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還有可能回到親俄羅斯的軌道上來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領土都被搶了還親俄!這不是找虐嗎

烏克蘭作為俄羅斯的小兄弟在歷史上一直有“小俄羅斯”之稱,即便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眾叛親離之際,烏克蘭對俄羅斯依然還湊合。

在烏克蘭獨立的這近30年來,烏政府一直試圖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找平衡,但是在近幾年這種平衡已經無法維持了。

在最近幾年烏克蘭的民族主義一直在不斷抬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這裡在歷史上長期屬於西方文化圈,並且人口也主要是以烏克蘭人為主。

這些地區的人十分渴望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徹底融入西方,而以俄羅斯人為主的烏東地區卻反對“脫俄入歐”的政策,兩撥的矛盾十分尖銳。

雖然俄羅斯人在烏克蘭佔有很大的比例,但畢竟只有20%,烏克蘭的主體民族依舊還是烏克蘭人,所以俄羅斯人對於烏政府的影響終究是有限的。

烏克蘭人之所以“鍾情西方”,一是由於歷史原因,二是由於經濟原因。

我們先說經濟原因,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跟著俄羅斯沒有盼頭唄。

舉個栗子,跟烏克蘭搭界波蘭,這是烏克蘭的斯拉夫兄弟。區別僅僅是烏克蘭是東斯拉夫人,波蘭是西斯拉夫人。

(因為是鄰國而且關係不錯,波蘭和烏克蘭曾聯合舉辦過2012年的歐洲盃)

波蘭在東歐劇變之後就立即投入了西方的懷抱,相繼加入歐盟和北約,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1990年的時候波蘭和烏克蘭的經濟水平都差不多,而時至今日波蘭的GDP已經達到了5401億美元,而烏克蘭卻只有1043億美元,波蘭的經濟體量是烏克蘭的整整5倍!

要知道波蘭人口比烏克蘭還少了700多萬,論人均GDP就更高了。

人不怕窮,但怕對比。當年波烏兩國是幾乎是同時擺脫莫斯科的控制的,並且烏克蘭的家底兒還要更雄厚些。

結果到了現在一個混得是蒸蒸日上,一個過的是江河日下,誰心裡能平衡!

除了經濟因素,歷史上的糾葛也是烏克蘭人討厭俄羅斯的重要原因。其中最讓烏克蘭人耿耿於懷的就是1932年—19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

現在烏克蘭人認為烏克蘭大饑荒是在斯大林農業集體化運動的背景下出現的災難,當年在糧食歉收的情況下蘇聯中央政府不僅沒有放糧賑災,反而加大糧食徵收,導致在這場饑荒中有至少五百萬烏克蘭人被餓死,這在那時的烏克蘭人口中是個很恐怖的比例。

如今烏克蘭人認為蘇聯政府在那場饑荒中的所作所為跟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沒有任何區別,其行為在法律上已經構成種族滅絕。

2002年時任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簽署法令,將每年的11月22日定為“饑荒紀念日”,以此紀念那些在蘇聯殘酷統治下死去的同胞。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參加大饑荒悼念儀式)

基於以上的經濟和歷史原因,今天的烏克蘭人十分厭惡俄羅斯,加之2014年俄羅斯又搶走了克里米亞以及干涉烏東地區叛亂,這讓俄烏關係更加的惡化。

殺自己同胞,搶自己土地,這種仇恨估計烏克蘭一時半會兒是忘不了的,再度走上親俄道路應該是沒戲了。

(進駐克里米亞的俄軍士兵)


千佛山車神


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認為:烏克蘭回到親俄的軌道,在短時間內已經很難了,兩國因為克里米亞問題徹底交惡。

也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我們認為,波羅申科這樣的政客對於烏克蘭是否親俄,並沒有根本性的作用,政客都是民眾用選票選出來的,他們的立場很容易改變,或者說很容易換一個立場不同的政客上臺,從長時間週期看,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根本問題,是克里米亞問題。

