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1858年,太平天國的青年領袖李秀成、陳玉成聯手搗毀了清軍的江北大營,解除天京的北面威脅,此後太平軍的兵鋒深入安徽,6000湘軍精銳命斷三河,江北危亡,朝野振動。

曾國藩奉命入皖穩定局面,在網羅地方能人時,被陳玉成打的狼狽逃竄,甚至連廬州的祖宅祖墳也被燒的一乾二淨的李鴻章終於迎來了命運的轉機。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經過時為曾國藩幕僚的兄長李瀚章引薦,李鴻章終於和其早年的恩師再度相遇。而一向對他青睞有加的曾國藩,這次看到了一個士子經過了軍旅生涯後的沉澱,更是引以為重。

後來大權在握的李鴻章待人接物常帶傲色,即使是對外國人也不例外,世人一般以為李簽訂條約無數,就是一個賣國賊,然而其實李鴻章辦事雖然不利,卻也不是崇洋媚外的人,無論洋務還是外交,具體執行時他都將外國人視作市井商販,認為他們為利而來,自己也只需要看準籌碼。而對曾經的東亞小國——日本更是態度倨傲,柳原前光,伊藤博文在甲午前都體驗過李中堂的盛氣凌人。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然而高傲如李鴻章,也會在一個人面前畢恭畢敬,那就是他的老師曾國藩。

李鴻章作為皖人初為曾氏幕僚,鋒芒畢露,然而湘軍終歸是湘人居多的系統,地域歧視在哪個時代都是有的。李鴻章彷彿困獸,越是遭到排擠,就越是用目空一切的態度表達不滿。

曾國藩注意到了他的學生正在走進一個由自己製造的死衚衕,為了點醒困局中的學生,他決定從李鴻章的陋習下手。

過去的一個多月,江浙一帶一直是太陽在流浪,雨神在天上,而筆者驚奇的發現陰雨天使得我的被子不能離開我溫暖的身體。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

而這一點也被李鴻章發現了,一邊是親身專研佛洛依德理論的貪睡參謀,一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健康生活習慣持有人,兩人怎麼走在一起的確是令人費解。

總之曾大帥有一個愛好,黎明時分,他會邀請所有幕僚共進早餐,大家喝喝豆漿,啃啃大餅,當科比問大家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我們曾大帥想必也有話說,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大餅豆漿嗎?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可惜李中堂如筆者一般,在暖胃和暖床之間,一般傾向於選擇捨己為床,這一天,他用了慣用的頭疼藉口,想糊弄過去。但是曾大帥鐵了心要殺殺李鴻章的銳氣,聞訊勃然大怒,一撥撥的隨從,依次去李鴻章寢室提供叫醒服務,李鴻章不聞不問,繼續悶頭大睡。最後,曾國藩派了身邊的護衛總管帶去了自己的命令:“今天你愛睡多久睡多久,只要你不來,我們一個也不吃。”自知拗不過老師的李鴻章只好起床,以往其(商)樂(業)融(互)融(吹)

的早餐也彷彿落下了鐵幕一般,氣氛極度尷尬。一語不發的曾國藩等到吃完飯只留下一句:“我這裡只講一個誠字。”便拂袖而去。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曾國藩畫像

一個尖子生被他所敬仰的老教授當堂訓斥,自然大受打擊,自此之後他平時傲氣也有所收斂,在曾國藩面前更是事事恭謹,為人處世也愈加老成練達。乃至數十年以後曾經貪睡的李鴻章也養成了不論冬夏,五點就起的作息習慣,成為了梁啟超口中起居飲食均有時刻,中國難有匹敵的自律者。

兩人的合作中有妥協也有不滿,李鴻章曾經一怒之下離開幕府,曾國藩也會在餘怒未消時感慨:“李鴻章難以共患難。”但是終歸兩人還是有著平定東南,再造時局的共同目的。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李鴻章畫像

1860年,清軍辛苦重建的江南江北大營再次被太平軍擊破,隨後戰火逐漸向東蔓延,蘇南、浙東、浙西相繼淪陷,上海危如累卵。

鴉片戰爭被迫開國後,上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重鎮,作為賦稅重地,上海還是對外的窗口,援救上海不僅可以和上游的湘軍主力,浙江的左宗棠一起,對吳地的太平軍形成合圍,還能獲取充足的後勤補給基地,甚至可以幫助湘軍找到強大的武備支持,為洋務的展開提供便利。

