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玄武門之變以前,李世民勢力明顯不如太子李建成,他是怎麼取勝的?

月光侃歷史


玄武門事變經過:

當初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認為李世民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一心想要除掉李世民,不斷針對李世民,搶奪李世民手中的權力以至於想要殺死李世民,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玄武門事變。在事當天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入朝,將兵力埋伏在玄武門。張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上表的大意,急忙前去告訴李建成。李建成將李元吉叫來商議此事,李元吉建議統率好東宮與齊王府中的軍隊,託稱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觀察形勢。李建成卻認為軍隊的防備已很嚴密了,應當入朝參見,親自打聽消息。於是,二人一起入朝,向著玄武門走來。

當李建成與李元吉來到臨湖殿的時候,察覺到發生了變故,立即掉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見李建成掉頭要走,於是在後面招呼他們,李元吉直接拉開弓箭射向李世民,一連兩三次,都沒射中。於是李世民箭射李建成,卻將李建成射死了。這時尉遲敬德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將李元吉射下馬來,尉遲敬德追著射他,將他射死了。

李世民派人守住玄武門,阻止太子的人進入玄武門。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李建成死去消息以後,與副護軍薛萬徹、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玄武門。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準備進攻秦王府。這時,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因而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逃進終南山。就此玄武門事變結束。

玄武門事變結束後,李世民進宮直逼李淵讓位,李淵退位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從此李世民走向權力巔峰執掌大唐江山。

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取勝原因:

1.李世民很早以前就在未這次事變做準備:

發動事變需要人,而當時李世民的權力已經被擼乾淨了,軍權又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奪取,李世民已經調動不了軍隊了。李世民能調動的只有秦王府的衛隊,但這些衛隊的行動又都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嚴密監視下,一有調動李建成跟李元吉立馬就會得到消息。所以可以看出其實在玄武門事變當天李世民身邊的那批人應該不是秦王府的衛隊,也不是軍隊的人,那隻能是李世民暗中秘密私養的一批私兵。

其實在很早以前李世民就已經開始招募私兵,在為以後做準備了。當初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結下嫌隙以後,李世民擔心會發生變故,認為洛陽地勢優越便利,打算離京防守此地,所以就讓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領親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陽,暗中結交山東的傑出人士,等待時勢的變化,並拿出大量的金銀布帛,任憑他們使用。

也就是說李世民早就開始在洛陽招募私兵了,不惜錢財結交山東的傑出人士,所謂的傑出人士其實就是江湖豪客,江湖人士,只有這些江湖中人才不受朝廷控制。這是李世民發動事變的人員來源,這些人進京才不會驚動朝廷,才更好隱蔽,才能做到出其不意。

2.找理由讓李建成進宮:

在玄武門設伏事變的前一天,李世民暗中參奏李建成與李元吉yín亂後宮嬪妃,還表明自己絲毫沒有對不起哥哥與弟弟的地方,現在他們卻打算殺死自己,似乎是要為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李世民在李淵面前訴苦了一翻,李淵看著李世民,驚訝不已,決定明天就審問此事,讓李世民最好及早前來朝參。

說巧不巧的這件事讓張婕妤知道了,張婕妤還就去通知了李建成。為何張婕妤會知道這事?其實這就是李世民故意透露給張婕妤的,起目的是想通過張婕妤的嘴把消息透露給李建成。因為李世民知道張婕妤跟李建成是有一腿的,以前撞見過,也只有通過張婕妤的嘴把消息透漏給李建成,李建成才不會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說白了張婕妤就是李建成在皇宮的眼睛,如果換做其他任何人把消息透露給李建成,李建成不會那麼輕易相信李世民秘奏詆譭自己必經李淵沒有找自己前去問話。正是李建成相信張婕妤,張婕妤把消息透露給了李建成,李建成才會急著進宮,李建成進宮正中李世民的圈套。

3.選擇玄武門設伏:

玄武門是李建成進宮的必經之地,屬於皇宮與外界的交界地段,也是李建成最容易放鬆警惕的地方。進了玄武門就算是進入皇宮了,李建成認為沒有誰會傻到在皇宮內設伏,皇宮禁衛那麼多。可李世民恰巧就抓住了李建成的這個心理,還就在李建成認為最安全的皇宮設伏,打的李建成措手不及,李建成才會敗得那麼徹底。

