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有朋友在问,金庸先生为何会把朱长龄和武烈这样的名门之后,写成反派?实际上不只是朱长龄和武烈。我们看小说就会发现,在张无忌带杨不悔去昆仑山找杨逍的一路上,到他掉入昆仑仙谷练得“九阳神功”之前,金庸先生是用了整整两回的篇章(连载时是八回),来写张无忌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这一路上是让张无忌看清了,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所谓名门正派,其实尽都是一些恩将仇报和唯利是图的卑鄙小人,反倒是被他们蔑称为邪魔外道的明教中人,行径更为光明正大。这段情节的安排,实际上也蕴含有金老的两层用意。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一.张无忌前往西域一路上的经历,让他看清了所谓名门正派之人真正的嘴脸。

我们先可以来回顾一下,张无忌在带杨不悔去昆仑山找杨逍的一路之上,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纪晓芙临终前,托付张无忌带着杨不悔去昆仑山的坐忘峰找杨逍,在路上张无忌先是埋了被金花所杀的胡青牛和王难姑夫妇,还得到了王难姑所著的《毒经》。但是两人尚未走出凤阳,就被几个人抓了起来,这些人竟还准备把他们俩宰来吃。抓他们的共有五人,一个是崆峒派的简捷,另外是华山派的薛公远和他两个同门,这四个人都是当日被金花打成重伤,在蝴蝶谷张无忌给治好的。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张无忌听说这些人要吃他们,知道已然无幸,狂怒之下,好生后悔,后悔当初实不该救了这几人的性命,哪料到人心反复,到头来竟会恩将仇报。但更令张无忌想不到的是,这五人中竟有一人想要放了他们,但这人却不是跟简捷和薛公远那样,出身于名门正派,而是明教的徐达。原因就是徐达认为在江湖上行走,如此欺侮弱小,会叫天下好汉笑话。徐达的形象,立时就跟这几个身出名门正派,饿起来却可不顾道义,无视恩义的小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后虽然是张无忌用毒菌毒死了简捷和薛公远几人,但徐达依然带着朱元璋等人赶来,并对他诸多照顾。这让张无忌开始思量明教中人,并非传言中的那般坏,名门正派的弟子反而更有不仁不义之徒。

张无忌却想:“太师父一再叮嘱,叫我决不可和魔教中人结交。可是常遇春大哥和这位徐大哥都是魔教中人,比之简捷、薛公远这些名门正派的弟子,为人却好上百倍了。”他对张三丰向来敬服之极,然从自身经历想来,却觉太师父对魔教中人不免心存偏见。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四回》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告别徐达等人之后,张无忌带着杨不悔一路西行,路上又碰到了昆仑派的弟子詹春在追杀苏习之。追杀的原因,竟是苏习之路过刚好看了几眼何太冲练剑,何太冲便小题大做,派出六名弟子,千里追杀,终于落到詹春和苏习之两败俱伤。通过此事我们便能看出,作为昆仑一派掌门的何太冲,其心胸有多狭隘。事情还远未止于此,之后张无忌出手解了詹春和苏习之的剧毒,跟随他们到了昆仑派,张无忌又经历了一次被恩将仇报,差点丧命的旅程。

何太冲的小妾被班淑娴下毒,中了金银双蛇的剧毒,何太冲竟派人抓来了八位名医来救治,幸亏张无忌出手救了他的小妾,这八个人才没死在昆仑派。可是张无忌救了他的小妾一命,何太冲不但不心怀感谢,竟还想从张无忌身上逼问出金毛狮王的下落,夺取屠龙刀,更是在被班淑娴的压迫下,为保活命,要杨不悔喝下毒酒。张无忌一时心软,选择喝毒酒,却见何太冲等人竟然始终冷漠,再次后悔自己的救人之举。

张无忌心中冰凉:“这几人的性命是我所救,我此刻遇到危难,他们竟袖手旁观,连求情的话也不说半句……”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四回》

结果,张无忌假借让他小妾吃了毒药的谎言,胁迫何太冲带他们闯出昆仑派。但出逃后在告诉何太冲,他的小妾并未中毒的真相时,却又险被他打死,幸亏杨逍及时相救,才捡回一命。这前后几个小情节,金庸先生就将何太冲那心胸狭隘、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的小人形象,给勾画了出来。

何太冲听了妻子讥刺之言,满脸通红,抓住张无忌后颈,往外丢出,喝道:“小杂种,见你的爹娘去吧!”这一下使上了真力,将他头颅对准了山边的一块大石摔去。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四回》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假如说张无忌前面所遇到的,像简捷和薛公远这些人,只是崆峒派和华山派的门下弟子,或许还能说他们仅是那些名门正派门下,为数不多的一两个害群之马而已,但是像何太冲这样的掌门人,竟也是一样的无耻之徒,那么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其内在有多腐烂和肮脏,就已可想而知了。

