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東周列國志98:五國諸侯齊集盟壇,宋桓公道齊侯妄自尊大


次日,陳、郝、蔡三國國君也陸續到了。見齊侯一輛兵車都沒帶,自覺慚愧,便各自下冷將兵車退到二十里之外。

不知不覺二月將盡,約定的八國國君只來了 一半,便有改期舉行會盟的想法。管仲勸阻道:『三人成
眾,如今來了四國,已經不少了。若輕易改期,便是言而無信了。』桓公便打消了改期的念頭。

三月初一,五國諸侯齊集盟壇。桓公宣佈了周王之命:要各諸侯尊奉周王,並確定宋國君位。接著,桓公請眾諸侯推選一人為盟主支持大會。

話一出,諸侯議論紛紛:論爵位,宋為公,齊為侯,宋尊齊卑。但如今宋國君位還要齊侯來定,因此大家都猶豫不決。兩難之時,陳宣公提出既然是齊侯奉了王命當推為盟主,各諸侯皆贊同。

桓公假裝再三謙讓,推辭不過。五國國君便登壇按齊、宋、陳、蔡、鄭排列,先向預先安放好的修位行禮,後相互交拜,敘兄弟之情。


確定了宋國君位後,眾諸侯訂立了盟約。商議盡忠天子,扶助弱小,有違約者,各國共同討伐。

會盟後,上壇道:『魯、衛、鄭、曹四國違抗王命,故意不來赴會,應該征討!』桓公請各諸侯聯合出兵,陳、蔡、鄭三國君齊聲答應,唯有宋桓公默不吭聲。

當晚回到館舍後,宋桓公悶悶地對大夫戴叔皮道:『齊侯妄自尊大,越次主會。居然還想調遣各國兵馬,將來我國還會有安寧麼!』

戴叔皮進言道:『齊國稱霸,必然對宋國不利。參會四國,唯宋為大,宋不出兵,其他三國必將解體。』這次的會議本是定君位,如今君位已定,不如先回。

宋桓公聽之有理,不等天亮,便悄悄地收拾兵馬,不辭而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