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子洲縣馬蹄溝的由來!

子洲縣馬蹄溝的由來!

子洲馬蹄溝這個鎮為什麼叫馬蹄溝呢,他有一個美好的傳說!

嵩山虎頭峰和萬歲峰中間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溝,溝口有兩塊磨盤大石頭,石頭上各有一個圓坑,形狀極似馬蹄,當地群眾把這兩個坑稱做“馬蹄坑”,把這兩塊石頭稱做“馬蹄石”,據說這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馬蹄印。

相傳大禹騎的馬是神馬,它力氣很大,跑得快,能翻山過河,大禹靠它渡過了許多難關。神馬的耳朵還非常靈敏,能辨別風聲的大小,會預測氣候的變化。每當快起大風時,它便停蹄不走,張著嘴,望著主人,“咴,咴,咴”,大叫三聲。

據說大禹治水是先治外地的洪水,而把家鄉嵩山一帶放在了最後。大禹在治理完家鄉潁河的洪水後,正準備在家休息一段時間,一則從感情上彌補一下妻子塗山姚,二則也好教育教育小夏啟。誰知大禹剛剛在家待了三天,就有消息傳來說嵩山北麓的黃河又開始氾濫,滎澤大浪滔天,洪水四溢,如果決口後果不堪設想。

大禹就和塗山姚再一次告別,塗山姚看著大禹心急火燎的樣子,又是心疼又是氣惱地說:“哎,你真是麥秸火脾氣,說走就走,嵩山這麼大,難道你能插翅膀飛過去?”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大禹心想:是啊,如果能一下子飛過嵩山,就可以節省好多時間。

大禹摸了摸神馬的頭說:“你能馱我飛到嵩山北麓嗎?”誰知神馬點了點頭,這下大禹高興壞了。於是,大禹就騎著馬走出了家門。

大禹想先看看滎澤的水勢,就來到了草嶺坡下,正準備驅馬飛過嵩山,誰知神馬停步不前,“咴,咴,咴”叫了起來,一會兒便颳起了大風,逍遙谷裡黃沙漫天,迷住了神馬的眼睛,大禹只得勒轉馬頭,退了回來。風停之後,大禹又騎上神馬準備一躍而過嵩山,誰知神馬又停下來,“咴,咴,咴”叫了起來,大禹一看西天濃霧滾滾,濃霧一下子就把少室山裹了個嚴嚴實實,一會兒太室山也大霧瀰漫,使神馬看不清東西南北,大禹只好耐住性子,掉頭而回。

等了好長時間,大霧終於散去。俗話說,事不過三。大禹拍了拍馬頭說:“加一把勁兒,這次一定要飛過去!”神馬明白主人的意思,點了點頭,仔細瞅了瞅地勢,發現虎頭峰和萬歲峰中間山溝溝口有兩塊巨石,立刻昂起脖子,前蹄便踏了上去,大禹也屏息斂氣,緊緊抓住馬韁繩,然後神馬前蹄踏著巨石,後蹄一蹬,縱身騰空而起,用盡全身力氣,飛過了嵩山,平安落到了嵩山北麓。

因為神馬使勁兒太大,一對前蹄在巨石上蹬出了兩個馬蹄窩,後來人們就把這兩塊石頭叫做馬蹄石,把這條山溝稱做“馬蹄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