俄羅斯從法律上已經完成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的所以程序,因此,起碼從俄羅斯的法律上來看,克里米亞已經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國土,現在想把克里米亞從俄羅斯拿走,除非發動戰爭,徹底擊敗俄羅斯,否則,就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克里米亞被奪走,已經徹底傷害了烏克蘭人民和俄羅斯的感情,使得在烏克蘭,親俄的政客一下失去了支持,整個烏克蘭瀰漫著反俄情緒,這種情緒短時間內無法改變。

烏克蘭美女

從俄羅斯的角度看,也不可能為了拉住烏克蘭而將克里米亞重新還回,畢竟,烏克蘭是倒向俄羅斯還是倒向西方,是一件無法預測的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局勢的變化,即使在某些時候烏克蘭倒向俄羅斯,還是會因為某個政客的上臺而改變傾向,而國土的歸屬是永久的,一旦被拿走,再想拿回來,機會渺茫。

很明顯的例子是菲律賓,杜特爾特上臺,菲律賓的態度頓時來個180度大轉彎。

關注麻辣戰爭,關注世界軍事!


麻辣戰爭


以目前的狀況來看,烏克蘭是不會回到親俄羅斯的軌道上來的。這一點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一、眾所周知,自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俄烏關係變得猶如雪上加霜。烏克蘭恨透了昔日的兄弟俄羅斯,認為是俄羅斯侵略了烏克蘭,吞併了烏克蘭的領土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克蘭想充當美國的棋子來圍堵俄羅斯。這種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俄羅斯必須要採取反制措施。俄烏兩國各有各的的算盤,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脫離了烏克蘭而併入俄羅斯。因此,俄烏兩國的關係已經冰冷到了極點。只要烏克蘭不幫助美國和西方,與俄羅斯為敵就算不錯了。還幻想著讓烏克蘭回到親俄羅斯的軌道上來,從當下來說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普京和波羅申科彼此裝作沒看見,互不搭理!

二、就目前來說烏克蘭的想法是,希望自己不僅能夠加入歐盟而且還能加入北約。這樣一來的話,烏克蘭的國家地位就不一樣了。有了北約的保護,烏克蘭就不會在維護和處理自身的某些利益問題時,處處都得看俄羅斯的臉色行事了。相反,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這是在刺痛俄羅斯最為敏感的神經。所以,才有了後來爆發的烏克蘭危機。烏克蘭因此也丟掉了克里米亞!



波羅申科和普京禮節性的寒暄!

俄羅斯一直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就等於北約在俄羅斯的家門口架起了大炮和導彈,俄羅斯當然無法容忍。烏克蘭也正因為知道俄羅斯反對,因此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下,才不敢輕舉妄動。如果盲目行動,弄不好還會毀了烏克蘭。以普京的做事風格,惹怒了俄羅斯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看來俄烏關係短時期內是不會恢復到常態的。雙方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在戰略上不是相向而行,而是背道而馳。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何談烏克蘭回到親俄軌道?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中)緩和彼此氣氛

三、作為各國總統或者國家領導人也就是國家和人民的掌舵人,制定怎樣的國策和外交政策,有時直接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整體利益。當今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是親美親西方的。波羅申科和之前的亞努科維奇,在實施國家外交戰略方面正好是背道而馳。一個親俄羅斯,一個則親美和西方。親西方的波羅申科,不但沒有加入歐盟北約,而且還得不償失的丟了克里米亞。這就是決策失誤所致!由此看來,作為烏克蘭總統的波羅申科,是不會起帶頭作用和俄羅斯修復關係的!


普京,波羅申科在出席活動中彼此禮節性的握手。

四、對於烏克蘭來說,克里米亞是自己的固有領土。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簡直就是對烏克蘭赤裸裸的侵略。想要烏克蘭回到親俄軌道上來,那麼俄羅斯就必須歸還被吞併的克里米亞。試想,烏克蘭的這種要求,對於普京來說他會同意嗎?普京早就說過,俄羅斯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可見克里米亞自然也被包括在內。鑑於這種情況,烏克蘭最起碼也是有臉面的,不可能丟了領土再去討好俄羅斯吧!所以說,烏克蘭回到親俄軌道上來,短時期內想都別想!