李世民功勞蓋過李建成,招致李建成的恐慌、猜忌,李世民太能幹同時也遭到李淵的猜忌。逼得李淵多次表明讓李世民做太子,導致李建成對李世民懷恨在心,後來越演越烈以致最後雙方都想治對方於死地。李世民功高蓋主,才導致的這一切。


李子炎


李世民取勝的原因只有一個:出其不意。

李家這兩個兒子都非常出色,大可稱作“人中龍鳳”。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李建成在歷史上的痕跡比較少,彷彿他真是一個無能太子,只會暗害大有聲望的李世民。

其實不是這樣的,李建成也為大唐做了許多事。

李建成是李家的嫡長子,李淵對他極其倚重。當年起兵前,李淵是太原留守,李世民和他一起在太原,李建成則帶著李家族人居住在河東。不管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怎麼勸說,李淵都猶豫不決,沒有下定造反的決心。

直到李建成到了太原,也勸他反,他這才同意了。可見李建成對李淵的影響很大,如果李建成不靠譜,李淵不會這麼看重他。

晉陽起兵,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去招募義兵,是以李建成為主,李世民為輔。李建成不負父望,招募到了許多義兵,並且整頓軍紀訓練新兵,極有成效。

李世民軍功赫赫,李建成也極有軍事才能。那時西河郡丞高德儒不肯降李家,李建成只用了9天就平定西河,並且這9天還包含來回往返的時間。

攻克長安、多次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這些都是李建成的功績,只是後來李淵稱帝,立李建成為太子,他認為太子是國之儲君,不應該再親上前線,李建成這才從軍事轉向政治。

政治方面,李建成更是個中好手,可以說唐朝初年的很多政策都有他的影子,極得大臣的擁戴。雖然此時李世民已經是秦王,在軍中威望極高,但在朝中,眾臣認可的是李建成。

至於李淵,更是從一開始就將李建成視為繼承人,他雖然寵愛李世民,對李建成卻更好。

這也是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因為在政治上、父親的寵愛上,他都沒有勝算,只能通過武力政變,從肉體上消滅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能成功,在於出其不意。無論是李建成、李元吉或者李淵,他們都想不到李世民會做出這種事,也就沒有防備。簡單來說,這就是個意外。

如果李建成事先知道,勝利的是誰很難說。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個問題提的好,說明提問者至少是對那段歷史比較瞭解的?

玄武門之變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實力對比


第一,軍事力量。


1、李建成:自從李淵在晉陽起兵之後,李建成西取長安、北御突厥、東去山東、平滅劉黑闥,可謂戰績斐然。


2、李世民:收服瓦崗、剿滅王世充、竇建德河北廣大地域。


從表面上看,他們的實力不相上下。但是,如果我們細分析就可以看出各種端倪:


1、西取長安時,是李淵剛剛起兵,可謂是兵微將寡時期,李建成可以拿下長安,可見其軍事指揮才能。


2、北御突厥,相對於李世民剿滅河北地區農民起義軍來說,難度更大,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突厥的戰鬥力,遠遠不是農民起義軍可以相提並論的。


所以,可見李建成的軍事實力是遠超李世民的。

李建成戎裝

第二,政治力量(文官集團)

1、李淵稱帝后,策封李建成為太子。便讓李建成以太子身份監國,自己則很少再涉足朝政。


李建成也從此不再涉足征伐之事,全部交由李世民和李元吉處理。


2、在李建成監國之後,大力培養和提拔文官集團,使得當時滿朝的文官集團都一邊倒的投向李建成。著名的名相魏徵就是其中之一。


可想而知,以滿朝文武官員的實力去與李世民一個秦王府的幕僚集團的實力想對抗,孰優孰劣,一望便知。

監國的李建成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李建成和李世民對待對方的態度

首先,李建成看待李世民的態度

第一,有實力,心太軟

以魏徵為首的太子府的文官集團曾經多次向李建成諫言“李世民不除必成大患”。

李建成則認為“同是同胞兄弟,不忍加害,有事秉明父皇便可,不必放在心上”。

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李建成想出掉李世民的話,是有實力隨時可以出掉的。但是,他沒有。

