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因为预定了从洛阳出发的万仙山两日游,我不得不从郑州折回洛阳。之前坐火车从洛阳到郑州,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觉得有点慢。因此折回洛阳时选择了长途大巴,想当然地认为,走高速的大巴一定会比普速火车快。但当长途大巴在郑州城里转悠了一个多小时还没上到高速公路上时,我意识到,我忽视了长途大巴在郑州这种较大城市里可能耽误的时间。5点钟在郑州发车,7点40才到达洛阳,比坐火车整整多用了40分钟。这次的经验告诉我,在两个距离不到200公里的较大城市之间,不考虑高铁和航空,也许普速火车才是最好的选择。普速火车虽然慢,但无堵车之虞,而走高速公路的大巴虽然绝对速度快,但其出城和进城可能需要耽误非常多的时间。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预定的格林豪泰酒店在牡丹广场附近,离万仙山两日游的出发集合地牡丹城北门不到700米。睡觉前吃一个5斤多沉的小西瓜,又喝了两杯水。一觉睡到天亮,竟然没有起夜,前一天游览茱萸峰的水分消耗之大由此可知。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在集合地候车的时候,有爱心人士在旁边搭起简易凉棚,向过往的市民和游客赠送爱心热粥。我满怀感激地也享用了一杯,一股暖流立刻涌上了心头。一位把电动车停在路边的当地市民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向志愿者要了两杯热粥,左顾右盼了一下,迅速把粥倒进了车筐中的保温桶。等到其他志愿者第二次送粥过来,他又要了两杯,又迅速倒进了保温桶。我的目光和这个人的目光相遇,他非常不自然,赶紧骑上电动车走了。我宁愿相信这是个穷困潦倒、连粥都喝不起的人。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旅游大巴在洛阳城里穿行,许多街路的行道树都是不同年龄的法国梧桐。那些年龄最长的法国梧桐种植于上个世纪50年代,屈指算来应该都是六七十岁的“爷爷”树了。同车的游客中也有好几位“爷奶”级的,但他们与老成持重的法国梧桐的不同,更多地表现出了青春期尚未释放完了的活力。

特别是一位大妈,就是坐不住,一会儿站起来和前面的老姐们说几句话,一会儿翻过身来和后面的老先生逗逗乐,对导游让她坐下注意安全的提醒几乎是充耳不闻。从洛阳到新乡沿途,许多路段每隔几十米就有一面“禁烧”的旗帜飘扬,这应该是针对老百姓焚烧秸秆所做的宣传。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从洛阳到万仙山景区大约250公里,全程用时4个半小时。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到了万仙山景区的大门口,我才弄明白万仙山和郭亮的关系,才知道要游览的郭亮和南坪都是万仙山景区的组成部分。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可能是某个工作环节出了问题,导游在购票时遇到了麻烦,只见她不停的打电话,前后足足有30多分钟。就是耽误的这30分钟,造成了之后一系列安排的阴差阳错,让大家的游览遭受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乘坐景区提供的游览车经过“郭亮洞”的时候,我们这一车的游客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声。原来我以为郭亮洞只能通过一些小型车辆,实际上中型客车行驶其中毫无问题,多数路段甚至都可以会车。到达郭亮村时,已经过了12点,天空也飘起了小雨。郭亮村隶属于新乡市辉县的沙窑乡,因东汉末年农民义军领袖郭亮曾以此为根据地而得名。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我们入住的宾馆叫“清香苑”,是一座“凹”字形三层小楼,就在“崖上人家”的位置。由于我们这个团迟到了半小时,和宾馆内一个正在吃饭的团发生了重叠,加之外面下雨,屋里停电,一时间宾馆大堂兼餐厅里一片混乱。安排房间时,导游告诉我需要拼房。我提醒她,我独自出游,一向都是交单房差的,怎么会是拼房?导游说她的单子上就是拼房。结果其他游客都拿到了钥匙,开房去休息了,我一个人还站在大堂里傻等着。我强压怒火和导游商量:我先补交单房差,回头找网站交涉,但请尽快给我安排个单间,我要休息!又等了十几分钟,导游在和旅行社沟通之后,我的单间终于解决了。午餐开始的时候,已经快一点了。导游在餐厅宣布,饭后大家休息一小时,两点在门前集合,继续下面的行程。我是所有人中吃饭最快的,一点刚过,我已经带上相机,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出了宾馆大门。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我不想浪费这宝贵的一小时,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谁知道一小时后天会是什么样子?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走出宾馆仔细观察,发现我们住的宾馆对面就是郭亮洞的起始点。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说真心话,选择来郭亮村,就是想看看那名闻遐迩的郭亮洞,感受一下人定胜天的正能量,并没有在郭亮观赏美景的期待。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但一步一步下到宾馆前面的峡谷里时才发现,原来郭亮的山水竟然是那么美!这段狭窄的峡谷的两壁呈红褐色,岩石成分和结构与云台山红石峡应该属于同一类。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郭亮人在峡谷中筑起了一道高高的水坝,将小溪截成一泓碧水。因这池碧水海拔高度达到1600多米,村里人为其取名“天池”。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天池之下是一挂高达数十米的人造瀑布,虽然谈不上秀美,却也为以悬崖和峭壁为主调的午后的游览项目有两个,一是看我午饭后已经欣赏过的峡谷,接茬游览郭亮洞;二是探访郭亮老村。再次下到峡谷里的时候,峡谷里的光线已经不那么好了,不时还有雾气袭来。我为自己的先知先觉暗自得意。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从峡谷的另一侧上行,即是郭亮洞的入口,路边竖立的石碑上记录了郭亮洞的来历。