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素有樂山大佛雄,榮縣大佛美之讚譽,石刻佛像,四川省自貢大佛寺

榮縣大佛寺景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城區大佛街大佛寺一號,以其雋美而享譽神州,素有"樂山大佛雄,榮縣大佛美"之民間讚譽,為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1956年大佛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待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川南旅遊線上著名的文物旅遊景點和遊覽勝地。

素有樂山大佛雄,榮縣大佛美之讚譽,石刻佛像,四川省自貢大佛寺


唐代名開化寺,後稱大佛禪寺。宋代重修後規模很大,寺門抵今溪岸。據清乾隆黃大本編《榮縣誌》裁:"大佛山在城東一里,唐人刻大佛,與山齊,架殿十層,高四十七丈,闊十五丈。今佛像巍然,而筵楹橫豎,久沒於荒煙蔓草之中。"而清末蜀中名士趙熙編《榮縣誌》載稱,榮縣大佛系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僧人淳德募修,元佑七年(1092)成。但究竟何時所刻目前尚無定論。

素有樂山大佛雄,榮縣大佛美之讚譽,石刻佛像,四川省自貢大佛寺


明末清初寺廟毀於兵火,清嘉慶年間重建。以後時有修繕和擴建,因受地形限制,寺廟只能依山就勢;縮退山門,以大佛為中心向左右兩邊展開,主要由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達摩殿、羅漢堂、藏經樓、方丈室、禪房等殿堂組成。山下遠望禪林,古剎錯落有致。清末民初,寺內香火極為旺盛,鄰近州縣的善男信女,或上朝峨眉山,或下朝寶頂,必經榮縣朝大佛。解放前後,年久失修,寺廟有所損毀。"文革"結束後,國家撥專款全面維修寺廟,廣植樹木。

素有樂山大佛雄,榮縣大佛美之讚譽,石刻佛像,四川省自貢大佛寺


1980年7月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榮縣大佛石窟作為唐代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素有樂山大佛雄,榮縣大佛美之讚譽,石刻佛像,四川省自貢大佛寺


大佛寺,主要由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達摩殿、羅漢殿、藏經樓、禪房、方丈室等組成。1988年重建的大佛護身樓,是仿木仿古重簷歇山式建築,既保護了大佛,又具遊覽價值,逐層登樓近瞻佛容慈顏,從上到下盡觀大佛偉岸雄姿,鳥瞰榮城風貌,眺望遠山近巒。山下遠望禪林,古剎錯落有致。整個建築群體宛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雁,大佛好似端坐在大雁背上,佛寺一體,殊為壯觀。寺內主要景點還有:大肚彌勒(俗稱笑羅漢)、達摩渡江石刻(位於殿西崖壁上刻有一高達5米的達摩像,手持念珠、禪杖,腳踏葦葉,立於洶湧波濤之中,其造型為世所罕見)、嘯臺遊賞(大佛後半山間有一"嘯臺"古蹟,傳說是晉代著名隱士孫登長嘯處)、放翁詩魂、松蔭枕石、白雲深處,榮州碑園、瑤圃休閒等人文景觀。

大佛摩崖造像;寺院內最為著名的大佛摩崖造像,刻於唐代,據康熙年間的《古今圖書集成》記載:"大佛山在城東一里,唐人刻大佛,與山齊"。北宋元豐八年(1085)至元佑七年(1092),僧淳德募修,歷時八年,對大佛進行過大規模的裝修,佛像全身施彩貼金,直至清末民初,仍是"金像巍巍"。大佛依山崖鑿成,刻在高約40米、寬約16米、深14米的敞口敞頂大龕內,頭與山巔齊平,通高36.67米,頭長8.74米,肩寬12.67米,體寬14.6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就高度而言,僅次於樂山大佛,號稱四川第二大佛,是全國第二大石刻佛像,世界第三大石刻佛像。該佛像造型優美,比例勻稱,和服袒胸,雙足踏在座前的兩朵仰覆的蓮花之上,善跏趺(又為端坐)在金剛座上,坐南面北,氣勢雄偉,是一尊摩崖石刻佛裝彌勒造像,俗稱榮縣大佛。大佛頭飾螺髻,臉面略方而豐腴,雙眉間有白毫,鼻高唇厚,兩耳方長,雙手平放膝上,右手撫膝,左手手心向上,掌中有摩尼珠。大佛的頭頂上方有一道石條卷拱護罩,上刻"大開覺路"四字;崖頂上還有磚閣一座,遠看像在戴在大佛頭頂上的寶冠。大佛前有閣樓遮蓋,以使佛身免遭風雨浸蝕,閣樓也是大佛寺的主體建築,把大佛從肩部以下遮得嚴嚴實實。因此,雖然要入寺內仰望才能看到大佛全貌,給瞻仰者帶來不便,但卻保護了大佛佛體不受外來的破壞,至今保存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