俄羅斯總統:普京


清風拂栁


烏克蘭回到親俄羅斯軌道上,基本上可能性為零。

在烏克蘭,存在著親俄羅斯和親歐兩派。從烏克蘭獨立以來,親俄與親歐兩派政治人物,輪流執政。即使親歐人物上臺執政,也不敢採用極端態度反俄。這就使得烏克蘭當局搖擺於俄羅斯與歐洲之間。達到相對平衡。

當前烏克蘭當局,是在2014年通過街頭革命戊功上臺。頒佈極端反俄羅斯政策,從而引發烏克蘭政治動盪,烏克蘭東部地區占人口多者的頓涅茨克宣佈獨立,烏克蘭內戰爆發,克里米亞脫烏入俄。

現在的波羅申科政府,雖說是“民選”總統,卻是排除烏克蘭東部、東南部地區“選”出來的總統。因而,沒有普遍性。在烏克蘭內戰之後,烏克蘭東西部民眾徹底對立。烏克蘭西部民眾,反俄羅斯態度,也已根深蒂固,成了一個死結。


憤怒野虎


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這個問題就牽扯到了國家與國家的關係問題,國家間的關係變化問題。

題主這麼問,烏克蘭有沒有可能回到親俄羅斯的軌道上來?那麼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烏克蘭雖然與俄羅斯同為一個民族,但是目前兩國的關係是處於一個敵對的關係。

俄羅斯與烏克蘭目前處於敵對關係,那麼這種敵對的關係是如何產生的?

自蘇聯解體以來,烏克蘭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維持在一個關係平衡的地位。這個關係平衡的地位是一個什麼地位,就是介於敵對與依附之間的這麼一個地位。這種地位是一種互相利用,但是又不能夠依附的一種地位。這種地位的形成是由於兩方都沒有足夠的實力,來使另一方倒向自己這一方。但是由於某種相互之間的利益關係,維持的一種地位。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俄羅斯是處於強勢的一種地位,烏克蘭是處於弱勢的一種地位。但是俄羅斯的強勢並沒有達到能夠使烏克蘭依附於俄羅斯的實力,而烏克蘭也並沒有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值得依附的國家。雙方之間的關係維繫在俄羅斯有強大的實力,可以影響烏克蘭政府做出決策。那麼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為什麼俄羅斯會影響烏克蘭做出決策呢?那就是地緣政治的原因,自蘇聯解體以來,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大部分都投靠歐盟以及北約。

同樣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也想投靠歐盟以及北約,無奈天堂太遠,而俄羅斯太近。烏克蘭與俄羅斯相鄰,俄羅斯天然的認為烏克蘭就應該成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那麼在與烏克蘭的關係發展上,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給予優惠,同時給予烏克蘭關稅優惠,但是這樣的做法是基於烏克蘭必須要成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而給予的。但是俄羅斯的這種能源戰略的卡脖子行為,是會引起烏克蘭的反感的,無奈實力不強。這就相當於俄羅斯綁架了烏克蘭,俄羅斯的經濟不足以是使烏克蘭富起來,但是歐盟卻可以讓烏克蘭富起來。烏克蘭面臨的局面就是,要做俄羅斯同北約的緩衝地帶,結果是經濟發展不起來;另一種是加入歐盟北約,作為北約在同俄羅斯之間的前沿地帶,但是卻可以富起來。那麼這樣的一種結果就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政府,你是要讓國家富起來,還是要背綁架成為俄羅斯的附庸。

