在伊万的臆想中,迷失了自己,两个人都早已忘却当年是如何的相爱。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两个人只是通过几通电话沟通,但婚姻中的问题和焦虑,当爱情和事业都面临困境时,两个人都难以割舍和抉择。

学校里教了我们很多知识,但是不会教我们如何当父母,如何当妻子和丈夫。

当懵懂的人们被无情的丢进社会大学时,不免的会面临跌跌撞撞,有人会撞的头破血流,有人会在经历之后收获幸福。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在去往莫斯科的火车上,这三个人同时面临着困境,想要去处理好家庭关系,缓和矛盾。

而在这个争吵与折腾的过程中,这个家庭关系中的三个人最终实现了治愈与成长。

《囧妈》像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乐,一支治愈心灵的灵丹妙药,在通往莫斯科的旅途中,让每个人都收获了成长。

笑中带泪,坦然面对,让喜剧的现实意义为人生开路

很多人都觉得喜剧是为了回避现实,脱离悲苦而创作的。但很多情况下喜剧,却往往带有悲剧的色彩,或感动,或反思,或戏谑……

卓别林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

曾经有杂志这样形容卓别林:“我们在想到列夫·托尔斯泰就想到文学,想到莎士比亚就会想到戏剧,想到卓别林就会想到电影……”

卓别林的喜剧被称为

“伟大而深刻”的喜剧,是因为他用搞笑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让很多人可以捧腹大笑,但笑过之余,却满是泪水和伤痛。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残酷的社会现实,冷酷的大工业社会,固化的社会阶层,贪婪的资本家,傲慢的富人,卑微的小人物……

暗无天日的生活却只能通过如此戏谑的方式才能抒发心中的不满,卓别林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喜剧的现实意义。

而徐峥的电影作品,在沿袭标准喜剧模式中,融于了自己对于现代社会小人物人生困境,用温情的镜头语言治愈着每一个观众,为观众的生活困境指路,为小人物的困境反思。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在啼笑皆非的过程中,加之理想化和魔幻化的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焦虑,并试图探究如何解决焦虑,实现人生和解。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囧妈》有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也有遇险时母亲勇敢救儿子的伟大情感;

有母亲对于人生的渴望和追求,也有儿子对于事业的追求和难以抉择。

是一个现代家庭关系的浮世绘,也是一个真实社会百态的故事。


《囧妈》不“囧”,立足中国式家庭关系,让喜剧更有深度


《囧妈》的圆满结局,让我们暖心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的家庭关系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否能从电影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这也就是《囧妈》的现实意义所在。

徐峥说,他希望实现观众共情,看到自己和妈妈的影子:“我觉得不仅仅是给我妈妈的,我觉得是给所有的人,是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家庭内的情感沟通,却停滞而闭塞。如何找到流动而舒适的两代关系,正是《囧妈》想要温暖呈现的。

徐峥的“囧”式喜剧,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感动和温暖,他用喜剧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现实主义的大门,像宁浩和管虎一样,中国的喜剧导演们他们用黑色幽默,戏谑的方式,让观众在开心的同时收获成长。

人生中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也许是餐桌上的一顿美味,也许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个电话,也许是突然归家的惊喜。

希望每一次观影,每一次出走都是一次心灵治愈之旅,愿每个人都可以收获感动与成长,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时代里,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