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娜扎主持现场

01

娜扎的英语真的配不上她的颜


昨天热搜中“娜扎英语”有点令人惊讶,大家对明星的高标准、严要求总是好的,分析此事舆论火爆的原因,不外乎这三点:

1、粉丝看明星都是戴着放大镜。

娜扎实在光鲜亮丽,作为女人,我也很欣赏她的颜。作为一个高颜值的明星,光环之下小缺点很容易被放大。

说英语比较别扭,说的时候表情不放松,大家就会觉得很意外、很失望。


2、因爱生怨,爱之深,则责之切。

粉丝对娜扎的爱如同父母对孩子一样,对这样看似完美的女明星出现了太明显的瑕疵,当然是“零容忍”。

3、粉丝都希望更多地保护爱豆。

有些粉丝抱怨她的英文不好,还有些粉丝是认为她没有规避自己的短板,明明可以继续当不说话的花瓶,“不要说话,美美的就好了”,为什么要出洋相?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娜扎主持现场

02

娜扎的错误不在英语,而在不专业,还不敬业


娜扎的英文不够完美又怎样?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人,然而,好歹是一个明星,好歹要在一个重要的公开场合主持,基本的专业精神还是要有的吧?

而娜扎现场的表现确实太差强人意,专业、敬业程度都远远不够。

不仅仅是英语的发音和语调问题,而是她根本不熟悉,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奖项也念的不连贯,明显没有提前练习。

如果她能坦然地、自信地、流利地说出来,就算发音不够标准、语调不够地道,还是会感觉不一样。


有人会说她提前不知道谁会得奖,但是至少可以先把入围的名单都记一下、奖项的英文名称背一下,获得这些信息并不难吧?

今天,娜扎对此事进行了澄清。可是很遗憾,她避重就轻地说现场太热闹,她不知道自己的声音那么大。如果声音小就能掩盖英文既不流利也不标准的问题了吗?

事前不好好准备、事后不能好好反省,都体现了不专业和不敬业。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娜扎生活照

03

娜扎的被嘲不是个人的事

这一次,娜扎背后的团队对这件事一定是要承担责任的, 原因至少有两个:

一是对她出席什么样的场合缺乏理性的评估与判断,没有把问题扼杀在源头。

如果知道娜扎的英文水平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完全可以不接这个主持的活,何必要去露怯呢?


二是对她现场的英文主持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

这种情况,团队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既然有计划出席国际场合,英语就要早早地学起来。

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有人负责台前,有人负责幕后。

那些需要在台前表演的同事,一定需要幕后的同事的编剧、服装、道具、导演等支持。

一个人可以靠自己的优秀成功,但若是想不断地获得成功,就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娜扎生活照

04

从平凡到专业就只有两个字:预演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生总有起起落落,职场中会遇到风风雨雨,如何让自己不断迭代?如何让团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两个字:预演

预演的英文是rehearsal,可以翻译成排练、彩排。但在职场中,预演是最贴切的。


职场如舞台,台上一分钟,永远都需要台下的十年功。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我的前半生》贺涵指导罗子君

《我的前半生》中,贺涵在指导初入职场的罗子君时,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实战之前,必须预演。

那时候的子君,完全没有白领通勤的经验,穿着高跟鞋去挤地铁,鞋被挤掉了,早高峰又打不到车,无比狼狈地去上班。

贺涵让她换上适合挤地铁的衣服和鞋,并不理会她关于第一天上班不熟悉路线的解释。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我的前半生》贺涵指导罗子君

确实,在老板看来,这些都不是理由。作为员工,有义务提前熟悉上班的路线,没有理由因为不熟悉上班路线而迟到。

那么如何预演呢?一是态度,二是方法


首先,预演需要端正的态度。

1、事事皆可预演。

面试、相亲、答辩、演讲,是不是都可以预演?

研讨会、汇报会、产品发布会、年会,是不是都需要预演?

人生呢?如果将人生拆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看,也是可以预演的。

如果你的预演目标是成功人士,那么你就会习惯地按照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行动。

2、人人皆可预演。

有人说,我又不是演员、我又不是项目经理、我又不是领导,有什么必要预演?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尝试将未来的梦想在当下落地。会不会是一件很精彩的事?