從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歷屆總統都有向歐盟投靠的願望,但是無奈俄羅斯就在那裡。而亞努科維奇也曾經這樣嘗試過,但是最終的現實考慮是還不能夠與俄羅斯絕戀,但是國內經濟的惡化,促使反對派認為必須加入歐盟這個國家才有希望。不然僅僅依靠武器及低端產品的出口,不足以支撐烏克蘭的發展。面對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決心,俄羅斯沒有經濟上的吸引力,只有軍事上的威懾力。策動克里米亞公投,顯然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一部分,烏克蘭政府沒有同意這一公投,同樣也沒有承認這一公投的結果,這樣的公投獨立是合法的嗎?世界上哪個國家允許這個國家的一個地區可以公投然後獨立出去?

就目前來看,顯然是沒有的!而烏克蘭的東、西、南部的民族鬥士斯拉夫族,但是區別在於形成國家後,國家認同又使得民族分化,分為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那麼西部屬於烏克蘭人,而東部和南部俄羅斯族人比較多。在烏克蘭一心投靠歐盟的決心下,俄羅斯出動小綠人對烏克蘭東部及南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策動事實上的獨立。這是俄羅斯最後的掙扎,烏克蘭如果加入歐盟或者北約,那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以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就是俄羅斯的緩衝地帶。要知道這三個地方都是烏克蘭的,但是俄羅斯就是要這麼做。

這是對俄羅斯與烏克蘭敵對關係的一個分析,那麼這種敵對關係有沒有改善的可能,以及題主問的,有沒有可能烏克蘭親俄羅斯。

首先一點,兩個國家發展友好關係,前提是兩國之間不能存在現實的戰爭問題。而目前的狀況是,俄羅斯在肢解烏克蘭,那麼導致的結果就是兩國之間不可能發展友好關係,同樣烏克蘭不可能對俄羅斯有親近的動機。

其次,改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目前狀況,那就是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同時俄羅斯不肢解烏克蘭東部。那麼這種情況下,烏克蘭會不會親俄羅斯,烏克蘭可以同俄羅斯發展關係,但是其程度遠遠達不到親俄羅斯這個級別。俄羅斯沒有能夠使兩國共同維護的價值,兩個國家的關係更多的是基於雙方利益需求而已。

再有改變烏克蘭現狀,俄羅斯不在烏克蘭東部搞肢解行為,同時歸回克里米亞。那麼烏克蘭就要加入歐盟,未來不排除加入北約。立場不同,如何使得烏克蘭親俄羅斯。

綜上幾點,就是說目前的狀況是烏克蘭不可能親俄羅斯,同時俄羅斯改變立場後,烏克蘭也不可能親俄羅斯。俄羅斯所擁有的實力,值得稱道的是其軍事實力,那麼這種實力僅僅是自保而已。他不能夠給烏克蘭帶來發展,同時這種軍事實力還不時的可能威脅到自己。可想而知,烏克蘭會親俄羅斯嗎?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同俄羅斯的關係,更多的是被俄羅斯能源所綁架後的結果,而不是從內心去接近,是被迫做出的選擇。那麼目前這種關係上的平衡已經打破,俄羅斯同烏克蘭的關係也不可能回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除非俄羅斯內部發生巨大的改變,否則兩國之間的敵對關係,不會上升到一種平衡的關係,就更不要提烏克蘭會親俄羅斯。


飛狐一刀


短期內來看,烏克蘭已經很難跟俄羅斯再重新走到一起,畢竟烏克蘭國內已經造成了事實上的分裂。烏克蘭國內的危機已經不再簡簡單單的是民族矛盾的危機,而是俄羅斯和北約在烏克蘭戰場上角逐的問題。


自從2014年烏克蘭爆發危機來,不斷的政黨更迭,和媒體的大肆渲染,已經造成烏克蘭老百姓心目當中搖擺不定,是更傾向於相信西方的宣傳態勢。短期內很難化解最基本的民族矛盾。