作為這麼一個承擔著湘軍軍事、經濟利益、甚至與戰後湘軍政治地位有著重要關係的戰略要地,經略上海的人選自然是重中之重,曾國藩的最初人選本是與他一道出身入死多年的胞弟曾國荃,但是曾國荃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天京,為了奪取平定東南的首功,他無意救滬。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曾國藩無奈,只得另做他選,這個時候,早就與上海過來求援的地方官紳搭上線的李鴻章主動請纓,抓住了這個過時不候的機會。馳援上海看似只是地方事務,卻對李鴻章和清朝的命運影響深遠。

擺在李鴻章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他的個體戶身份,曾國荃無意分兵,李鴻章也沒有黯然銷魂掌,手撕兩千蒙古先鋒,火燒南陽糧倉這種事他一個人也做不了。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曾國藩讓李鴻章先回安徽招募鄉勇組建援護的軍隊,也就是在這一刻,晚清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淮軍誕生了,幕僚李鴻章經過8年軍旅沉浮終於成為了大帥李鴻章。

安徽屢受兵災,各地團練雖多,卻都是佔山為王,誰都不服誰。再入安徽的李鴻章首先高舉剿滅長毛,報仇雪恨的大旗為這些地方武裝樹立了一個統一的目標。而曾國藩的名望則使得李鴻章的動作事半功倍,潘鼎新作為自己的門生率先加入淮軍(此君和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都是中法戰爭時的淮軍主將),不久之後,合肥團練之首張樹聲就倡議安徽諸軍投奔天下屬望的曾國藩及其代理人李鴻章。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兩個月後,曾國藩檢閱成軍不久的五千淮勇,卻面露愁雲。

照理來說,新軍系出湘軍,自然是實力增長的大好事,怎麼曾國藩反倒不開心了。

這得從湘軍淮軍的成分不同說起。

湘軍成軍以“士為將,農為兵”為標準,不論是李鴻章、沈葆楨、左宗棠都是科考出身,然而淮軍卻不問出身,各營主將中除了潘鼎新是李鴻章門生有個舉人出身外,吳長慶是職業軍人出身(袁世凱正是投身此君帳下,在朝鮮打出了名聲),劉銘傳是私鹽販子,張遇春、張樹聲是地痞頭子,程學啟更是太平軍降將。為了一改淮軍成分作風,曾大帥特意調撥了八個營由李鴻章節制,也不知道曾國藩此舉是否因為心中對未來淮軍難以控制有所疑慮

李鴻章二十四歲即登二甲,出入翰林院,而直到年近不惑,才成為都督一方的地方大員。李鴻章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和外國人捆綁在了一起,為了避開太平天國在天京的勢力,馳援上海的淮軍搭乘高價僱傭的英國輪船沿江直下,奔赴上海。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署理江蘇巡撫,江蘇巡撫,署理通商大臣,抵達上海的李鴻章只用了九個月就成為了江蘇的實權人物。然而初入上海的淮軍卻沒李鴻章這般風光,除了胸前的勇字,幾乎讓人認不出這是一支軍隊,落魄的士兵站在繁華的十里洋場,這中間的違和如同巨石強森一邊賣萌一邊喊著嗚嚕噻、嗚嚕噻,乞丐兵的雅號就此在上海灘打響。

然而李鴻章卻全然不顧冷嘲熱諷,他首先畢恭畢敬的與吳淞的滿清大員劃清了界限,保證了淮軍的獨立性,其次他通過和上海英軍統帥的接觸表達了淮軍裝備雖差,戰力卻不弱的觀點。但是所謂的和平是建立在打勝仗的基礎之上,為了增強上海官紳的信心,一次大捷刻不容緩。

要知道奧特曼戰力最強的時候就是胸腔紅燈閃爍的時候,而在知府李慶琛的上海駐軍全軍覆沒以後,上海的紅燈不斷閃爍,這時候李鴻章身背滬上所有人的期待,帶著乞丐兵前往青埔迎擊李秀成。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太平軍議事畫像

