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源自作家畢淑敏《孝心無價》裡的一段話,這是我看完《囧媽》之後最大的感觸。

如今社會飛速發展,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忙的暈頭轉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少,尤其是成家立業之後,陪伴父母的時間大概少到自己也記不清了。

當父母斑駁的白髮和佝僂的身體再也承載不了我們的夢想,他們最期望的大概也就是我們的陪伴了。

我們總喜歡說“爸媽,等我有時間了,再好好孝順你們……”可現實總是不遂人願。

“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在內心許下“孝順”的宏願的時候,我們忘記了生命是短暫的。

時光易逝,當你功成名就的時候,父母可能已經不在了,他們永遠也等不來你的孝順了。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囧媽》是繼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2015年《港囧》的“囧”系列之後的第三部作品。

如果說《泰囧》是探討“現代社會世俗”的浮世繪,那《港囧》就是探討“中年危機與文化差異”的焦慮實錄。

而《囧媽》則是立足於探討中國式家庭關係,解構現代社會下的母子關係,夫妻關係,將解惑與思考之道融於其中,追尋和解與成長的過程。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8年間裡,徐崢的“囧”系列電影,從爆笑癲狂式的喜劇形式,演變到探討文化差異與人文情感。

從不負擔家國情懷,更不具備開宗立派的野心純正喜劇類型片,到一步步的探索現代人焦慮的心理狀態的以喜劇形式探討現實的風格。

徐崢的電影從單純的“囧”文化的直接詮釋,慢慢開始聚焦現實,擔負起來更為深刻的社會責任和現實意義。

重新解構下的“囧”文化,探討人生困境下的人物心理

“囧”字其實原來的本意是“光明”,但因為其字形像極了人們愁苦時的表情。

在2008年,開始在網絡上頻繁使用,後來因為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等一系列以"囧"字命名的電影,掀起了“囧”文化。

因為“囧”與“窘”同音,這個字就變成人們用來表達悲傷、無奈、窘迫的心情。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放在這幾部電影裡,“囧”字就代表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苦楚的感慨。

就如當下流行的“我太南了”,每個網絡語言的誕生,所配合的現實生活的文化背景都是相通的。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結婚、生子、家庭教育等社會問題讓很多人都變得十分焦慮。

以藝術解構的“囧”文化誕生於網絡時代,而徐崢用電影的方式來表達,用喜劇的視聽語言來笑對生活中的種種困擾,既是自嘲也是坦然,既是自我救贖也是互相解脫的過程。

“囧”系列電影的特點就是一直在路上,在尋找,試圖用喜劇的手段去追尋生活的真諦。

前兩部作品是聚焦事業焦慮和中年危機,而《囧媽》則是聚焦中國式家庭關係。

如果說徐崢的電影作品的轉折,大概就是從《我不是藥神》開始。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一部立足於現實主義批判題材的作品,同樣是探討現實中的矛盾與困境,在刻畫困境的同時,也讓人們重新思考和審視這個社會。

絕望中蘊含著希望,細膩的手法讓觀眾感受到人性的光輝和希望的力量。

徐崢看到了現實主義題材的重要性和社會反響,人們更加渴望反映社會現實的影視作品出現。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囧媽》是徐崢在迴歸經典喜劇之後,立足當下,在沿途俄羅斯美景的襯托下,對這個母子關係,夫妻關係的普世話題的內在探討。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電影由徐崢、袁泉、黃梅瑩、賈冰、郭京飛等人主演。

講述了徐伊萬纏身於婚姻危機和商業糾紛中,卻陰差陽錯與媽媽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

生活方式和觀念的衝突,使他與媽媽產生了激烈矛盾,同時還要與妻子鬥智鬥勇。

一路風景奇遇,囧事不斷……

徐崢飾演的徐伊萬,事業小有成功,卻面臨著與妻子離婚的困境,同時與母親的觀念差異和代溝也讓伊萬不甚煩憂。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當這兩大困境同時出現的時候,一面是自己深愛的妻子也是創業夥伴,一面是自己的母親。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當“孝道”和“婚姻”在生活中亮起紅燈,表面風光的老闆徐伊萬陷入了現實的困境中。

而在這個通往莫斯科的火車上,徐伊萬經歷了各種囧事,在這個囧的過程,收穫了成長和解脫。

影射中國式家庭關係,人物情感的治癒與成長之路

近幾年的影視劇越來越關注家庭關係,聚焦人們最現實,最真切的需求。

《都挺好》裡一地雞毛的家庭瑣事,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係;

《小歡喜》裡為了高考心力交瘁的家長和高壓下幾近崩潰的孩子;

《第二次也很美》裡“喪偶式育兒”,婚姻焦慮下的重新出發。

“當局者迷”,愛總會讓人迷失。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因為太在乎,因為太親近,反而會讓人們陷入迷局,無法自拔。

殘酷的現實讓最為親近的家庭關係變得更為緊繃和焦慮,而《囧媽》裡的徐伊萬(徐崢飾)、母親(黃梅瑩飾)、妻子(袁泉飾)為觀眾呈現的正是最為現實的中國式家庭關係。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徐伊萬與母親,過多的疼愛和關注,帶來的卻是無法呼吸的痛苦。