首先,烏克蘭的危機在蘇聯解體後就埋下了禍根。當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獨立後的烏克蘭跟隨俄羅斯總體葉利欽對國家經濟採取“休克療法”,開始大量變賣國有資產,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並且逐漸轉移到私人買辦,金融寡頭和外國勢力控制之下。這樣就逐漸造成了國內貧富差距矛盾的逐漸拉大。



國內矛盾無法解決,積累的越來越多,國內民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低下。再加上媒體被私人的控制,煽風點火的事件就層出不窮。民眾對國家政府的不滿,越積越多。這樣終究就會有爆發的一天。


其次,烏克蘭極度短視的政客,是導致烏克蘭飛機的重要推手。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親西方勢力的尤先科,利用烏克蘭的民粹,利用西方口中的民主,利用烏克蘭人民想要改變生活狀態的心願,登上了烏克蘭的政治舞臺。開始了西方化的道路。

尤先科的向西靠攏,導致了由俄羅斯的矛盾逐漸增加。在不斷角逐的烏克蘭 戰場上亞奴

科維奇登上了烏克蘭政壇,,開始了親俄的道路,這就直接導致烏克蘭的老百姓不知是向東看還是向西看的問題,亞努科維奇在2013年10月21日宣佈暫停與歐盟的合作協議,最終導致了烏克蘭抗議示威的爆發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下臺,最後流亡俄羅斯。

隨著烏克蘭危機和民族矛盾的爆發。波羅申科登上了烏克蘭的政壇。但是隨著3月17日,克里米亞的獨立。4月7日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等爆發了獨立公投,導致了烏克蘭危機的全面爆發。



在烏克蘭危機當中,爆發獨立公投的各州俄羅斯族都是佔多數,而烏克蘭族相對少數,都自願加入俄羅斯。烏克蘭政府為了維持國家完整統一,就直接造成了烏克蘭國內民族矛盾的激化。在政治舞臺上的烏克蘭政客們,利用媒體的宣傳,得到了烏克蘭族人民的支持,那麼就勢必造成兩個族群的對立。


最後,美俄的博弈,烏克蘭的危機實際上就是北約東擴的結果。北約的東擴直接侵佔了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直接造成了俄羅斯的南大門要被迫關閉,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無家可歸。在面對這樣的危機前提下,向來不會忍氣吞聲的俄羅斯必然會進行反擊。

那麼戰場必然就是烏克蘭,在俄羅斯背後的支持下。克里米亞包括東烏克蘭各州,尤其是大量的俄羅斯族人,很難再與西烏克蘭的烏克蘭族人進行民族融合。只會讓民族裂痕越拉越大。在這樣的前提下,短期內很難抹平民族之間矛盾的創傷。



所以,短期內來看,烏克蘭的政局很難向俄羅斯的方向轉變。烏克蘭整體的民眾基礎已經倒向西方,很難有親俄的勢力登上政治舞臺,這就很難扭轉烏克蘭向西的趨勢。那麼短時間內波羅申科依然要領導烏克蘭向加入北約的方向前進。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樣必然還會導致俄羅斯的極力反彈,雙方的矛盾難以化解。只要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繼續東擴,繼續吸納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的危機就還將持續。更別想烏克蘭在投入俄羅斯的懷抱。

謝謝朋友們的閱讀,也謝謝大家的欣賞!更謝謝朋友們的點贊,轉發和關注!!!


淡然小司


短期內烏克蘭不可能走上親俄的道路,長期內不確定。

烏克蘭發生顏色革命以後,親俄的政府被推翻,建立起親美和親西方的政府,烏克蘭在美國的支持下尋求加入歐盟和北約,由於引發了烏克蘭危機。俄羅斯為了保住戰略要地克里米亞,策劃克里米亞獨立公投後加入俄羅斯,導致俄烏兩國關係嚴重惡化。

由於烏克蘭堅定地一路向西,引發俄羅斯的強烈不滿,俄羅斯採取反制措施,致使烏克蘭不但失去了克里米亞,烏東部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也被俄羅斯支持的親俄勢力控制,烏東部局勢動盪不安。

