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给孩子的未来修一条路,而不是砌一堵墙​


给孩子的未来修一条路,而不是砌一堵墙​


01.

从幼儿园开始,树立正确价值观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已经开始了正确价值观的构建,直到影响整个人生。教育讲先入为主,先入了什么,后来就是什么,该教的没有教,就会不知所措。儿时父母的教育,老师的指导,都会在为人处世上体现出来。


幼儿园这三年,作为老师要慎重思考,首先要教什么,会遇到什么事情,在“先入”上要排一个次第,保证孩子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不迷茫,能处理,这就是要设计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生命轨迹设计的,未来要用什么,当下就教什么。慎于始,先是知的慎于始,再是行的慎于始。孩子像白纸一样,不教就不明白,先入的,他就记住、学会了。

借用《毛泽东选集》中一段话:如果我们单单抓学生成绩,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当然不能。我要帮助学生化解生活习惯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同学相处问题,自主学习问题,孝亲尊师问题,饮食卫生问题,读书交友问题,自我保护问题,总之,学生一切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引导了,及时地支持了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就成了学生真正的老师,学生就会热烈地围绕在我们周围。如果你是个孩子,这样的老师,相信你一定喜欢。


02.

关于少年教育的四句话


人在少年接受教育,在中年贡献社会,然后安享晚年。少年的教育就是要给中年的奋斗做充分的准备。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一些各种纹理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懂得与人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沟通,需要会待人处事,等等。


教育内容设计,要尊重客观规律,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凡是学生人生需要的,都是我们应该安排的内容。用四句话概括:待人接物是常识,自然科学长知识,博览历史开见识,敬慕圣贤立胆识。

首先,要学会待人接物,古人说洒扫、应对、进退,从这开始,学会与父母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同学相处,与社会大众相处。其次,要学习自然科学,不能基本常识都不懂。再次,要博览历史,看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每一段人生如何起伏变化,打开见识。


最后,在历史中找到人生榜样,传承圣贤精神。圣贤有三个特征:明大道,识大体,能大用。圣贤通晓生命规律,顾全大局,能担当,能对国家有大贡献。向古圣先贤学习,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来能做大事。


03.

给孩子的未来修一条路,不是砌一堵墙


所谓修路,是指教学内容的设计指向未来,支持他们高飞远航,这是基于生命对生命的尊重。

在这个问题上,不找借口,不能因循,凡是孩子未来人生会用到的,都要从小教起。尤其是正确人文观的建立,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以此为基础,将来无论是大学选专业,还是考研出国,内心都非常清醒,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对于个人,获得做人的尊严,足以欣慰今生;对于国家社会,贡献最大的价值。一个人的尊严从未来对社会的贡献中来,而这又取决于前期合理的教育设计。

如果给他们砌一堵墙呢?学生擅长的是考试,到了企业,欠缺的往往是做事的能力,这说明教育在实践方面是欠缺的。在学校努力十几年,一摞荣誉证书,进入社会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他们会自卑,会困惑。

学生是无辜的,他们不可能为自己设计教育,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学什么,完全依赖于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智慧。如果我们是有远见的一代教育人,就会教出一代有作为的孩子。

依照这个原理,我们来设计一下,具体要帮助孩子建立哪些基本正知:

首先要以孝道扎根。其次,生活要勤劳和俭朴,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第三,要学会与人相处的三种基本关系:礼敬、利他和感恩。人与人要互相尊重,所以要学礼;要懂得为他人着想,在利他中成长自己;如果别人帮了我们,要知恩感恩。做到这三点,就能够与社会往来。


这些准备好,最后是立志,有志于为国家、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三年幼儿园教育,加六年小学教育,再加上六年中学教育,用十五年帮助学生把这些人生必备的基本功全部练好,基础打牢,再来选报专业,考研出国,学成回来建设国家就都顺理成章了。


选自《师德师范师道:给老师的十二堂国学课》

李柏映 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