这点从金庸先生用“当道时见中山狼”这句话,来作这其中一回的篇章之名,其实也能看出。金老这是在强调像何太冲等这样出身名门正派,却往往恩将仇报的“中山狼”,那已是随时随处都可见。因此在回到问题中所说的,金老为何会用朱长龄和武烈这样的名门后代写作反派,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二.无论是何太冲等人,还是朱、武二人,金庸先生都是将他们作为反面教材,来衬托明教的光正,也蕴含有另外的两层用意。

朱、武二人,一个是朱子柳的后人,一个是武三通之子武修文一系的后代,都是当年“南僧”一灯大师一脉门下弟子之后,绝对根正苗红的名门之后。小说中的朱子柳,也是以名门之后自居,看他训斥朱九真时的满嘴仁义道德,听得张无忌都好生佩服,暗想他是非分明,那才是真正的侠义中人。

朱长龄道:“我朱家世代相传,以侠义自命,你高祖子柳公辅佐宣宗皇帝,在大理国官居宰相,后来助守襄阳,名扬天下,那是何等的英雄?哪知子孙不肖,到了我朱长龄手里,竟会有这样的女儿,三个大人围攻一个小孩,还想伤他性命。你说羞也不羞,羞也不羞?”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五回》

当然了,这仅是朱长龄演戏的话而已。不过以名门之后,侠义之辈自居,那即便是从张无忌口中套出了谢逊的下落,要准备去冰火岛夺刀杀人时,言语中都未曾忘记过。自以不杀张无忌,仅将他刺瞎留在冰火岛来表现自己的仁慈,连武烈都在称赞他心地仁善,不失侠义家风,当真是讽刺之极。

隐隐约约听得朱长龄道:“咱们这般用巧计骗他,诱出金毛狮王的所在,说来已有些不该。这小子也不是坏人,咱们杀了谢逊,取得屠龙刀后,将这小子双目刺瞎,留在冰火岛上,也就是了。”武烈赞道:“朱大哥就是心地仁善,不失侠义家风。”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五回》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实际上,金庸先生之所以将这些名门正派之后,描写得这么不堪,其用意主要有二。

第一层用意,比较表面,情节铺垫所需。就是为了让张无忌进一步看清,这些名门正派之人真正的嘴脸,为接下来让他愿意加入“魔教”,担任教主,有更多说服自己的理由。假如没有经历过这一些看清正派面目的事,还有与常遇春、胡青牛、徐达等明教中人所打的那些交道,在张三丰一再的叮嘱下,叫他决不可和魔教中人结交的张无忌,在光明顶一战会不会挺身而出,去救明教都难说,要说让他加入明教,那定是万万不能的。即便他为了救明教众人,答应出任教主,等危机一过,他也会马上与明教撇清关系,就更不要说带领他们去消除与各派的积怨,共同抗元了。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第二层用意,深入一层,旨在渲染小说的历史背景,已经到了天下急需有变的时候。当年蒙古铁骑踏破宋朝雄关,以野蛮的方式入主中原,虽然南北大统,但是落后的游牧民族,采取的民族高压政策的统治,却无疑是对先进的中原文明,带来了一次严重的摧毁。文化不兴,武事被禁,礼崩而乐坏,愚民的政策,逐步促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道德标准,已经到了人所弃之的地步,天下已是急待生变。

金老就是借此以小见大,用武林中人心不古的小故事,去还原当时的这段大历史。而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向来被称为邪魔外道的明教,却始终保持着对光明的追求,紧遵仁义道德的约束。一群被视为恶魔的人,心中却都装着天下苍生,希望还百姓们一个太平和谐的盛世。这就注定了,代表天下苍生发动这场变革,带领仁人志士将蒙人赶回草原,恢复汉人江山的,只能是这群不为小我而为大义的明教豪杰,而不是那帮自诩正道、满嘴仁义,但实际上却是恩将仇报、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卑鄙无耻的名门正派之人。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而明教要成号令天下的领袖,就必须要有人为他们正名,先脱去邪魔外道的恶名,让他们能够名正言顺的替天行道。见识过明教的好,也见识过正派的坏,知道明教乃是被正道所误解,而且天性仁慈有博爱之心,又身拥盖世神功的张无忌,就是最好的人选。

由此可见,金庸先生在这几处情节之上的设计,其用意有多深远。他是以反衬的手法,借名门正派的肮脏与黑暗,去衬托明教行径的光明与正大。当然了,金庸先生也并非是一棒子把所有的名门正派打死,将他们全都定义为反面的教材,张三丰的武当一派,就是这些正派中的正义代表。张无忌之所以有博爱之心,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驱逐蒙元的大志,也是受张三丰影响颇深。还有让正邪结合出身的张无忌,见证过正邪与好坏的颠覆,如此日后号令天下群雄,才能更好的把握分寸,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

从倚天中正派的形象切入,去浅析金庸对小说背景中那段历史的探讨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