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薦書|《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薦語

“人生從來沒有範本、只有適合我們的劇本。”

薦書|《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有人說:人生中有兩條路是要走的。

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

你只有把必須走的路走完,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所以總會有人說:聽過來人的話,別走彎路。但如果一個20多歲的人走著過來人的路,那她的青春還如何年輕,如果每個人都活成了範本那我們的人生還有何差異!

蔡康永的《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中寫道:人生從來沒有範本、只有適合我們的劇本。

必須走的路只會讓自己走的更艱辛,而成功人生的範本也只會讓自己在面對挫折時更加失落。其實我們、生而不同、人生又何必要一樣呢?生活終究是一場自我的終身歷練和修行。

2020年希望你可以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尋到真正的自己!

啟示

第一次知道有蔡康永這個人的時候,是在“康熙來了”這個節目當中。其實我對他並沒有特別的感覺,當時在想這個主持人從長相上來說,並沒有什麼優勢,我卻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節目中其他人甚至嘉賓對他都有一些隱隱的敬佩。第二次看見他是在近幾年比較火的“奇葩說”這個節目,讓我對他有了另一個層面的瞭解,原來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

更為幸運的是,我讀到了他的一本書,叫做《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會與你相遇,而有很多種相遇,是我們意識不到的,甚至我們不知道這也是一種相遇。雖然他或者她不以與你相處和見面的方式出現在你的生命中,但這樣的相遇,也許遠遠超越我們生活中那些簡單的遇見。

我認為蔡老師與我也是一種相遇,我的生活裡沒有出現他,但是他卻出現在了我的生命裡,蔡老師,不是我的偶像,我也不是他的書迷,然而我們卻以思想的方式相遇了。

一、如何交到朋友

我本身是一個交友標準很高,同時又很自我的人,表面上非常的熱情,但是內心卻不會為任何人改變內心的標準。我的朋友也很少,不是因為我交不到朋友,而是我不會隨便去交朋友,在這本書當中,蔡老師告訴我們:交朋友要選擇交友的時間,地點以及交友的觸發點。那麼什麼才是對的時間和地點呢?首先交朋友,應該到那些容易交到朋友的場合,在這裡他提到了,酒吧這個地方,不過我想說的是,酒吧是一個交朋友的地方,因為這裡的人都渴望交到朋友,當然也有很多其他地方也很適合交朋友,比如:咖啡廳,書店等。

人們感受到現實的孤獨,迷茫的時候,他們便會去這些地方尋求一種陪伴,一種指引。那麼這些地方便容易交到朋友。什麼才是正確的時間呢?不一定準時準點哦,書中提到一個女孩,他約了朋友去酒吧,可是她提前了半個小時。在提前半個小時的這個過程當中,她是一個人獨處的,而在這個時候,他很容易交到新的朋友,所以到底什麼才是對的時間呢?這個需要我們多多的去觀察與發現。第三,引起注意的方式。遇見一個陌生而你又想與之結交的人,怎麼辦呢?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引起他的關注,書中,他提到了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刻意將衣服穿反引發他人的關注與憐憫,或者背上一個空的小包,將布娃娃或者是毛絨玩具漏在包的外邊,這樣的毛絨玩具是不是更可愛呢?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很多人會害怕自己出醜,可是有多少人願意與那些完美無缺的人在一起做朋友呢?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交朋友跟買東西不一樣,你會精挑細選一個感覺無瑕疵的洗衣機或鑽石,但你不會太想要跟一個感覺無瑕疵的人做朋友”。

在交友這件事情上,實際上不必要太逞強,一定要表現出自己完美無缺的一面嗎?“有些人喜歡逞強,不喜歡示弱,習慣這樣的人可以想一想,逞強為你帶來的是什麼有利?你失去了什麼呢?”在在人際關係當中,很怕出錯的人很容易在人群中顯得焦慮不安,明明想表現得好一點,卻反而顯得侷促不安,試問這樣的逞強真的能令你完美無缺嗎?


