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江西宜黄县棠阴古镇

棠阴古镇,位于江西宜黄县城东部的宜水河畔,距县城14公里,为棠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镇四周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镇中桥头镇尾,桥塔相映成趣,古宅鳞次栉比;镇内大街小巷,祠堂各具特色,宅院错落有致,是宜黄县境内惟一明清赣派建筑群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镇。

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江西宜黄县棠阴古镇


棠阴镇是江西省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有着981年的建镇历史。棠阴古镇兴于明初,至清乾年间最为昌盛,"五里长街,商店栉比;十里河埠,商船云集;三万六千烟火,九岭十三巷"便是当时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兴盛的工商业,也造就了棠阴一大批富商和朝廷命官。他们倾其财富,大兴土木,广筑楼台,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明清古建筑群。

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江西宜黄县棠阴古镇


棠阴始名"陂坪"。公元1031年,临川人吴竦携妻邹氏来此肇址定居,并亲种甘棠树于西南通道,且祝曰:"汝茂,吾子孙亦茂。"越数年,其树枝繁叶茂,茂然成荫。吴竦又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民心。后人为纪念吴竦,遂改"陂坪"为棠荫(取甘棠树茂然成荫之意)。现改为棠阴。

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江西宜黄县棠阴古镇


由于棠阴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优质的宜水,所产夏布产量全省居首,夏布产业的兴旺带来了古棠的繁荣。棠阴古镇兴于明初,至清乾年间最为昌盛,"五里长街,商店栉比;十里河埠,商般云集;三万六千烟火"便是当时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兴盛的工商业,也造就了棠阴一大批富商巨儒和朝廷命官。他们倾其财富,大兴土木,广筑楼台,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明清古建筑群。现保存较完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吴家大院、八府君祠、迎恩塔、承恩坊、罗家大院、日字堂、三让遗风、绣花楼"等。

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江西宜黄县棠阴古镇


棠阴镇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名陂坪,后改称棠阴。清代以前属仙七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棠阴镇,建国后属第五区棠阴乡,1985年改称棠阴镇至今。棠阴夏布曾名扬海内外,与万载夏布合誉,素称为江西省近代纺织业中两颗明珠。

2003年7月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景区看点;夏布古会馆:为明清建筑,位于老政府阶下。会馆深60多米,宽30米。馆中有三厅、两厢,原设有收购夏布的客房、办公房和仓库共数十间。当年,下厅为结帐处。史载:洪熙六年(公元1425年),宜黄就有51127匹夏布,以折抵上交税收35789石。可见,当年夏布成了宜黄经济的主要支柱,而棠阴镇设立夏布行漂染坊就有几十家。1939年,省教育厅在棠阴设立“麻织学校”。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纺织科毕业的梁邦柱先生任校长,宜黄籍欧阳璇先生(东京早稻田大学染织科毕业)任训导主任。教师十余人培育二百多名专业技术青年学生,开创了宜黄职业教育先河。

八府君祠:明代建筑。为吴姓家族宗祠。中堂有四十平米戏台,大柱需二人以上合抱。大厅有200多平米,前有600平米露天鹅石铺的大天井,靠中堂有两口方井。左右两厢有长廊,内有数十间地板房。主厅两边从小园门进,还有数十间。前门还有板楼,十多间房间,面对古街。规模宏大,江南少见。

罗家宗祠:明清建筑,为罗姓宗祠。有三个厅,五个天井和一个花园。

承恩坊:明代建筑。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吴余庆故宅前门坊。上匾额书“承恩坊”三个大字,遒劲混重,为吴余庆丹书。其结构十分奇特、少见。

绣花楼:明清建筑。整个房屋有99间。解放后几十年,原镇政府设在这里,也是王扶林《汤显祖》剧的摄影主景区。

迎恩塔:始建于明朝崇祯六年(公元1628年)。六面七层,砖石结构。塔高40余米,直径8米。塔内壁有两条螺旋式588级阶梯直通塔顶,分两个门进入,游客分左右入门而上,层层互见补相遇,直到顶层,中有一横木,才能让俩路人相及,结构奇特,属县级保护名胜古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