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筆墨接高古,開闔抒性靈——李進學書法品讀

  觀李進學書法集,滿卷高古之氣,奇縱之情頓時使我形成了對這位書法家的一個印象,他,必定是一位深具中原氣骨風範的凜凜之士。

筆墨接高古,開闔抒性靈——李進學書法品讀

胡耀邦在李進學畫室觀看李進學創作

一、追習經典 遙接前賢

  1942年,李進學先生出生於中國曆經13朝的古都洛陽近郊,這裡即蘊藏著濃厚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經典,又鄰近龍門石窟這塊書法文化寶地。他自幼深受這得天獨厚的中原文化氣息的薰陶,加之聰慧好學、鍾愛書法,歷經幾十年之拼搏,終成當代名家。

  縱觀李進學先生之書作,使我想起了王國維關於詩詞3重境界之高論,特將李先生之書藝作3層境界之評述。他的第一層境界為“功力”:蘇東坡雲:“筆成冢,墨成池,有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錠,不作張芝作索靖。”可出錯古人專心致志治藝之堅毅。李進學先生自幼從《龍門二十品》入手,又追慕《孫秋生造像》、《始平公》、《魏靈藏》、《楊大眼》等豪放、雄強的北魏書風多載,形成了自己雄健剛勁、老辣縱橫之碑派書風。而後又以此為基礎,精研二王、顏真卿、王鐸,兩者相融後形成嚴謹中溢飛揚、雄健中飄逸興之實現了追習經典、遙接前賢之形體。他的第二層境界是“學養”:李進學十分信服黃庭堅關於士大夫下筆有數萬卷書氣象便無俗態”之論述,他以“讀書破萬卷”之力來求“下筆如有神”之果,把學問、知識、修養作為攀登書法高峰之階梯。從他書法集所書之內容來看,從上古三代到秦漢魏晉唐宗元明清乃至當代的文賦詩詞和儒釋道3家之精典,可見其閱讀之廣。他往往以內容定書體,篆隸楷行草運用自如,大都與文意相互生髮,由此可見其對經典古文領悟之深,正是這濃厚的學養,造就了李進學書法涵厚的文韻,形成了他書法家作品的經典之核。他的書法的第三層境界展現的是他的才華,其溢揚的書作中即可見他的先天稟賦,又顯現出他後天之努力,他將經典與先賢之精神,已溶進了自己的人格、人品與作品之中。

筆墨接高古,開闔抒性靈——李進學書法品讀

《過洛陽故城》

二、直抒胸意 獨成一體

  李進學認為: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今的書法界仍然承擔著如何繼承和發展書法藝術這一重大課題之責任,面對深厚的傳統積澱,只有置身於傳統藝術的土壤中方能更好地創新、發展。他青睞魏晉書風,上接秦漢氣象,下承宋明清之書意,碑貼融合,氣格洞達,將自我性情與歷史名賢書法之意趣相契合,在獨鍾隸行、多種書體並重中追求筆墨的高古和自身性靈的抒發,在壯偉雄健中寓老辣、灑脫,結字、線條、章法、氣象都在匠心獨運中又呈現出道法自然韻律,以鋼筋鐵骨、蒼古雄健之李氏書風呈現給世人,換來了當代書壇的一片讚譽。

筆墨接高古,開闔抒性靈——李進學書法品讀

微言大義(斗方,行草,2003年)

三、書畫雙修 才藝俱佳

  “書畫一體”的說法最早源於唐代張彥遠認為書畫的共通處在於“骨法”和“用筆”,“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於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他把繪畫的形似與骨氣,都歸入了“用筆”之中。所以自古以來,書畫同源,凡有才氣的書法家大都兼修繪畫以姿心性。僅就近代來看,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諸大家皆是如此。李進學同樣以書畫雙修之路暢行藝壇,他的繪畫根底啟蒙於幼時,植要於“文革”時期的宣傳畫,其後又以書入畫,專心畫花卉,他師潘天壽之形質,筆墨蒼古,沉雄老辣,形簡意遠;師吳昌碩之精神,構圖宏闊,大氣陽剛;以“洛陽牡丹”為狀形,寫其精神,繪其靈韻;以“李氏書風”為技藝而以書入畫,以渾厚剛健之書法狂筆橫掃,一洗牡丹畫譁眾取寵之情態,以大寫意表現其外在特性,形成了枯筆恣肆、蒼中求潤、 高雅清新、文意勃發的新畫風。

  品賞李進學畫作,首先打動人心的是畫幅中生髮出來的蓬勃生機,這種氣韻是他花鳥畫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是其花鳥畫的靈魂。從他的畫作氣韻和意境中我們可以看到3個突出特點:一是大。他在繁簡相兼、蒼潤互補中展現出了一種大氣象、大胸襟、大境界。二是寫。其以書法入畫,用筆如寫草書,任情況恣性,縱橫揮灑,但寫其韻,不事雕琢,體現出了老辣奇險的審美特徵。三是意。寫自己的感悟,吐自己的肺腑,明心見性,畫如其人。李進學畫作的三個特徵,奠定了其在寫意花鳥畫上獨樹一幟的根基。多年來,他堅持師法傳統、師法造化,在著重研習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的同時,又能在現實生活中得以精神愉悅、心胸舒暢的追求畫作間那種氣盛神旺、色墨交融、元氣淋漓、如火如荼的大格局,才得以形成了畫幅上的撼人氣韻和禮堂張力。

  古今著名書家碑帖欣賞。

  在藝術理論中,藝術主題往往是同藝術家的生活經歷,價值觀念聯繫在一起的。解讀他的作品,我們會深深感悟到畫家那師法造化和來自於生活的心靈蹟化。多年來,李進學在感悟生活與自然中,在研習筆墨的過程中,努力構建著自己的圖式結構、水墨符號和花鳥理念,他把儒家的入世理念融入人生的為人處事,而卻把道家“清淨無為”的逸風注入畫幅,進而營建起自己的“百花園”,力圖讓人與之共鳴。在梅蘭竹菊、紫滕、牡丹等眾多花卉中,他通過自然之景抒發著心靈與情感的自由,並運用以書入畫的筆墨,通過心靈的跡化形成畫面,造成了一種深具清風逸韻格調的意象,其藝術感染深深讓人陶醉。

  關愛生命,追求永恆,歌頌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一直是李進學作品的主旋律,也是他人生、藝術追求的同步之曲。他把人世間的植物都當作了一種生靈,一個生命,在他的畫作中,枝幹花葉無不煥發著蓬勃生機,彰顯著生命的活力。他以蒼古筆墨揮寫的《報春圖》,便是其創作理念的一幅真實寫照。與此同時,他筆下的玉蘭、牡丹、水仙等多種花卉,也都注入了其關愛生命,追求房屋的藝術理念。

  一脈春心喚春風,滿幅生機滿園春,他那古樸剛健的書法和昂揚莛的畫作給人帶來的印象,便是其藝術人生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