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一個被逼著做皇帝的風流才子,最終亡國了,李煜:我也不想啊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說的是一個人失去了一種東西,也一定會有某種收穫,是告訴人們關於有舍才有得的哲理。

細數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些帝王一生勇武,開疆擴土,卻只識彎弓射大雕,略輸文采,不夠風騷,成吉思汗就是個典型;有些帝王文武雙全,是治國安邦的一把好手,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算一個例子;還有一些,屬於偏科的帝王,或能文或能武,要抓典型的話,非五代十國的南唐後主李煜莫屬了。

李煜在文學藝術上修養頗深,有相當的建樹,但在治國安邦方面卻一塌糊塗,十分腐敗無能,最終導致國破家亡,成了俘虜,客死他鄉。

李煜的一生,是短暫又無能的一生,也是短暫又燦爛的一生。

一個被逼著做皇帝的風流才子,最終亡國了,李煜:我也不想啊

李煜(937年―978年)

公元937年,李昪(biàn)建立了一個割據政權,兩年後改國號為唐,建都在金陵(今南京),這就是後來所稱的“南唐”。

就在這年的中國情人節農曆七月七日這一天,李煜出生了。

或許冥冥中註定了他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多情郎。而因為李煜“豐額駢齒、一目雙瞳”,長著大大的腦門,幾顆門牙重疊而生(駢齒),左眼有兩顆瞳仁(像一個橫臥的8字),小時候看起來萌萌的,所以爺爺又給他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李重光。

根據中國博大精深而古老的看相術,李煜的相貌,乃是一種聖人之相,像大舜、項羽那樣的偉大人物,都是雙瞳。

李煜的爺爺李昪,算得上個開明的君主,在位期間對外休戰以保境安民,對內興利除弊以發展經濟,但晚年迷上了道術,服用丹藥而背生毒瘡,公元943年,李昪不治身亡,享年五十六歲。

李昪病逝,年僅6歲的李煜對著一直非常疼愛他的爺爺哭得一塌糊塗,小小年紀,就讓他開始感到人生的無常。

李昪死後,李煜的父親李璟繼位。李璟是個能文能武、多才多藝的國君,登上皇帝位後,就開始大規模用兵,西滅楚,東南滅閩兩國,佔地三十餘州,廣袤數千裡,南唐的國土在他的征戰下,疆土達到最大面積。

多愁善感的人,在達到權力頂峰的時候多數容易自我安逸。李璟後期奢侈無度,常與寵臣們寫詞作賦,縱情酒色,導致政治腐敗,國力開始下降。

此時北方的後周卻日益強大,數次與後周交鋒都敗北,接連失地,只能割地稱臣於後周。

一個被逼著做皇帝的風流才子,最終亡國了,李煜:我也不想啊

李璟 畫像

李煜共有十個兄弟,他排行老六,老大李弘冀是太子,在老大和李煜之間的四兄弟都早早亡故了。

老大李弘冀比李煜大6歲,他為人沉厚寡言,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和一定的政治頭腦,但權力慾望和提防心都很強。老覺得能征善戰,又掌握大權的叔叔李景遂遲早會謀害自己,然後奪取自己父親的皇位,於是在叔叔回家的路上暗中派人將他毒死了。

隨後,將目光投向李煜,總擔心這個長得萌萌的卻縱情山水的弟弟是假裝無意爭奪皇位。因為李煜也多才多藝,音樂和寫詞的天賦讓父親十分欣賞,經常把父親寫的詞編個曲,讓宮女彈唱,讓父親十分得意,父子倆儼如遇到知音一般。

這讓太子李弘冀心存嫉恨,而且搞不懂李煜這小子。李煜或許為了避禍而打消老大的猜忌,於是作《漁父》一詞: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太子雖不太懂這些浪漫又文縐縐的詩詞歌賦,但是經遣人鑑定後,這首詞寫得很唯美,將寄情山水的情懷簡直寫得酣暢淋漓,確實表明了李煜這個六弟一心只想過歸隱的生活。

老大綜合各路消息,包括李煜信佛、愛寫詞練字畫畫、遊山玩水玩音樂等這些對李弘冀來說簡直不成體統的愛好,微微一笑:老六,你太可愛了。

這次微笑過後的一個月,老大李弘冀又笑了一次——含笑九泉……

公元959年,據說在一個月朗星稀又愁雲慘淡的深夜,李弘冀看到了被自己毒死的叔叔李景遂的鬼魂舞者大刀,要殺自己,於是被過度驚嚇一病不起,不久便一命嗚呼了。

李煜,一下子成了太子的熱門人選。

有大臣說李煜迷信佛教、懦弱,而且總是寄情山水,不務正業,不應該立為太子,而應該讓老七李從善當太子。父親李璟大怒,將這位大臣罷免流放,不問李煜是否願意,堅持立李煜為太子。

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於是“老六”李煜便硬著頭皮,走馬上任。

一個被逼著做皇帝的風流才子,最終亡國了,李煜:我也不想啊

而此時,後周武將趙匡胤已通過陳橋兵變和導演了一場黃袍加身的大戲後,兵不血刃地奪去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對身邊大臣說:“我每天都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都是別人的底盤啊!”於是大力改革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決心通過戰爭創造統一局面。幾年時間,通過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成功滅掉後蜀,平定了江南,讓南唐、吳越俯首稱臣。

李煜,不再是皇帝,甚至去掉唐的國號,而自稱“江南國主”。

“性驕奢,好聲色,又喜浮屠,為高談,不恤政事”的李煜,使得“南唐”國力大降,始終受制於宋,已處於風雨飄搖的危亡之際。

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趙匡胤遣使到金陵,以祭天為由,下詔要李煜去汴京(北宋國都,今開封)見他。李煜知道這一去肯定不妙,感覺有成為人質的危險,於是便“稱疾不行”,託病不從。

宋太祖非常惱怒,迫不及待地派大軍南下,出兵金陵。

一個被逼著做皇帝的風流才子,最終亡國了,李煜:我也不想啊

趙匡胤畫像

李煜聞訊,放下紙筆,一拍桌子,決定硬氣一回:下令築成聚糧,全城戒嚴,積極備戰,決心與宋軍死扛到底!