作為淮軍的首戰,前鋒一旦被擊潰,草創的淮軍必然難以堅持,李鴻章看清了這一點,親自率五營在虹橋、徐家彙等地佈防。虹橋一帶直面太平軍,防務壓力巨大,張遇春部難以堅持,屢有敗軍後腿,李鴻章大怒下令:“但凡再後退一步,殺無赦。” 得令的張遇春不敢怠慢,再次驅兵突擊。

但是正面硬剛終究不是制勝良方,為此他早就準備了熟悉太平軍的降將程學啟駐防虹橋,殺伐決斷之際,李鴻章命令程學啟趁著前軍死戰的機會繞後,太平軍瞬間被分割成兩塊,終於難以抵擋淮軍攻勢。李鴻章用一比三十的亮眼戰損比換來了虹橋的大捷。

隨著虹橋的勝利,大量士氣高漲的淮軍有生力量得以投入其他戰區,徐家彙、新橋等地在獲得援助後捷報頻傳,上海的危機短暫解除,淮軍也獲得了各界的認同,甩開了乞丐兵的外號。

首勝後的李鴻章獲得了更大的操盤空間,因為上海的地理位置僻處一隅,曾國藩曾經建議李鴻章穩定上海後移駐鎮江便於軍事操作。然而曾國藩只看到了大海的隔絕,卻沒有意識到進入全球化的時代後,大海才是最為便捷的通道,而上海港正是中國最繁榮的路口。雖然當時李鴻章便並沒有健全的海權思想,但是他仍看到了時代的變化,上海是糧餉兵源集結的最佳地點,也是獲取外力的最好窗口,加之上海是他所救,他在這裡的政治基礎紮實。於是他婉拒了恩師的建議,繼續了他以滬平吳的策略。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上海在取代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港口後,佔比最大的商品就是鴉片

為此他在上海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了徹底控制上海,也為了去掉上海官場裡的老鼠屎,他首先拿下了私自勾結洋人進入上海設防、貪汙受賄的吳淞太道吳煦等人,藉助整頓吏治的機會李鴻章大量網絡人才並安插在要津部門,從此徹底掌握了上海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權力。

後方安穩後,擴軍備戰刻不容緩,十三個營的淮軍編制駐防上海有餘,克復失地卻力有不足。為了避免其他地方軍閥的背後讒言,李鴻章決定就地取材,無論當地駐軍,還是附近團練亦或是太平天國降兵他照單全收,優勝劣汰,得軍三萬餘人,加上原有十三營以及其他駐軍,李鴻章的淮軍從當初數千人的乞丐兵發展成了駐紮浦東浦西的四萬大軍。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戰鬥中的淮軍

軍隊的數量提升了,質量當然也得改善。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最早的實踐就來自於西式武器的引進。為了強化武備,李鴻章首先出重金向英法求購槍炮,有了原版的模具,山寨,不對,仿照事業就順理成章的開始了,截止1863年,李鴻章設立的炸炮三局共生產炸炮一萬多顆,有了西式裝備,西式的操練也是不可缺少的。西法操練由劉銘傳部逐漸擴展到各營。為了集中強化訓練效果,李鴻章甚至專門成立了由英軍軍官代訓的“會”字營,由法軍軍官代訓的“龐”字營。

但總的來說李鴻章對於外軍的代訓本質上還是排斥的,這種排斥直到中法戰爭後他深感淮軍戰法的落後才漸漸變小,然而除了建立天津陸軍武備學堂開始系統學習西方軍事思想以外軍隊內部仍然毫無改革。而具體到1862年,淮軍雖然操練了槍炮的使用方法,但是根本沒有隊列訓練和規範,也沒有大規模的實彈軍事演練,作戰時按過去經驗列成幾行,完全沒有鼓點口號,實戰效果跟走正步沒有121口號一般,一個進退都不能有序的軍隊在排槍時代可以剿滅裝備戰法更落後的太平軍和捻軍,但是面對完全西法操練的外國軍隊無疑是排隊去死。更何況淮軍的編制還是沒能跳出勇營的舊例,最大編制只到營一級,戰場調度異常困難。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曾國藩的夢想