名臣魏徵

第二,泰然處之,大意失荊州

在玄武門之變前夜,包括李元吉等人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其中有詐,讓李建成多加防範。

李建成卻認為“我們沒有殺秦王之心,秦王也必不會害我”所以,單身前往,在李元吉的堅持下,才讓李元吉陪同前往。

齊王李元吉

我們再來看李世民的態度

第一,在沒有考慮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前。

房玄齡、長孫無忌、程咬金等人都曾對李世民說過類似的話“如果秦王再不動手,我們就要各自逃命了,因為這樣持續下去,我們必然會被各個擊破,沒有一個人能得善終。”


第二,在玄武門之變前夜

有人要為這次行動起卦,被長孫無忌阻止,其理由是“如果卦象不好,難道我們就不做了嗎?”也就是說,無論成敗,他們都必須得做。

長孫無忌

最後,我們來看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所能採取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當時的禁軍全部由李淵自己掌握;

李世民只能收買其中一個門吏而已。


第二,當時大唐帝國的所有軍隊,都只能由李淵和李建成調遣;

而李世民所能調到的只有自己秦王府的府兵。


第三,李建成的文武幕僚都在太子府,齊裝滿員,並且有李淵的滿朝文武做呼應;

李世民,只有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在身邊,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現從外地秘密調回來的,程咬金等將領更是遠在州郡做刺史,根本無法幫助李世民。

李世民

綜上所述,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之前,與太子李建成的實力對比實在是懸殊至極。正所謂是一場不對稱戰爭,作為實力弱的一方如果正面硬鋼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李世民只能採取偷襲的辦法,別無他選。


而玄武門之變則就像梭哈,贏了全拿,輸了全沒。可以想象,如果玄武門之變失敗或者敗露,太子李建成還會不會像之前那樣對李世民手下留情?以他的實力想要滅掉李世民,應該也是易如反掌。


重頭再來趣說歷史


取勝的關鍵在於李世民擁有賭徒心理,而且是那種具有強大心臟的賭徒,還有就是擁有極準眼光;下面還需要用2個時間段來說明下:

第一個時間點,我們來劃劃重點,在當時兩人的年齡差距是10歲,此時李建成28歲,也就是說李世民當時僅僅只有18歲,我們可以看到因為年齡的情況,李世民在奪嫡稱帝方面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這是從最大勢來講的,李世民此時擁有的政治資本相對於他的大哥來說幾乎可以忽略;

第二個時間點,就是李淵稱帝到玄武門之變僅僅5、6年時間李世民是怎樣從一個一無所有的二皇子變身成為一個逼迫老爹退位,殺死大哥後,自己即位的重要時間段;我們很容易發現年僅18歲的李世民在文臣武治方面的經驗遠遠不如老大李建成,作為老爹的李淵懷著一顆提攜後輩的心,讓自己大兒子主內朝廷,分擔一些自己的壓力,老二去外面進行“收復”,這樣的政策開始了唐王朝戰車的前進;

但是李淵遠遠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害處,他就沒有想過自己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能登基當皇帝,他就沒想過如果擁有兵權甚至部分兵權的話,自己這得知容易的皇位也會被趕下臺;他更加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也會在短時間內擁有強大到能夠威脅自己的實力;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勝利的原因有點類似於木桶效應,李世民用能夠奇準的眼光,傾盡所有,賭上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來將最短的那根木頭折斷,所以要回答李世民是怎樣獲勝的我只能說是

:“在對的時間,對的人,對的事上,他都賭對了。”


術業專攻


說李建成的實力比較強是對的,但是說李建成完全強過李世民的勢力卻也不準確。

玄武門之變之前,太子李建成擁護者其實不少,而且其中不乏能臣,大家熟悉的就有太子洗馬魏徵、左翊衛大將軍羅藝、副護軍薛萬徹、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太子詹士裴矩、太子衛率韋挺等人,在政治和軍事實力上的資本可以說是很雄厚的。嚴格來說,秦王李世民的實力要遠遠強於李建成,原因就在於李世民在軍隊裡的威望很高,倘若沒有李淵的插手,李世民集團真的硬碰硬跟李建成集團幹起來,李建成還不行!

