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汕頭中山公園曾有一座“濟南亭”,它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現在公園內的館花宮即是“濟案紀念亭”原址


汕頭中山公園曾有一座“濟南亭”,它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汕頭中山公園曾有一座“濟南亭”,它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汕頭中山公園從1928年向公眾開放至今,歷史悠久。它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在中山公園內,有著各式各樣的景點、亭院,記錄著不同的歷史故事。其中有三座以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命名的涼亭,分別是繩芝亭、浩然亭、和濟案紀念亭。這三座亭背後藏著三段不尋常的故事,而最為沉重的是濟案紀念亭。如今,經過歲月變遷,三座涼亭都經歷了不同的遭遇,繩芝亭得以翻新重立石碑、浩然亭也加固重修成為獨立景點,只有濟案紀念亭如今已蕩然無存,成為最陌生的涼亭。

建亭紀念汕頭人民反“濟南慘案”活動


汕頭中山公園曾有一座“濟南亭”,它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據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介紹,濟案紀念亭原本位於公園西南面,即現館花宮的地方。早在上世紀80年代,館花官建設之前,涼亭就只有地基尚存。記者在公園管理處編印的《汕頭中山公園》一書中看到了記載涼亭建成至被毀的始末——

1930年,“汕頭各界對日經濟絕交委員會”為聲討日本製造驚世駭人的“濟南慘案”,建“濟案紀念亭”,亭址在現館花宮內的花廳,是一座造型獨特三層城樓式的涼亭,正面刻有林修雍書寫“濟案紀念亭”字樣。1928年5月1日北伐軍攻佔濟南,日本藉口出兵保護僑民。屠殺中國軍民5000餘人,激起潮汕人民的義憤,特建此亭永誌不忘。可惜此亭淪陷時被毀。

一度在公園外近百米就可見的濟案紀念亭可惜現已湮沒無存。據公園管理處介紹,只有老一輩的市民才知道這座涼亭,他們都習慣稱呼它為“濟南亭”。該亭設有六梯六門,上到二樓就只剩四條樓梯,再有一條樓梯上去三樓“小閣樓”。亭內二樓還設有石屏,述說“濟南慘案”的經過。從現存的珍貴老照片上可以看到,該亭的城樓造型十分獨特,較之普通涼亭更為雄偉、壯觀,這樣一座具有景觀性、實用性、文史性的涼亭被毀,十分可惜。

汕頭淪陷後被日軍炸燬

1928年,蔣介石在英美支持下北上攻打奉系軍閥張作霖,日本為阻止英美勢力向北發展,藉口保護僑民,出兵侵佔濟南。5月1日國民黨軍開進濟南,日軍打死中國軍民多人。5月3日,日軍大舉攻打濟南,在濟南姦淫擄掠,屠殺中國軍民一萬多人,造成慘案。富有愛國心的汕頭市民成立了“汕頭各界對日經濟絕交委員會”,該委員會發動了一系列對日鬥爭活動,全市人民紛紛響應。濟案紀念亭就是1930年為紀念汕頭人民的對日鬥爭活動而建。

1939年6月21日汕頭市淪陷,中山公園被日軍佔領,其司令部設在濟南亭的對面。日本鬼子視此亭為眼中釘,進入公園的第一件事就是拆毀此亭。但因為該亭建造時採用的工藝非常特別,日軍無法得逞,最後竟用炸藥炸損該亭,同時把二樓的石屏也炸碎了,後人也就鮮有知那段歷史的了。

亭內有一蔡公時紀念碑


汕頭中山公園曾有一座“濟南亭”,它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關於該亭建立的紀念意義,還與一位在濟南慘案中犧牲的“潮汕女婿”蔡公時有關。

1928年春,蔡公時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戰地政務委員兼外交處主任。是年4、5月間,蔣介石率北伐軍進入山東時,日軍以保護僑民為由橫加阻撓,蔡公時奉命赴濟南與日方交涉。然而,日軍於5月3日強行進入交涉公署。蔡為維護民族正義慷慨陳辭,用日語斥責日軍之暴行,被日軍割去耳鼻挖去雙眼舌頭,最終將蔡及隨從17位外交人員慘殺。

蔡公時早年在汕頭結識了富商家小姐郭景鸞,並與之結婚。郭景鸞一家是時雖經商於汕頭,老家卻在廣東寶安。但作為蔡公時居停生活過的城市,汕頭人民對他的英雄行為十分崇敬。

據瞭解,當年建造“濟南亭”時,亭中還樹一蔡公時紀念碑。可惜紀念碑也隨著涼亭被毀,只有蔡公時的名字留在了汕頭市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