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不声不响的,从下半年开始,南阳老城棚改进入了快车道。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解放路南头的西河坡,旧有房屋被纷纷拆除。让人看到了老城换新颜,梅花寨保护修复工程的最新进展。


1

老城新与旧的冲突

南阳是一座古城。这个古城的最直接体现,便是南阳的老城——曾经的“梅花寨”。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南阳梅花寨的特别之处是:

城墙之外有寨墙,寨墙之内有江南一样的城市内河,连通护城河与白河。

穿城而过的内河和状若梅花的城寨,让南阳既有南方小桥流水的蜿蜒,又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

外敌来了,即使攻破梅花寨的寨门,入侵者也会被分割在寨墙之内,逐个击破;

居民在城中,有坑塘可以排水,有河流可浣洗,有码头可以进出货物;

城之内办事有官府,有镇台、有祭祀的庙宇道观,构成行政管理和信仰系统;

城之四关,八个方向,功能完备,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绘图/水彩 濛濛嫣雨)

后来,因为战乱和城市发展,这座梅花寨就一点点被拆除,一点一点消失。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南阳90年代残存的寨门 淯吟书房 供图)

城墙拆得差不多了,城门没剩几个,亭台没有了,小桥流水没有了,护城河被填埋变窄,庙宇被占用或拆除,现代南阳人的生活,挤占了旧城的空间。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绘图/水彩 濛濛嫣雨)

不独是南阳,当时的北京,也遭遇过类似的大拆大建。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北京城墙和一些古建筑的存废问题,城市的设计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梁思成坚决反对拆除旧城墙,华南圭则赞成拆墙。

梁思成保留城墙的理由是:

1、城墙是北京旧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墙本身是文物,需要保护;

3、城墙可以改造利用,和护城河一起形成极具特色的环城公园。

梁将城墙看成是举世无双的伟大建筑,可以改造成立体的公园和休闲绿地。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扒开北京城墙,铺设铁路,新与旧的冲突在这时已经凸显)

华南圭拆墙的理由是:

1、方便交通,打破城乡之间思想和情感上的障碍和隔阂,当时北京城的主体基本上还局限在城墙以内。墙以内是城里人,墙以外被认为是郊区。

2、当时北京城墙已经破烂不堪,甚至许多地方有坍塌的危险。拆除城墙以后,加宽护城河、绿化两岸、形成环绕中心区的滨河林荫大道,两侧可修建高层住宅。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天坛)

在北京城建设的最终方案里,古城墙被拆除。连同城墙被拆除的,还有许多古建筑。老北京城里的庙宇、故宅成了许多公家办公地和军队大院,原有的建筑或被占用,或遭拆除,新建筑立了起来。

首都建设的现实需求,给全国的建设做出了样板,其他城市自然纷纷效仿,鲜有例外。1949年以后,南阳的城市建设,也就没有避开梅花寨旧城,南阳人在古城之上,开始了大拆大建。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老城解放路)

明清时期的建筑,当然不能满足南阳人的现代生活。

现代的生活里,除了要有电和自来水,还要有高楼和工厂。在缓慢的历史进程里,人们拆掉了梅花寨原来的格局,在旧城之中,又建出了新的南阳城。

于是就导致了现在的老城格局——存留的古老建筑,与现代的楼房、民居、工厂、单位混杂在一起的,即使不少老街道的名称还在,但也已经沧海桑田,面目全非。

2

豪宅的没落

中国的建筑,从屋顶到框架结构,会使用很多木材,所以需要不断地翻修。


但现代的城市民居,水泥砖石结构的住房代替了老式的硬山式建筑,那些曾经在城中显赫的豪宅,多数失去了作为住宅的作用,也就失去了维修的必要,经历雨打风吹,在岁月中凋零。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那些有幸成为文保建筑,或者未被拆除的旧居,往往被不同部门托管,现状也不容乐观。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杨家大院,作为辛亥元老杨鹤汀、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的故居(商铺),杨家大院建筑群虽然经过了修缮,但成了商铺和饭店,显得与历史并不那么搭调。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孙家楼东厢房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蛮子门,如今是个大杂院)

孙家楼,这是南阳地下党曾经活动的场所。这座豪宅的主人曹云阁和其弟弟曹建明,曾在这里组织地下党工作,他们以办植物油灯厂为掩护,点燃了南阳的星星之火。

如今经历百年,曹家的宅子有幸保存了下来,也有幸得到了益博服务社的小心保护。我们依然能从细节中看出这座豪宅昔日的考究,只是一侧的厢房,也难以避免地成了大杂院。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文正街镇台衙门、军分区旧址)

在文正街一处的旧宅子中,居住着一位老人,由于老人耳朵聋,我也无法获知更多的消息。这是一处硬山式建筑。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老人居住的棚户,硬山式建筑隐藏其中,年代应在50年以上)

这个地方,原属于镇台衙门,49年后一度属于军分区。这位老人住在气派的硬山式建筑中。屋内,却是一片贫民窟的气息。由于屋顶年久失修,经常有泥水和白灰往下掉,老人就用雨布将整个屋顶遮了起来。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任白涛故居,任家大院的第一进)

再看著名新闻工作者任白涛的故居。任白涛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创立报纸,引进了日本、欧美的新闻报道手法,为我国新闻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并与周恩来是同窗好友。

任家大院,是一处至今保存尚属完整的民居,现存两进院落,主房粗大的椽柱显示出任家人曾有的气派。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任家大院主房内部)

里面混居了租住在这里几十年的租户。后人搭建的房子与老宅子结合在一起,住在100年前的房子里,体验大概不会太好。

这些没落的豪宅,记录了老城的历史变迁。当它们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就无可避免地被遗忘和抛弃。


3

老城的新生

什么是永恒,白河水向南流,是永恒。不断地适应当下的生活,也是永恒。永恒就是永恒流变。

毁灭和重建本身,也是历史。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老城民主街古建)

建筑更新换代,老城的房子和设施跟不上时代;老城人口饱和,工业商业纷纷外迁;南阳城区扩大,老城就渐渐空心化,直至衰败。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老城一隅)

由于老城在上个世纪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新阶层,不断向老城外搬迁,向郊区搬迁。

如今的老城,破败之余,显得休闲。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程琢曾对老城南阳人的生活做过统计。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统计数据引自《南阳历史城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作者:程琢)

这里是麻将的天堂,人们有6成的社会活动,都是打麻将。这里也是带孩子的聚集地,许多老人在这里帮儿女带孩子。总之,老城的老年人居多,这也和老城的年代相符。


终将湮灭的南阳老城


我们看南阳曾经的烟厂、汽车配件厂、柴油二机厂、电厂、印刷厂、报社等,都早早地随着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建在了远离老城的外围,政府驻地也随之迁移。

那些搬出的南阳人,住进了南阳各大厂矿、单位的家属院,也就告别了传统的梅花寨。

从草房瓦房平房到家属院的红砖房,再到高层建筑和拥有智能物业的AI社区,南阳人用了100年的时间。

4

老城的建筑,早已不适合南阳人的新生活。

但这里的历史和厚重,在新时代的南阳,有着更加珍贵的价值。

作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城市,南阳有着兼具南北的特色。

梅花寨里南船北马的生活遗存,就是南阳传统的最好体现,特有的梅花寨也是南阳发展生态宜居城市,推动特色旅游的一块儿金字招牌。

老城棚改、梅花寨修复,是新时代,历史交给南阳的新使命。

(本文老南阳水彩插图由 濛濛嫣语 绘制,特此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