但是問題來了,這是在宮城之內啊!李世民勢力再大,也不可能率領大規模軍隊進宮,這跟擺明了造反有什麼區別?所以,如果只看兩兄弟在宮城內的紙面實力,李建成是要強過李世民的。

然而,李世民還是贏了,在玄武門一舉挫敗李建成,最終得了天下。其中,他能夠成功的原因我認為有這麼幾個:

第一、精心策劃。史書都是為尊者諱,李世民當了皇帝,總不可能史書說他是篡權上位的吧。所以,玄武門之變的真相應該與史書記載不是很相符。我認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集團應該是蓄謀已久的,他們知道了李建成何時進宮,經過何地,甚至連他們帶領的護衛規模都一清二楚。要真是李建成先發難的,他會傻到就憑著幾十號人就想拿下縱橫天下的李世民和尉遲恭?

他是太子哎,不是傻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李建成事先完全不知道李世民對他的不利企圖,在毫無防備下,被李世民守株待兔了。

第二、實力懸殊。這個實力懸殊,我們僅僅說在兵變時候雙方的實力。李建成方面,也就是李元吉和幾十個護衛軍了,行不成像樣的戰鬥力。而李世民這邊呢?動用了天策上將府的兵力,領兵的將軍呢,每一位都是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大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玄武門九將)。不要說還有足夠的兵力了,單單是這幾個人湊一塊兒,打敗李建成率領的護衛也足夠了!

第三、最及時爭取了李淵的支持。

其實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才是最危險的。李建成李元吉是被控制了,但是他們的手下卻沒有,玄武門之變之後,消息一傳出,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太子衛率韋挺立即率領幾千大軍圍攻秦王府,秦王府岌岌可危,李世民更是危在累卵。要不是尉遲恭及時親自進宮面見李淵,最大程度上使得(也可以說是迫使)李淵承認了既定現實,李世民很有可能會功虧一簣。

第四、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已經投靠了李世民。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有了常何作內應,兵變才能如此順利,勝利才有了保證,如果沒有常何,那麼就算李世民拿下了李建成李元吉,恐怕也會被立即聞訊趕來的太子宮勢力碾壓掉。有了常何,才替李世民守住了玄武門,為爭得皇帝支持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這個世界上最後取得勝利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注重細節,並且在一開始就已經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把握好每一個機會,最後方可一舉拿下自己想要的東西,取得成功。

毫無疑問,李世民的勝利也是如此,玄武門之變看似是一個最後的亡命之賭,可是他對玄武門之變做的準備,已經十分充分,可以說不成功都實在困難。有人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其實實力不及李建成,他最後是如何通過自己努力取得勝利的呢?且聽我一一分析。


一、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鬥智鬥勇

李世民是一個聰明之人,在他的父親與隋朝軍隊開始作戰時,李世民就已經對國家未來進行規劃,多次勸誡父親李淵自立,可是李淵一直猶豫不決,直到最後李世民想方設法將楊廣的妃子弄到李淵床上,李淵才被迫無奈造反。

在造反過程中,李世民是最厲害的一員猛將,不管是擊敗王世充、竇建德還是劉黑闥,李世民都立下汗馬功勞,在取得大唐江山的過程中,李世民基本拿下一半以上江山,原本李淵答應建立唐朝就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最後李淵食言立了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從李建成成為太子之後,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實力逐漸有懸殊,一開始李世民比李建成實力更強,因為李建成成為太子,得到正統支持,一些牆頭草大臣也轉去支持李建成,還有一部分持中立觀望的態度,促使李世民實力不及李建成。

李建成已經在實力上對李世民形成壓制,但是李世民依舊是一個影響李建成太子實權的最大障礙,所以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想方設法要收拾李世民,曾經多次採取行動,比如用烈馬想要害死李世民、還有派人刺殺李世民,甚至想用毒酒毒死李世民,好在李世民福大命大,最終逃過危險存活下來。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李世民開始不斷策劃,想要藉助玄武門之變進行最後的較量,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經過周密的計劃安排,玄武門之變順利進行,並且取得成功,李世民因此得到李唐江山,成為唐朝第二個皇帝,開創貞觀之治。而李建成則就此去世,留下諸多遺憾。