可當李煜決心抵抗的時候,卻忘了,他身邊淨是那些終日沉溺於聲色犬馬的昏庸大臣,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忽然發現周圍的大臣們已經嘩啦啦的跪下了,僅有少數願意挺他的。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二月,宋軍開始晝夜攻城,金陵城內米糧匱乏,餓死、戰死者不可計數。

李煜,開始慫了。於是兩次派遣大臣出使北宋,進貢大批錢財求情,企圖換取宋軍撤兵,而且還謙卑地說:南唐事宋如父子,希望能得到太祖的原諒。

宋太祖應了一句:既是父子,怎可分家?

接著氣勢洶洶地說了一句千古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斷然拒絕了南唐的求和。

公元975年十二月,李煜迎來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宋軍佔領了金陵,在刺骨的寒風中,李煜和一些沒來得及逃走的大臣,身著白衣,赤裸上身,出城投降。

李煜被俘,被押往汴京。

對於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李煜在後來40歲時寫的《破陣子》一詞中沉痛地回憶道: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帝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

到了汴京,李煜料想宋太祖不會原諒他的,於是穿著白衣紗帽站在明德樓下,等待著屬於勝利者的審判。然而,宋太祖或許是憐憫他的文才,大發慈悲,赦免了他,並封了個“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的頭銜給他。

宋太祖也是挺搞笑的,因為“違命侯”這個頭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封得太有“創造性”了,就像給李煜的頭上扣了一頂“帽子”,無時不刻在提醒他:你這個違命侯,叫你來京不來,以後你還敢再違命不遵麼?

作為一個“臣虜”,李煜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前途與姓名都掌握在別人手裡,只能老老實實地做他的“違命侯”了,希望能夠苟且平安地度過餘生罷了。

可是,李煜天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而多愁善感的人容易觸景生情,更容易因為物是人非而嗟嘆歲月不再。

一個被逼著做皇帝的風流才子,最終亡國了,李煜:我也不想啊

李煜雖然是個亡國之君,但是他的多才多藝卻在被俘虜之後沒有被泯滅。不同的是,作為南唐國軍的時候,他沉湎聲色,詞的內容大多是寫他養尊處優甚至於荒淫、頹廢的宮廷生活,如這首《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奢侈的宮廷生活,美酒、佳人、琴瑟……聽著小曲喝著酒,挽著美人把花嗅,想想都讓人沉醉啊!

南唐滅亡後,李煜從一國之君跌落為街下臣虜,地位與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落差,寫的詞與之前的唯美主義和專寫男女之情的意境完全不同,而是多寫其屈辱悲苦的生活,作品不再空虛肉糜,而是直抒胸臆,傷感沉痛,形象鮮明,如這首《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招來寒雨夜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再如這首《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夜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還有……不舉例也罷,大多是在訴說在做“違命侯”的日子淒涼寂寞,一個字:苦!時時在感嘆人在命運之前的無奈,感情真摯,千百年來贏得了不少讀者的喜愛與同情,吸引著一批有一批忠實的粉絲。

最讓人動容的,莫過於這首道盡了一位亡國之君對曾經的歲月與“故國”無限眷戀之情的《虞美人》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正因為李煜不停地發表還念故國的詞作,讓宋太祖趙匡胤很是受不了,覺得這小子是外表老實,內心仍想著恢復故土,似乎在等著東山再起呢!

為了消除後患,公元978年,在七夕這個特別日子的晚上,宋太祖趙匡胤賜了一杯毒酒,讓人在李煜的生日宴會上把他毒死了。

42歲生日舞會還沒狂歡完,李煜便懷著無限的悲涼死去了。

一個被逼著做皇帝的風流才子,最終亡國了,李煜:我也不想啊

作為政治人物,李煜顯然是個徹底的失敗者,他在中國浩瀚的歷史裡地位無足輕重,甚至讓人難以想象他居然做過皇帝。

而作為一個文化人,李煜則是一位後人稱讚的成功者,他的詞流傳千古,直到今天仍為眾多的讀者所喜愛。

一個人,兩個時期,兩個方面,兩種生活,給人們帶來的價值截然不同。

我們欣賞的,不是那個在金陵宮苑裡輕歌曼舞吟著“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的荒唐君主,而是那個在汴京城“違命侯”府裡悲愴地唱著“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落魄詞人。

李煜不可能知道,在他死後,一大批人在模仿他的詞作,不少人還成了詩詞大家,如柳永、晏殊、周邦彥、蘇軾、秦觀、李清照、辛棄疾……

他以柔軟悲苦又易感的靈魂,開創了兩宋的詩詞盛世。

這就是李煜,一個嚴重偏科的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