然而這些在1862年的蘇南戰場尚未成為問題,彼時曾氏兄弟開始向天京形成合圍,左宗棠更在江北對外圍太平軍施加了巨大壓力。為了形成分兵合擊的戰略優勢,朝廷命令淮軍西進,配合曾左的攻勢。但是李鴻章並沒有馬上奉命,一直等到蘇州的李秀成馳援天京,吳中空虛,李鴻章才帶著淮軍,常勝軍,英法軍隊向嘉定出發,在絕對實力的碾壓下清軍收復了嘉定。太平軍將領譚紹光看穿了李鴻章保全實力,徐圖東南的戰略意圖,敵軍想保全實力,他就要找機會尋求決戰機會,狹路相逢勇者勝,嘉定一時間站在了風口浪尖。

面對太平軍的以攻代守,李鴻章知道必須一味避戰已經不可能了,只要挫其銳氣蘇錫常就可能一舉而定。李鴻章兵分三路,親自在三路大軍中來回督戰,主帥如此奉勇,三軍自然用命,譚紹光大敗而歸,清廷大喜命令淮軍趁機進兵崑山,威脅蘇州。然而李鴻章仍然有自己的考量,崑山近蘇州而遠上海,作為戰線上的凸出部,一旦前線僵持,蘇州、常州等地的太平軍前來援救,那麼師老兵疲、孤軍深入的淮軍就斷無生機了。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於外軍共同作戰的淮軍

但是朝廷的旨意又不能不奉,為此李鴻章想出了以毒攻毒的計策。太平天國到了這個階段雖然有名將李秀成南北馳援,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已經走在下坡路上了,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層出不窮,藉著這個勢頭,李鴻章策反了常熟太平軍守將駱國忠,一方面,他令降軍堅守常熟拖住李秀成主力,一面進攻福山,從側後對太平軍進施加壓力。而李秀成久戰不下,改變了策略企圖通過進攻湖北安徽來換取戰略空間。這招雖然令天京的壓力減小,但是也造成了蘇州戰區的戰力空虛,李鴻章趁機加強了蘇南的攻勢,不久之後太倉被淮軍攻佔,李秀成也再次因為蘇州告急回師江南。李鴻章一聽說太平天國的柱石又來了,趕緊緻信曾國荃抓住機會猛攻天京搶佔平定東南的首功。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天京的天王府大門

此後李秀成不斷被淮軍湘軍所牽制,在天京蘇州折返,分身乏術的他為了獲得主動,決定動李鴻章的奶酪——上海來圍魏救趙,然而天京的詔令使得這位名將的高瞻遠矚化作了鏡花水月,太平天國錯過了最後一個改變戰略劣勢的機會。

而後淮軍合圍蘇州,八王齊叛,李鴻章兵不血刃拿下了太平天國重鎮蘇州。其後淮軍掃蕩東南,以滬平吳的策略實現了大半,正在天京近在咫尺時,李鴻章卻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因為他知道曾國荃苦戰多年,就為了這個拿下天京,平定東南的首功,也正是因為當年曾國荃無意援救上海,他李鴻章才有了上位的機會。為此他特地寫信給曾國荃表示毫無爭功之心,自率主力在天京外圍駐紮。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1862至1864年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

曾國荃吃了一顆定心丸,全力猛攻,終於攻破了天京,持續了14年波及東南半壁的太平天國最終覆滅。李鴻章加封肅毅伯,賞戴雙眼花翎,更關鍵的是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紮實的政治基礎,掌握了獨立的武裝力量,學會了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方法,更賣出了洋務的第一步。而這些正是後來李鴻章安身立命的三個關鍵詞:軍事、外交、洋務。

如果說天津是李鴻章的主要政治舞臺,那麼上海就是他的人生福地。當同光年間,李鴻章藉助天津教案出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督辦洋務,籌建北洋艦隊,成為中國外交第一人的時候是否還會想起1862年那次手無寸兵卻仍然請纓援滬的決定。

曾國藩一個馳援上海的命令, 是如何影響了李鴻章和清朝的未來

清末的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