二、李世民為何取得勝利

關於玄武門之變以及李世民取得勝利這件事情,其實並非偶然,而是一場有預謀的長時間策劃,最終取得那樣的成功並不奇怪,一切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為何這麼說呢,主要就在於以下三個原因。

1、李世民得人心

李世民從開創唐朝疆土開始,一直帶兵打戰,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與那些開國功臣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大家在後來對李世民比較支持,尤其是尉遲恭等老將,更是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在後來玄武門之變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正因為李世民得民心,所以即使經過玄武門這樣殘忍的政變獲得勝利,最後也沒有人反對他,除了李建成舊部羅藝出來造反一下,其餘大臣還是紛紛歸順李世民,就連魏徵這種級別的人物,也乖乖歸順李世民,可見李世民多麼得民心。

要是換一個人,估計經過這樣的政變,很難恢復穩定,必然會有很多人打著各種各樣討伐的旗幟對其進行討伐,畢竟古代對於爭奪皇權的正義性還是看得比較重。

2、李世民善於用人

玄武門之變中的主要人物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大臣,都是一路追隨李世民的,李世民懂得每個人的優缺點以及利益關心點,巧妙知人善用,讓大家發揮自己的優點。

此外,李世民還去給遠在邊疆手握重兵的李靖與徐茂公兩人帶話,希望兩人支持自己,雖然歷史資料上沒有明確記載兩人支持李世民,但是從後來的種種事實來看,兩人已經默許。

李世民就是這樣有魄力,哪怕玄武門之變前夕,杜如晦與房玄齡遲遲不願出來與大家匯合,李世民也不著急,他派尉遲恭帶著劍去請兩人前來,兩人見此陣勢,立即跟隨尉遲恭前往。



試想當時李世民要是稍微猶豫一下,估計杜如晦或者房玄齡就會洩密導致整個事件失敗,所以說李世民在用人方面確實很厲害,他能夠清楚知道人的優缺點,知人善用,巧妙利用人性對不同的人進行制約,讓其最後只能好好聽從李世民的安排。

3、果斷堅決

李世民是一個果斷堅決的人,他決定的事情就一定果斷處理,不像李建成那樣猶豫不決,魏徵多次提醒建議李建成要對李世民下手,可是李建成一直沒有下手,在猶豫不決,才導致李世民養精蓄銳,有充足時間策劃玄武門之變,最後將李建成一舉拿下。

成大事者都應該果斷一些,很多時候時間決定了機遇,一旦猶豫不決錯過最佳時機,想要再次得到機會,就十分困難,更何況有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過永遠也無法找回。


結語

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較量,一直都是研究唐朝歷史的一個十分具有爭議的話題,我們繞不開,也很難完全搞清楚當時雙方的真實想法與實際情況,畢竟很多記載已經不復存在,我們只能從歷史碎片中窺探到當時一些點滴!



嗔痴歷史觀



其實在玄武門之變以前,基本上李世民的勢力是要比太子李建成強的,準確來說只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李建成的勢力才對李世民開始佔據上風,因為當時李世民幾乎被架空了。

接下來宋安之先來說說雙方實力對比的演變過程。

李世民因為功勞太大,唐高祖李淵封其為天策上將,自置天策府,和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差不多,可以正大光明的招攬人才。

在玄武門之變以前,站隊李世民的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張公謹、公孫武達、李孟嘗、高士廉、秦叔寶、程知節、屈突通等等。

外援則是洛陽張亮和幽州王君廓。

太子李建成在擁有齊王李元吉支持下,自己的支持者是:薛萬徹和馮立等,還有李元吉派系的謝叔方。

外援則有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和河北的前宮千牛李志安。

認真來說雖然太子李建成是法定的儲君,所以很多人圍繞在他身邊支持他。但秦王李世民畢竟是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在南征北戰過程籠絡了不少人才,對比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個聯盟,他都穩佔上風。

當然這一切在玄武門之變前夕發生了變化,因為李世民勢力太大,李淵開始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來打壓李世民。

於是武德後期的大戰役統帥,李淵開始有意起用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擔任,刻意不用李世民。