烏克蘭現在已經失去了了克里米亞,如果要保住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的話,烏克蘭必須放棄加入北約和歐盟,一旦烏克蘭徹底同俄羅斯決裂,發生戰爭,那麼東部兩州必然不保。所以,烏克蘭要想解決東部危機,必須要同俄羅斯修好,但是政客走的是親美路線,又不可能同俄羅斯修好,所以烏克蘭危機將持續下去。

你們兩個能不能靠近一點呀

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他們拉攏烏克蘭的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俄羅斯,通過攪局烏克蘭,使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長期在邊境屯駐重兵,這對財政狀況不佳的俄羅斯來說成為沉重負擔,只要烏克蘭一直動亂下去,美國和北約的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有外部勢力介入的情況下,烏克蘭短期內不可能結束危機。現在回頭看當初烏克蘭棄核時美俄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只是個笑話而已,要想在大國間保持自身利益,倒向任何一方對烏克蘭來說都不是明智的選擇,獨立自主而靈活的外交政策才是烏克蘭的生存之道。


銘蘇先生


由於烏克蘭的國力沒有俄羅斯強大,因此烏克蘭也不願意惹怒俄羅斯。所以烏克蘭一定會回到親俄的路線上來,因為歷史證明,每次烏克蘭違背了俄羅斯的政治意願,烏克蘭的國家利益都會遭到嚴重的損失。



1.烏克蘭與俄羅斯是兩個搬不走的鄰居,而與俄羅斯為鄰

就意味著,要麼接受俄羅斯的控制,要麼被俄羅斯吞併,要麼與俄羅斯對抗,只有這三條路可以選擇。烏克蘭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國家。可是由於沙皇俄國不斷入侵,18世紀俄羅斯已經吞併了烏克蘭。1922年烏克蘭併入蘇聯,可是由於烏克蘭人口眾多,不願意接受蘇聯的統治,因此經常爆發一些反抗蘇聯的示威活動,慢慢的烏克蘭出現了獨立的傾向。



2.由於烏克蘭農業發達,是蘇聯糧食的主產區,所以蘇聯每年都會從烏克蘭運走大量的農產品。可是烏克蘭人不願意為蘇聯多貢獻一些糧食,這讓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非常生氣。並且烏克蘭人濃厚的獨立的傾向,也讓斯大林非常擔憂。因此斯大林命令烏克蘭的領導人,用飢餓的方式來對抗那些不與蘇聯合作的烏克蘭人。當時蘇聯在烏克蘭每個農莊都成立了收糧隊,把烏克蘭農民手中的糧食和種子全部收走。而那些不配合收糧的烏克蘭農民將被拘捕,其中有4000多人被判處死刑。這導致烏克蘭在1932年至1933年爆發了大饑荒。蘇聯以飢餓殺人的方式,餓死了烏克蘭1/4的人口,造成700萬烏克蘭人餓死。這就是一場人為製造的災難,也使烏克蘭獨立運動就此熄滅,維護了蘇聯對烏克蘭的統治。



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蘇聯佔領了烏克蘭,當時烏克蘭人民歡呼雀躍,他們把德國人當成瞭解放者。烏克蘭也成立了軍隊為德國人效力,這足以看出烏克蘭人對蘇聯有多麼的怨恨。二戰結束後蘇聯政府對那些曾經幫助德國的烏克蘭人,進行了審判和槍決。但是斯大林也意識到,如果長期對烏克蘭進行壓迫政策,很可能激發烏克蘭人民的反抗。因此蘇聯向烏克蘭地區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建設了一大批重工業基地,並且支持烏克蘭發展農業技術,使烏克蘭成為了蘇聯的糧倉和重工業基地。蘇聯時期的烏克蘭可以製造核武器、坦克、彈道導彈、飛機、航空母艦等先進的武器,給烏克蘭的經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