二、範本的圈套

“所有的範本都是拿來參考用的,不是要我們真正分毫不差的活成那個樣子”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話,就是“別人的成功,有可能是你的陷阱”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活在這樣或那樣的美好的陷阱當中。還有一句話叫做“他人即地獄”。很多時候我們都努力的去追求那些別人給我們豎起的範本榜樣,這些範本再de不斷地壓迫和鞭策我們去追尋那樣的目標。試問我們真的想那樣嗎?每個人都應該活成相同的樣子嗎?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果我們內心的能量不足,我們很容易被這些聲音所掩蓋,所侵犯,所強迫牽引,甚至到最後我們都忘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給所有的孩子定下了同樣的標準,我們要求他們必須成為這個樣子,我們給他們塑造很多的恐懼,告訴他們,如果你不能活成範本的樣子,那麼你將遭受生活重重的打擊,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不按照榜樣的樣子去做的話,你將得不到幸福。這是多麼可怕的威脅啊!我們潛移默化地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本他們該有的天賦與創造力,我們試圖用成人的視角努力的去磨滅他們內心真正的渴望。有時候我們在感慨別人是地獄的時候,我們也同時成為了另外人的地獄。每個人看待世界,看待問題的角度本身是不一樣的,然而總有那麼一些提前經歷過的人,用自己的看法和角度去脅迫他人;更為恐怖的是,當這樣的人成為權威的時候,那些看似弱小柔軟的真理,什麼時候才能夠勇敢地吶喊呢?這個社會的悲哀就是總是在告訴我們,你應該活成什麼樣子;這個世界更大的悲哀,是我們總是感慨,為什麼不能活成他的樣子?

“相信範本的存在之後就是面對一連串的失落失落倒是沒關係,失落就是學習的時刻,只是不少人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說服自己,根本不需要活成範本的樣子。”

“學校把100分樹立為範本,我們從小到大做的每一張考卷都是以我們考到的分數跟100分之間的距離,決定我們是被認可還是被貶低,這樣長大的我們自然,就此以為世界上真的有100分的生活,100分的工作,100分的婚姻,100分的家庭,以及100分的人際關係。”這兩段話說得極為深刻。五四以後有很多新知識分子,挖掘社會的病變,批判封建思想對人性的禁錮。我們覺得這個封閉的時代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可是它真的已經過去了麼?

三、人情陷阱

很多時候我們很難承認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場情感勒索,如果別人能夠對你成功勒索,那麼你對此人一定抱有愧疚之情,而這些人往往在生活上確實與我們有恩。比如:我們的父母。

現代社會,人們看待孝,擁有了更為理性的態度,很多人長大之後慢慢進入了,親子關係的反思階段,但是在情緒和情感上,仍然不能夠有很好的方式去處理。我們所經歷的東西,彷彿並不可能真正的癒合,像米蘭昆德拉所說

“人生只有一次,就像草稿紙”當我們再一次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怎麼辦呢?向父母爆發脾氣嗎?向他們訴說我們內心常久存下的憤怒嗎?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增加選擇的可能性。面對父母要求的時候,我們不是隻能選擇服從,我還可以進行談判。首先就是把父母當人看,從自己內心裡與他們平等交流,如果在生活中不能夠真實地與父母平等交流,那麼通過想象也是可以完成這個過程的,有的時候並不是為了原諒他人,而是放過自己。

其次是要學會與對方討價還價,分清自己內心中願望的輕重緩急。父母的要求越多,孩子就越有談判的空間。根據各種要求,自己的接受程度,爭取達到自己最優先的目標,而在次要的目標上讓步,這是面對所有談判最根本的原則。如果我們能將蔡老師說的這個原則運用得當的話,我相信我們以後在這方面的煩惱會變得少一些

當然情感勒索不只發生在親子關係之間,有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上司朋友,同事等也會對你進行這樣的勒索,比如上司有失分寸地給你介紹女朋友,或者是下班約你喝酒,你該怎麼做呢?首先你就要做的是像蔡老師這樣具有清醒的頭腦認清,不管是好意還是勒索,都不要被綁架,空間和心理上,都要讓對方感知到一定的距離。

四、交朋友要越來越挑剔

現代社會對人性的擠壓和束縛,其實已經讓人負重累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我們的心力就越來越少,那麼我們將這些有限的心力花在什麼地方呢?花在什麼人身上呢?就這非常的重要。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到生命的最終還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功名利祿,勾心鬥角上,這種人一輩子看上去很強,可是到了結局的時候才會發現他的人生有那麼些荒誕。

交朋友的時候是需要選擇那些你願意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的人,因為人生苦短,我們希望我們是可以選擇的。然而我們也希望我們值得好的東西,像蔡老師在書中所說的“生是沒法選擇的,死也是無可選擇的,而在這生與死之間,我們希望自己是可以選擇的”。不管是交友,還是親子關係,或者其他人際關係當中,我們也要儘量多給自己一個選擇,要想到不是每一個方面都必須如此這般地活著。當然像蔡老師所所說,朋友也是一種選擇,朋友多了,那麼我們的選擇也會更多,不要讓自己白活一場,也不要讓你生命中的人白來一場。這是你的人生,除了做自己,沒有其他可做的,也不要讓你生命中的人白來,讓他們帶你去你原本不知道的遠方,讓他們陪伴你,成為比你原本想象中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