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娜扎主持現場

01

娜扎的英語真的配不上她的顏


昨天熱搜中“娜扎英語”有點令人驚訝,大家對明星的高標準、嚴要求總是好的,分析此事輿論火爆的原因,不外乎這三點:

1、粉絲看明星都是戴著放大鏡。

娜紮實在光鮮亮麗,作為女人,我也很欣賞她的顏。作為一個高顏值的明星,光環之下小缺點很容易被放大。

說英語比較彆扭,說的時候表情不放鬆,大家就會覺得很意外、很失望。


2、因愛生怨,愛之深,則責之切。

粉絲對娜扎的愛如同父母對孩子一樣,對這樣看似完美的女明星出現了太明顯的瑕疵,當然是“零容忍”。

3、粉絲都希望更多地保護愛豆。

有些粉絲抱怨她的英文不好,還有些粉絲是認為她沒有規避自己的短板,明明可以繼續當不說話的花瓶,“不要說話,美美的就好了”,為什麼要出洋相?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娜扎主持現場

02

娜扎的錯誤不在英語,而在不專業,還不敬業


娜扎的英文不夠完美又怎樣?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百分百完美的人,然而,好歹是一個明星,好歹要在一個重要的公開場合主持,基本的專業精神還是要有的吧?

而娜扎現場的表現確實太差強人意,專業、敬業程度都遠遠不夠。

不僅僅是英語的發音和語調問題,而是她根本不熟悉,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往外蹦,獎項也念的不連貫,明顯沒有提前練習。

如果她能坦然地、自信地、流利地說出來,就算髮音不夠標準、語調不夠地道,還是會感覺不一樣。


有人會說她提前不知道誰會得獎,但是至少可以先把入圍的名單都記一下、獎項的英文名稱背一下,獲得這些信息並不難吧?

今天,娜扎對此事進行了澄清。可是很遺憾,她避重就輕地說現場太熱鬧,她不知道自己的聲音那麼大。如果聲音小就能掩蓋英文既不流利也不標準的問題了嗎?

事前不好好準備、事後不能好好反省,都體現了不專業和不敬業。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娜扎生活照

03

娜扎的被嘲不是個人的事

這一次,娜扎背後的團隊對這件事一定是要承擔責任的, 原因至少有兩個:

一是對她出席什麼樣的場合缺乏理性的評估與判斷,沒有把問題扼殺在源頭。

如果知道娜扎的英文水平在短時間內無法提升,完全可以不接這個主持的活,何必要去露怯呢?


二是對她現場的英文主持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持。

這種情況,團隊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既然有計劃出席國際場合,英語就要早早地學起來。

日常工作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有人負責臺前,有人負責幕後。

那些需要在臺前表演的同事,一定需要幕後的同事的編劇、服裝、道具、導演等支持。

一個人可以靠自己的優秀成功,但若是想不斷地獲得成功,就要依靠團隊的力量。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娜扎生活照

04

從平凡到專業就只有兩個字:預演

古人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人生總有起起落落,職場中會遇到風風雨雨,如何讓自己不斷迭代?如何讓團隊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只有兩個字:預演

預演的英文是rehearsal,可以翻譯成排練、彩排。但在職場中,預演是最貼切的。


職場如舞臺,臺上一分鐘,永遠都需要臺下的十年功。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我的前半生》賀涵指導羅子君

《我的前半生》中,賀涵在指導初入職場的羅子君時,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實戰之前,必須預演。

那時候的子君,完全沒有白領通勤的經驗,穿著高跟鞋去擠地鐵,鞋被擠掉了,早高峰又打不到車,無比狼狽地去上班。

賀涵讓她換上適合擠地鐵的衣服和鞋,並不理會她關於第一天上班不熟悉路線的解釋。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我的前半生》賀涵指導羅子君

確實,在老闆看來,這些都不是理由。作為員工,有義務提前熟悉上班的路線,沒有理由因為不熟悉上班路線而遲到。

那麼如何預演呢?一是態度,二是方法


首先,預演需要端正的態度。

1、事事皆可預演。

面試、相親、答辯、演講,是不是都可以預演?

研討會、彙報會、產品發佈會、年會,是不是都需要預演?

人生呢?如果將人生拆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看,也是可以預演的。

如果你的預演目標是成功人士,那麼你就會習慣地按照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去行動。

2、人人皆可預演。

有人說,我又不是演員、我又不是項目經理、我又不是領導,有什麼必要預演?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嘗試將未來的夢想在當下落地。會不會是一件很精彩的事?