發展到玄武門之變前夕,齊王李元吉負責抵禦突厥犯邊,是“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是要藉著這個機會奪取李世民的秦王府精銳,來架空李世民。

而在此之前,太子和齊王就公開招降李世民派系之人,拉攏好了就不說了,拉攏不成,就陷害。比如說將尉遲敬德下獄,還有將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頂級謀士逐出秦王府。

所以說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和齊王的勢力才開始穩壓李世民,因為李世民已經處於被架空的邊緣。不過李世民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趁自己還沒有被徹底架空,號召舊部,孤注一擲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宋安之


其實有一個很尷尬的點,就是李淵上位不是上古時期,歷史已經發展到了唐朝,並且李淵也不是文盲,他不僅會看兵法,也會看史書。這樣一來,例朝歷代關於太子的抉擇上,也多少會給李淵不少啟發。所以李淵能立李建成,並且在平隋的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改立李二,證明李建成既不是智障,更不是無能之輩。

而李建成手下的能人也不少,我們熟悉的魏徵就在李建成麾下,以魏徵的知名度,大家也知道他不是那種會為了權勢去擇主的人吧。所以李建成能在太子位上堅挺許多年,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而在李二蠢蠢欲動時,反而是李建成空有權勢,與李二相比卻缺乏一定的軍功,所以李建成要做的就是找準機會為自己“撈”一些功績。

因此,在玄武門政變之前,李建成已經皆盡能力在鎮壓劉黑闥的叛亂中發光發熱,但李二身上又一個閃光點是李建成怎麼也比不了的,就是李二每逢攻破一座城池後,他關心的根本不是財寶和底盤,而是去搜尋城中的人才。李二本身也是個個人魅力不小的人,所以在征戰的多年期間自己收了不少人才,也在長年期間,培養出了一支專屬於秦王的尖銳勢力集團。

所以當李淵意識到這個二兒子根本沒有輔佐大哥的意思時,已為時已晚。

玄武門是盡出皇宮的要道,在這裡生事的話能編不少的段子。我們可以認為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妒忌李二要殺死這個弟弟,也可以認為李二憋不住了,什麼大哥、弟弟、父親都不放在眼裡,無論怎樣,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宣佈下線,李淵也慢慢宣佈退位,大唐盡歸李二之手。

所以,李二的勢力或許比不上李建成,但李二懂得收買人心,審時度勢,單純這兩點就夠李建成學半輩子了。



邏輯文史游


看似屬於李建成的狂歡,倒不如說是為李世民奠基。

實力只是相對而言,勢力的大小也要視情況而定,但是政治鬥爭,除了明奪,當然離不開志智取,李建成實力確實強,但是呢?李世民一點也不孬,而且很顯然,在整個朝政之中,李建成的擁護者顯然更多,勢力範圍也更廣,但是絕大部分取決於他本身太子之位的威望。

整個朝廷之中的太子皇權之爭,也就相當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看似李建成擁有諸多優勢,但是這些優勢也可以轉瞬即逝,只要李建成發生意外,所有人就會瞬間倒戈,而李世民則不一樣,由於他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且手握重兵,早年為整個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當然少不了擁護者與支持者,而這些人更多的是共患難,生死與共的兄弟。

當時的玄武門之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李建成本來勢力範圍很大,但是他還是對李世民不放心,畢竟如果即使自己取得了皇位,但如果不拿回李世民手中的軍權,也會有很大的潛在威脅,所以以期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李建成終究還是對李世民首先下了手。其實本來對於太子之爭,李淵自然是心知肚明,只要鬧得不太過分,也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但怪就怪在李建成太貪心,也太不自信了。

其實當時的李建成在拉攏自己的勢力範圍的同時,也和李元吉犯下大錯,晚年的李淵,為了彌補前半生的缺憾,自然也在眾多嬪妃面前,亂花漸欲迷人眼,所以為了進一步擴大李家皇室的天下,也主動扛起子孫滿堂的重任,與眾多嬪妃生下小王子,但是這些嬪妃娘娘們肯定知道,將來的天下肯定是會掌握在太子李建成,或者是秦王李世民手中,所以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前途,也就提前想辦法與這兩位攀附關係,李建成當然比較好說話,而且李建成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當然也樂意與這些貴妃娘娘們打好關係,而且還時不時的拿金銀珠寶賄賂她們,李世民則不然,他有自己的謀劃與打算。