母親因為太愛伊萬,將伊萬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太過重視,過多的控制也讓伊萬覺得無法呼吸,始終想要逃離。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車廂裡母親給伊萬瘋狂投餵食物、總有一種擔心孩子吃不好的心情;不停的打聽孩子的婚姻生活,催生,害怕孩子無法經營好婚姻;就連兒子多看美女幾眼,擔心兒子出軌,時刻警示……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嘮叨不停的母親,大家長式的包辦一切,保姆式的過分關心……

在這個狹小的火車車廂裡,任何細微的表情和情緒都顯露無疑。

伊萬煩躁,鬱悶,糾結於母親的控制,想要逃離,但是又迫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無法離開。

也許是徐伊萬下了站臺重返火車,決定守護母親的時候;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也許是看到口袋裡母親偷偷放的大白兔奶糖的時候;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也許是看到母親各種養生習慣,被母親碎碎念洗腦的時候;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也許是因為淘氣導致自己在火車頂凍了一宿之後;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這一系列的事情之後,徐伊萬和母親開始重新審視這段母子關係。

與母親爭吵,經歷狗熊襲擊獲救,神奇熱氣球,莫斯科紅星大劇院裡舞臺上的奇蹟。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最終母子和解,互相體諒,也領略到了親情的真諦,讓人分外感慨母子間的惺惺相惜,發自內心的感動。

從真實的情感出發加上魔幻式的熊出沒+被救+神奇熱氣球的創新方式,是一場

“腦洞大開”的魔幻主義與現實主義交織下的情感之路。

徐伊萬與妻子,相愛過,卻早已物是人非,剩下的只是剪不斷理還亂

因為太愛妻子,總是想要妻子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徐伊萬忽視了妻子的真實感受,而妻子在伊萬的臆想中,迷失了自己,兩個人都早已忘卻當年是如何的相愛。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雖然遠在異國他鄉,兩個人只是通過幾通電話溝通,但婚姻中的問題和焦慮,當愛情和事業都面臨困境時,兩個人都難以割捨和抉擇。

學校裡教了我們很多知識,但是不會教我們如何當父母,如何當妻子和丈夫。

當懵懂的人們被無情的丟進社會大學時,不免的會面臨跌跌撞撞,有人會撞的頭破血流,有人會在經歷之後收穫幸福。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在去往莫斯科的火車上,這三個人同時面臨著困境,想要去處理好家庭關係,緩和矛盾。

而在這個爭吵與折騰的過程中,這個家庭關係中的三個人最終實現了治癒與成長。

《囧媽》像一曲跌宕起伏的交響樂,一支治癒心靈的靈丹妙藥,在通往莫斯科的旅途中,讓每個人都收穫了成長。

笑中帶淚,坦然面對,讓喜劇的現實意義為人生開路

很多人都覺得喜劇是為了迴避現實,脫離悲苦而創作的。但很多情況下喜劇,卻往往帶有悲劇的色彩,或感動,或反思,或戲謔……

卓別林是世界公認的喜劇大師。

曾經有雜誌這樣形容卓別林:“我們在想到列夫·托爾斯泰就想到文學,想到莎士比亞就會想到戲劇,想到卓別林就會想到電影……”

卓別林的喜劇被稱為

“偉大而深刻”的喜劇,是因為他用搞笑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讓很多人可以捧腹大笑,但笑過之餘,卻滿是淚水和傷痛。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殘酷的社會現實,冷酷的大工業社會,固化的社會階層,貪婪的資本家,傲慢的富人,卑微的小人物……

暗無天日的生活卻只能通過如此戲謔的方式才能抒發心中的不滿,卓別林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喜劇的現實意義。

而徐崢的電影作品,在沿襲標準喜劇模式中,融於了自己對於現代社會小人物人生困境,用溫情的鏡頭語言治癒著每一個觀眾,為觀眾的生活困境指路,為小人物的困境反思。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在啼笑皆非的過程中,加之理想化和魔幻化的表現手法,向觀眾展示焦慮,並試圖探究如何解決焦慮,實現人生和解。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囧媽》有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也有遇險時母親勇敢救兒子的偉大情感;

有母親對於人生的渴望和追求,也有兒子對於事業的追求和難以抉擇。

是一個現代家庭關係的浮世繪,也是一個真實社會百態的故事。


《囧媽》不“囧”,立足中國式家庭關係,讓喜劇更有深度


《囧媽》的圓滿結局,讓我們暖心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的家庭關係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是否能從電影中找尋到自己的影子,這也就是《囧媽》的現實意義所在。

徐崢說,他希望實現觀眾共情,看到自己和媽媽的影子:“我覺得不僅僅是給我媽媽的,我覺得是給所有的人,是給天下所有的母親。”在時代飛速發展的當下,家庭內的情感溝通,卻停滯而閉塞。如何找到流動而舒適的兩代關係,正是《囧媽》想要溫暖呈現的。

徐崢的“囧”式喜劇,為我們帶來了很多感動和溫暖,他用喜劇的方式為我們打開了現實主義的大門,像甯浩和管虎一樣,中國的喜劇導演們他們用黑色幽默,戲謔的方式,讓觀眾在開心的同時收穫成長。

人生中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

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但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也許是餐桌上的一頓美味,也許是忙碌生活中的一個電話,也許是突然歸家的驚喜。

希望每一次觀影,每一次出走都是一次心靈治癒之旅,願每個人都可以收穫感動與成長,在這個充滿煙火氣的時代裡,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