預演時最好多一點想象力,才可以設置出更多的場景,預演更全面。

3、時時都能預演。

預演不只是在戰時,也不只是在重要關頭的前夕。

預演是一種理念、一種習慣、一種思維。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第二次也很美》安安在提交創意的路上

正在熱播的《第二次也很美》中,王子文飾演的安安雖然婚後沒有工作,但她一直堅持把動漫的創意用錄音筆錄下來,在遇到漫畫大師挑選合作者的時候,她積累的創意就厚積而薄發被挑上了。

養成了預演的思維,一定能比別人多看幾步,想得更長遠。

其次,預演必須遵循科學的方法。

1、尊重科學、專業規範的操作預演

尊重科學的前提是尊重事實,專業的打磨需要更符合標準。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湯唯《色戒》劇照

演員經常需要扮演一些和自身生活無關的角色,如湯唯被李安選中扮演《色戒》中的王佳芝之前,為了更符合人物特徵,去學習蘇州評彈、打麻將、穿旗袍和上海口音。


同時還接受了李安的魔鬼式訓練三個月才正式出演。


而科技研發中,就更需要基於科學,來不得半點弄虛作假。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奔騰年代》馮仕高強行讓大家提速試驗

《奔騰年代》中,常漢卿他們每天都在為奔騰號的試車而努力,試車就是一種預演。


而馮仕高,就是因為在預演中不講究科學,盲目貪功,不切實際地要求把車速提高到一個不可能的數字,導致了試車過程中出現嚴重事故,他本人也因此傷殘。


常漢卿也著急,但他依然本著嚴謹的治學精神、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研製出高速電力機車。


涉及到試驗操作的預演,不能蠻幹,一定要以科學為依據,標準規範,方能體現專業性。

2、發揮想象力、高效輕鬆的心理預演

心理預演既是挖掘潛能的工具,更是一種運用想象力的高效工作方法,儘量多設想可能出現的情境,在腦海中假設自己的最佳應對或處理方式。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阿圖爾·施納貝爾CD封面

擅長演奏貝多芬作品的著名鋼琴家阿圖爾·施納貝爾只學了七年鋼琴,他並不喜歡練鋼琴,很少在鋼琴鍵盤上長時間練習。


當被問到練鋼琴的時間與其他音樂會鋼琴演奏家相比為什麼會那麼少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我用大腦在練。”

這種身心合一的心理預演,早已成為鋼琴練習的重要方式之一。

記得第一次用英語主持大型全球會議時,我已經多年沒有開口講過英語,心裡根本就沒有底。


但作為一個執行力很強的人,上網找了能找到的很有限的英文主持詞,照葫蘆畫瓢地寫好了主持稿,之後在大腦裡想象一下當時領導或參會人員可能會問的問題,並組織好英文在心裡默默回答。


後來主持的效果誤讓別人以為我經常組織英文會議。

英文的流利並不是語言的表達,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切換。運用大腦去演練,正是一種強迫大腦快速進入英語思維的最佳方式,也是應對大型英文場合的最快途徑。

心理預演能夠充分調動一個人的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目標可視化,將過程細節化、將方法情景化,更容易走向成功。

3、工匠精神、專注細節的技能預演

蘋果產品為什麼如此深入人心?這與產品發佈會上蘋果的靈魂人物喬布斯那精彩絕倫的演講有關密切的關係。

在臺上達到最佳呈現效果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重複甚至是“殘酷”的一次次排練:明明清清楚楚地知道要說什麼,還是要練習再練習。

喬布斯認為,不能把任何事情當做是理所當然的。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喬布斯蘋果產品發佈會

有一次,蘋果團隊為了一段5分鐘的演示,準備了幾百個小時。喬布斯不斷練習直到熟悉每一張幻燈片、每一次演示、每一個關鍵詞、每一次停頓。


所有領域出類拔萃的人都曾經通過不間斷的刻意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並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不斷地練習、不斷地覆盤、不斷地吸收新東西再內化。

預演需要的工匠精神更需要高強度的投入,只有鑽進去,才可能把握每個細節。

娜扎被嘲真的不是因為英語,而是缺少這種能力……

《紅樓夢》經典劇照:寶黛共讀《西廂記》

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演活了多少人心目中的林妹妹,被劇作家曹禺稱讚:從梅蘭芳到現在,我看過十幾個林黛玉,以這個為最好。


當年的陳曉旭,為了得到這個角色,她熟讀兩遍《紅樓夢》,並做了詳細筆記,在沒被選上之前就已經預演了。


參加紅樓演員集訓和拍攝時,她也特別投入,有一次演完葬花的片斷之後,她一直沉浸在惆悵的情緒中出不來,一個人哭了很久。


只有對內容深入研究、對細節嚴苛、對過程投入,才是有意義、有效果的預演。

在我們無法預知結束的人生中,多一些預演,少一分擔心,一定會走得更順利。


—— END ——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