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揣摩別人不到位,那是你不懂自己:給你三個建議,正確認知自我

01

有一次,鄰居阿姨來串門,說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公務員,可是現在卻想辭職。

原來,他一進機關,就當了一把手的文字秘書,成了全單位的“筆桿子”,剛開始雖然對寫公文材料不熟悉,但有辦公室主任手把手地教他,倒也比較輕鬆。可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年,局長和主任都調到了其他單位,新上任的局長卻對他寫的東西不滿意,這時他認為自己還沒摸到局長的心思,所以下筆之前努力揣度領導的心思,話都寫的特別漂亮,但仍然得不到新局長的認可。

於是,這個人就認為是領導“難伺候”,正巧機關裡盛傳,新局長決定換掉他,讓別人負責寫材料,於是讓他有了辭職的念頭。

揣摩別人不到位,那是你不懂自己:給你三個建議,正確認知自我

02

現實中有很多人願意去揣度別人的心思,他們認為只要掌握了別人的心理,就能對症下藥。

但在這之前,我們是否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呢?一味迎合,並不等於能夠百分之百達到別人的要求。在不瞭解自己的前提下去迎合對方,只能算是形式上,卻不能把握人家的實質。

比如,前兩年炒的很火的“黃太吉”煎餅,如今卻銷聲匿跡,陷入了倒閉的危機。細想起來,黃太吉的失敗就在於一味迎合消費者的感官刺激,營銷做得無比漂亮,在“網紅經濟”的包裝之下,很快取得了知名度。但是他們忽略了根本的一條:自己買的是食品,消費者的最終訴求是食品的質量和品位,感官刺激可以維持一時,但卻無法可持續發展。而客觀條件更是瞬息萬變,人的訴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揣摩別人不到位,那是你不懂自己:給你三個建議,正確認知自我

03

阿姨的孩子在高人指點之下,終於知道了自己的材料為什麼不受領導認可。原來,前任領導的風格喜歡材料寫得氣勢磅礴,所以這之前,他的材料寫的“大而空”。

新上任的領導基層出身,他的材料喜歡言之有物,擺數據,講事實,雖然孩子在這方面也在努力達到局長的要求,但擺出的數據和現實脫節,掩蓋了真正的問題。她的孩子聽取了別人的建議,大搞調查研究,之後寫出來的材料,有理有據,邏輯清晰,慢慢獲得了新領導的認可。

所以,只有正確的自我認知,才能夠正確理解別人的意思。通常來說,自我認知有幾大層次:

不清楚自己不知道的;

不清楚自己知道的;

清楚自己知道的;

清楚自己不知道的;

我想,大多人都是在最低端的狀態,既不清楚自己的短板,又不清楚自己的優勢何在,對自己的能力和認知程度,是不甚清晰的。

揣摩別人不到位,那是你不懂自己:給你三個建議,正確認知自我

04

自我認知說到底就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差距在那裡,就要有步驟地去挖掘自我。

第一步,多學、多聽、多問

如果你無法靠自身瞭解你自己,別人就是你最好的老師。旁觀者清,你的優勢和劣勢,你的脾氣秉性。和你朝夕相處的同事或朋友是最瞭解你的,當然也包括你的家人。多向他們徵求建議,不斷完善自己,你就能間接認知自我的價值。

第二步,學會覆盤

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很少人知道自己是怎樣把工作做成的,幾乎沒有人去想自己工作的邏輯,大多數人都是以結果定輸贏。實際上,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辦好,也不可能把每件事都辦砸,這中間的差別,就取決於你做這件事的邏輯。

無論是辦好的還是沒有辦好的,我們都要在這之後覆盤,把自己當時做事的思路理清楚,當時你先做了什麼,後做了什麼,怎樣做計劃安排的。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在成功的事情當中獲得正確的經驗,也可以從沒有成功的事情上找到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通過正反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自然就找到自我思維的優勢和漏洞。

第三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

自我認知的目的在於自我提升,在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中,我們最後還要總結可以採用的學習方式,即自己擅長哪種方式來歸納總結,用什麼方式學習進步比較快?無意識的學習,自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理想的人生都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成長都是在自我認知中實現的,找到了自我,你就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