预演时最好多一点想象力,才可以设置出更多的场景,预演更全面。

3、时时都能预演。

预演不只是在战时,也不只是在重要关头的前夕。

预演是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思维。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第二次也很美》安安在提交创意的路上

正在热播的《第二次也很美》中,王子文饰演的安安虽然婚后没有工作,但她一直坚持把动漫的创意用录音笔录下来,在遇到漫画大师挑选合作者的时候,她积累的创意就厚积而薄发被挑上了。

养成了预演的思维,一定能比别人多看几步,想得更长远。

其次,预演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

1、尊重科学、专业规范的操作预演

尊重科学的前提是尊重事实,专业的打磨需要更符合标准。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汤唯《色戒》剧照

演员经常需要扮演一些和自身生活无关的角色,如汤唯被李安选中扮演《色戒》中的王佳芝之前,为了更符合人物特征,去学习苏州评弹、打麻将、穿旗袍和上海口音。


同时还接受了李安的魔鬼式训练三个月才正式出演。


而科技研发中,就更需要基于科学,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奔腾年代》冯仕高强行让大家提速试验

《奔腾年代》中,常汉卿他们每天都在为奔腾号的试车而努力,试车就是一种预演。


而冯仕高,就是因为在预演中不讲究科学,盲目贪功,不切实际地要求把车速提高到一个不可能的数字,导致了试车过程中出现严重事故,他本人也因此伤残。


常汉卿也着急,但他依然本着严谨的治学精神、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研制出高速电力机车。


涉及到试验操作的预演,不能蛮干,一定要以科学为依据,标准规范,方能体现专业性。

2、发挥想象力、高效轻松的心理预演

心理预演既是挖掘潜能的工具,更是一种运用想象力的高效工作方法,尽量多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境,在脑海中假设自己的最佳应对或处理方式。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阿图尔·施纳贝尔CD封面

擅长演奏贝多芬作品的著名钢琴家阿图尔·施纳贝尔只学了七年钢琴,他并不喜欢练钢琴,很少在钢琴键盘上长时间练习。


当被问到练钢琴的时间与其他音乐会钢琴演奏家相比为什么会那么少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用大脑在练。”

这种身心合一的心理预演,早已成为钢琴练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记得第一次用英语主持大型全球会议时,我已经多年没有开口讲过英语,心里根本就没有底。


但作为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上网找了能找到的很有限的英文主持词,照葫芦画瓢地写好了主持稿,之后在大脑里想象一下当时领导或参会人员可能会问的问题,并组织好英文在心里默默回答。


后来主持的效果误让别人以为我经常组织英文会议。

英文的流利并不是语言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切换。运用大脑去演练,正是一种强迫大脑快速进入英语思维的最佳方式,也是应对大型英文场合的最快途径。

心理预演能够充分调动一个人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目标可视化,将过程细节化、将方法情景化,更容易走向成功。

3、工匠精神、专注细节的技能预演

苹果产品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这与产品发布会上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那精彩绝伦的演讲有关密切的关系。

在台上达到最佳呈现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重复甚至是“残酷”的一次次排练:明明清清楚楚地知道要说什么,还是要练习再练习。

乔布斯认为,不能把任何事情当做是理所当然的。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乔布斯苹果产品发布会

有一次,苹果团队为了一段5分钟的演示,准备了几百个小时。乔布斯不断练习直到熟悉每一张幻灯片、每一次演示、每一个关键词、每一次停顿。


所有领域出类拔萃的人都曾经通过不间断的刻意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复盘、不断地吸收新东西再内化。

预演需要的工匠精神更需要高强度的投入,只有钻进去,才可能把握每个细节。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为英语,而是缺少这种能力……

《红楼梦》经典剧照:宝黛共读《西厢记》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演活了多少人心目中的林妹妹,被剧作家曹禺称赞:从梅兰芳到现在,我看过十几个林黛玉,以这个为最好。


当年的陈晓旭,为了得到这个角色,她熟读两遍《红楼梦》,并做了详细笔记,在没被选上之前就已经预演了。


参加红楼演员集训和拍摄时,她也特别投入,有一次演完葬花的片断之后,她一直沉浸在惆怅的情绪中出不来,一个人哭了很久。


只有对内容深入研究、对细节严苛、对过程投入,才是有意义、有效果的预演。

在我们无法预知结束的人生中,多一些预演,少一分担心,一定会走得更顺利。


—— END ——

(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