4.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大量的工廠和先進的軍工產業。烏克蘭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有5000萬人口。如果俄羅斯控制了烏克蘭,就會提高俄羅斯的國力。因此烏克蘭是俄羅斯的底線,俄羅斯絕對不能放棄。2014年美國挑起了烏克蘭危機,推翻了親俄的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因此普京派遣軍隊佔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普京希望“以壓促變”,讓烏克蘭人民和政府覺醒,重新投入俄羅斯的懷抱。我分析未來的烏克蘭政府,一定會在歐美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搖擺不定。

烏克蘭會有一天重新投入俄羅斯的懷抱,但是烏克蘭也將遭到歐美國家的制裁。與一個野蠻和貪婪的俄羅斯為鄰,是烏克蘭國家的悲哀。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評論、交流、點贊。


杜達特洛夫斯基


烏克蘭還有沒有可能回到親俄的軌道上來,這觀點取決於烏克蘭總統的態度,前任總統亞努料維奇親俄,而現任總統波羅申科親美。親俄親美就在總統一念間。能否回到親俄軌道,就現任總統波羅申科來說,他應該是不會回頭的。向東向西?烏克蘭處在十字路口,確難決斷,這有待於烏克蘭明年大選總統的取向。國家的命脈,決定於掌舵人眼光的朝向。



烏克蘭與俄羅斯,一母所生的兩個兄弟國家,領土鄰近,和則兩國人民受益,鬥則兩敗俱傷。烏克蘭的兩個主體民族烏克蘭族佔70%以上,俄羅斯族佔20%,而東烏克蘭這20%的俄羅斯族人正好鉗進俄羅斯國土,所以他們親俄實屬正常。西烏克蘭要親美,這有點太牽強,能源倚仗俄羅斯,地域緊鄰俄羅斯,並且同出於原蘇聯,蘇聯時期都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未分家的兄弟,美俄兩霸對抗之時,很多戰略性武器都出自烏克蘭地域。想二戰期間德國攻打烏克蘭,蘇聯為保基輔而花費了不少代價。烏克蘭總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見俄羅斯在患難之中離他而去吧!



再有,相鄰兩個國家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就烏克蘭本土而言,與俄羅斯、白羅斯、波蘭、斯洛代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為鄰,放眼一看,只要與俄羅斯關係不糟,就沒有戰略上的憂慮,就可放手發展經濟。烏克蘭土地平坦肥沃,是個農業大國,改善人民生活在舉手投足之間,哪來加入北約歐盟那些煩心之事,那不是沒事找事?



所以,在烏克蘭的國策問題上,向東而是向西?親俄而是親美?依我看:東西不向,原地不動;無需親俄,關係不糟就好、不必親美,不得罪就行。搞好農業,發展經濟,富裕人民。萬事大吉!


歐陽建高1956


烏克蘭不肯能再回親俄羅斯軌道,否則4年前俄羅斯也不可能硬把克里米亞分離。

克里米亞佔據黑海重要位置、可以俯視黑海,是最好的控制海軍基地。一個親西方的烏克蘭一旦使用該基地進行不利與俄羅斯行為。俄羅斯黑海艦隊將受到嚴重製約。

正是看到這一點,普京才悍然出手,不惜和整個西方翻臉。從長遠看、俄羅斯控制了克里米亞就等於一勞永逸的解決了黑海艦隊的後顧之憂。短期內,俄羅斯在經濟上受西方國家西方制裁在所難免面。

烏克蘭精英階層大都親美,身在烏克蘭,心在美國。因此只會撈錢,不會在乎烏克蘭國家利益。這隻能說是烏克蘭整個國家悲哀。

在今後相當長時間裡烏克蘭都不可能與俄羅斯關係友好。烏克蘭的親美也把俄羅斯東部地區完全暴露給西方。俄羅斯暗中支持烏克蘭西部兩個州獨立也是為了給自己建立一個緩衝區。同時克里米亞的分離和西部兩個州獨立、也給俄烏之間造成幾乎永久仇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