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移风易俗过清明,全国各地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取得实效。随着清明临近,全国各地迎来清明祭扫高峰,如今,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的祭祀方式正逐渐被鲜花、祈福、音乐、朗读等诸多绿色环保的方式取代,文明祭扫新风扑面而来。为保障祭扫有序进行,各地还纷纷推出便民保障措施,引导市民安全、文明、有序地进行祭扫。

移风易俗过清明·文明祭扫“选择”多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清明期间,人们都要通过扫墓祭祖的方式,表达对先祖的哀思和悼念。

献一束鲜花、植一棵绿树、折一张祈福卡、系一根黄丝带,在音乐声中追思过往……现在,节俭低碳的绿色祭祀“选择”越来越多,成为清明节祭祀主流。

移风易俗过清明,全国各地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用鲜花缅怀故人在泉州市渐成风尚。泉州晚报记者 陈灵 摄

近日,菊花、康乃馨、白百合、勿忘我等适用于祭扫的鲜花成为云南昆明市民清明祭祀用品的“主角”。昆明金宝山艺术园林在今年第一个祭扫高峰期准备1万枝鲜花,继续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举办“雅韵追思”音乐纪念会,发放黄丝带,供市民寄托穿越时空的思念。南京市秦淮区社区公祭活动现场,每位居民依次领取一枝菊花,在祈福卡上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在苏州凤凰公墓的墓园里,不少墓碑旁的树上系着黄丝带和心语卡。“母亲,我们过得很好,你大可放心,我们想您。”一张心语卡写满了张先生对母亲的思念。张先生说,以鲜花、心语卡等代替焚烧纸钱,追思逝去的亲人,减少了安全隐患,也美化了环境,每个扫墓客都应该主动响应这样的文明祭扫。24日上午,苏州凤凰公墓的凤凰广场上的便民服务点人头攒动。在这里,扫墓客可以领取免费的鲜花、黄丝带和心语卡。截至12点左右,已经送出4000多枝菊花。

移风易俗过清明·广泛宣传“形式”多

为大力营造“文明低碳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清明”的良好氛围,各地纷纷出“奇招”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推广绿色环保、生态祭祀、文明祭祀理念。

许多城市设立鲜花免费兑换点,鼓励市民采用鲜花、卡片、丝带等代替烧纸钱的文明祭祀方式。还有的城市做“活”宣传形式,采用宣讲、文艺演出,公益动画片的形式让文明祭祀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过清明,全国各地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四川成都首次推出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公益动画。图据四川文明网

兰州天桥公墓区内,“杜绝焚烧污染源,配合大气污染治理”等内容的宣传条幅随处可见。墓区的广播也不间断地进行文明、低碳、绿色祭扫宣传。海南各市县采用现场咨询讲座、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宣传活动进社区、企业、学校和家庭,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四川成都首次推出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公益动画,引导市民群众慎终追远、文明祭祀,树立绿色环保祭扫新风尚,共同维护生态环境。3月25日,秦皇岛海港经济开发区万科社区结合工作实际,印发百余份《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组织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和过往群众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号召大家自觉摒弃陋习,用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等方式祭奠缅怀亲人,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

移风易俗过清明·便民保障“举措”多

及时发布高峰预警,开通祭扫公交专线,临时增设停车场……清明祭扫期间,针对人流量较大,出行难等问题各地纷纷制定应对措施疏导交通,引导祭扫有序进行。

同时,不少城市还从祭扫人群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确保祭扫文明安全有序,让市民在文明祭祀的同时,更加便捷、舒心。

移风易俗过清明,全国各地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厦门薛岭公墓启用自助服务终端。海西晨报记者 唐光峰 摄

扬州市为疏导祭扫高峰人流,清明期间,各殡葬服务单位将通过广播电台、官方网站、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祭扫高峰预警、文明祭扫注意事项等便民信息。预计祭扫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应加派人员,增设服务咨询点和临时救助点,免费提供开水、雨伞等便民服务,方便祭扫群众办理相关业务。兰州市殡仪馆设立医疗救助点,配备应急车辆,为突发疾病群众做好救治;协调公安交警清明期间保证华林路车辆交通畅通,协调公安民警保证馆内治安稳定,保证馆内车辆和群众出行顺畅;为祭扫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文明、祥和”的殡仪服务环境。苏州向祭扫的市民提供免费租借轮椅车、雨伞、简易药箱以及免费提供饮用水和一次性水杯等,还有免费的油漆和毛笔供应出借。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会同湖里公交公司,计划开通市区至中华永久墓园的祭扫公交专线,同安殡葬管理所计划开通免费清明公交专线,以方便市民出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清明期间,厦门市部分陵园向前来祭扫的市民推出智能化自助终端。市民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进行墓园全景浏览,墓型展示、自助缴纳管理费用等操作,方便市民了解殡仪服务中心及陵墓园的信息。

移风易俗过清明·扎实推进“成效”多

在清明节慎终追远、祭奠先人,已是中华民族绵延2500多年的文化传统。通过多年来对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的广泛宣传,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已自觉选择节俭低碳的绿色祭祀。

移风易俗过清明,全国各地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鲜花寄哀思。海南日报阮琛 摄

昆明市连续11年实现了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目标。以鲜花代替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的祭扫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错开高峰、乘坐公交祭扫成为广大市民的首选方式。“来,买一个50元的花篮!”来自兰州城关区雁滩的肖女士一家在华林山马路边一摊点上买了一个鲜花篮。肖女士说,“现在持鲜花扫墓已蔚然成风,这样不但干净卫生,更主要的是环保、文明。”通往市殡仪馆的路上有多个出售鲜花的摊点,出售鲜花的摊主毛女士说,她在华林山附近从事祭祀用品销售30多年了,近几年市民时兴用鲜花祭祀,生意也比以往要好,当日一上午便卖出了十多个鲜花篮。在苏州,不仅是祭品更加环保、文明,人们的祭扫行为也更加文明。墓区里,不少祭扫者带来了塑料袋,祭扫过后,他们将祭品带走,还主动将废弃的花环等装进塑料袋,放到墓区指定地点。

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如今,“文明低碳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清明”的良好氛围已逐渐浓郁,从以前的“政府推动”到现在“自觉践行”,文明祭扫在全国各地已蔚然成风。

监制:王金凤

总监:肖吉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