李世民越是安靜,李建成就越是恐慌,畢竟軍權都掌握在李世民手中,只要自己的父親不在了,那麼後果可想而知,所以李建成打算和李元吉兩人,主動出擊,合謀削弱李世民的兵權,當時正好趕上突厥入侵,所以李建成也就藉此機會向父親諫言,認為應該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一來可以藉機表現,二來當然是變相從李世民手中要兵權,對於李建成的這點心思,李世民當然明白,自然是不肯輕易妥協的,這樣一來,李建成又找到了機會,他就趁機向自己的父親表明心意,說李世民此舉顯然是有想要造反的嫌疑。

當時李淵面對李世民與李建成太子之爭,確實有點燒腦頭大,所以李淵也就召見李世民詢問此事,但是李世民當然不會輕易認輸,而且反將了李建成一軍,藉著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嬪妃們的關係,李世民告訴自己的父親,說李建成他們穢亂後宮,這可得了,李淵當然接受不了這一現實,所以也就最終決定第2天與李世民,李建成當庭對峙。

怎麼說?李建成對於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意外,所以也正想著第2天一舉拿下李世民,但是哪裡想到,第2天事情的變化讓李建成更懵了,第2天一大早,李世民派出的將士們,就已經埋伏在了李建成李元吉所出現的必經之路,等到二人剛一露頭,李建成就已經被提前殺死,而李元吉反應過來之時,也為時已晚,只能對李世民聽之任之。

而此時的李淵,顯然對於這件事毫不知情,正在此時,渾身是血的尉遲敬德闖了進來,李淵大驚失色問道:外面究竟發生了何事?接下來尉遲敬德也就一五一十稟告了李淵,太子李建成造反被秦王李世民一舉拿下,此時的李淵儘管知道這其中有變故,但是事已至此,不將皇位傳給李世民,又能給誰呢?


歷史紅塵


兩方勢力也不能說是差距很大吧,李建成只是多了一個父親李淵的支持和太子的頭銜,其他的地方和李世民也相差不大。



比如,李建成可以光明正大的招攬人才,李世民也可以;再比如李建成這方有人支持,李世民那方也有。

當然,玄武門之變前夕如果沒有一個叫王晊的人,那麼接替李淵位置的就不是李世民了,而是李建成。

所以,我感覺李世民能夠在玄武門之變上取勝有以下兩個原因:

  • 王晊的情報是一方面

王晊其實是李世民安排在李建成身邊的眼線,他在李建成的東宮擔任更丞一職 。



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的計劃是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

並且李建成的計劃也算是成功了一半,因為他曾經去收買過尉遲恭,但是卻被拒絕了。

李建成被拒後便開始誣陷尉遲恭,最後還是由李世民再三請求李淵,尉遲恭才得以倖免。

除尉遲恭之外,李建成還誣陷了秦王府的程咬金、房玄齡和杜如晦。

又譖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出為康州刺史。又以金帛誘右二護軍段志玄,志玄不從。建成謂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憚者獨房玄齡、杜如晦耳。”皆譖之於上而逐之。《資治通鑑》

所以,李建成也算是控制了李世民的兵馬,那他之後的步驟自然就是暗殺李世民了。



但是讓李建成沒想到的是;他的計劃早就被王晊告訴給了李世民。

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資治通鑑》

正是因為有王晊,李世民才能明白李建成那一方的進度,才能掌握先機。

  • 第二個原因就是李世民掌握先機後,先下手為強。

世人都說李世民弒兄逼父是他人生的一個汙點,但我不這麼認為。

當時的李世民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況了,如果李世民不殺李建成,那死的肯定是自己。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李世民在玄武門外一箭射死李建成這一事件。



當然,雖說李世民當時是佔盡了先機,但是他當時在玄武門外的情況也是異常危險,差點也被李元吉的箭射死。

總之,李世民能取勝,可能有運氣這一因素,但是和他前期的佈局有著重要的聯繫,就比如那位被他安排在東宮的王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