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郭亮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窘迫,三面环山,一面是100多米高的陡峭悬崖,在郭亮洞建成之前,村里通向外界的唯一道路,是一条在近乎90度的绝壁上开凿的仅可供一人单向通行的石阶路,村里人称之为“天梯”。几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进出郭亮村的人在这段“天梯”上失足坠崖,或死或残。极其不便的交通,困扰了郭亮人好几个世纪。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1971年秋,为响应毛主席“人定胜天”的伟大号召,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提议下,郭亮人开始筹划在绝壁上凿洞修路。1972年3月,郭亮人用卖掉山药、山羊换来的钱买来铁锤、钢纤和炸药,开始了全凭人工的凿洞修路工程。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郭亮人打秃了12吨钢钎,打烂了4000多个锤头,搬走了2.6万方土石,硬是用一双手在峭壁上凿出了1700多米长的挂壁公路。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同团的游客大多停留在郭亮洞的起始点拍照留念,只有我一个人顺着郭亮洞深情地走去。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我走走停停,仔细观察,深情抚摸,不断拍照,试图在这些参差凹凸的岩石上找到郭亮人蚂蚁啃骨头的痕迹,试图在这条曲折蜿蜒的人工隧道里嗅到郭亮人挥汗如雨的味道,试图在这座由现代愚公竖立起的丰碑中悟到郭亮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我不相信“人定胜天”,但我相信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而河南的红旗渠、郭亮洞、叠彩洞都是非常好的注解。就和约好了一样,我刚从郭亮洞返回到村口的刻石旁边,一直下着的小雨突然升级成倾盆大雨。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在路边崖壁凹陷处躲避了有二十分钟,看雨势稍小,导游带领我们前往郭亮老村。郭亮村大致分成两个聚落,一个是我们所住宾馆附近,也就是“崖上人家”,另一个就是老村,两个聚落相距不到500米。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老村村口,用当地特有的红褐色石块叠有一座门楼,据说是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电影《清凉寺钟声》时搭建的场景,现在已经成为郭亮老村的标志性建筑。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门楼两侧立有多块刻石,其中“太行魂”一块为谢晋手书,表达了剧组拍摄《清凉寺钟声》时与郭亮人结下的深厚友谊,饱含深情。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村里的房子多为就地取材的石砌二层楼,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随意中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街路。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路边一家门楼上悬有一块“谢晋居”匾额,导游介绍说,这是谢晋在郭亮村拍摄《清凉寺钟声》时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经开辟成乡村客栈,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城里人在山村总能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譬如这户人家把烧柴放在外墙的台基上,既不占地方,又可以免遭雨水侵袭,实在是非常巧妙的设计。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我们一行人,一会儿走在这家的屋檐下,一会儿又出现在那家的屋顶旁,尽管脚下泥水四溅,大家一片欢声笑语。但快乐的雨中游很快就被越来越大的雨叫停了,大家不得不三三两两地躲进村民在路边售卖土特产的简易雨棚里,静待雨势减小。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迅速聚集的雨水顺着层层石板路流下,在下一个转折处汇聚成更大的水流,奔向下一个汇聚点。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看着越聚越多的水流,我甚至开始担心有没有暴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可能。温度开始下降,已经差不多都被淋湿的身上感到有些冷。问旁边的老乡:这雨还会下很久吗?老乡说:不好说。老乡的回答让我很失望,因为我本期望老乡说:山里的雨,也就一阵儿。其他的团友都在等待,而我决定先撤了。穿上便携式雨衣,撑起雨伞,我小心翼翼地在村子里的石板路上闪转腾挪,一口气跑回了宾馆。一觉醒来,雨停了,也到了晚饭的时间。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晚饭后,雨过天晴的天空分外明净,游客们呼吸着湿润的空气,顺着宾馆前的小路涌向观景台。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所谓观景台,其实就是郭亮洞对面、崖上人家一侧一系列适合从远处观赏郭亮洞位置的总称。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站在这些悬崖边上的凸出点位上,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郭亮洞的全景。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如果说走在郭亮洞内可以深深感受到人的力量的话,那么远观郭亮洞,你就会发现,在大自然目前,人的力量其实是很渺小的,郭亮人5年奋战的结果,也不过是在崖壁上留下了一条线和几个点而已。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返回宾馆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老村长申明凯的住宅。申明凯是当年开凿郭亮洞的“十三壮士”中唯一还健在的老英雄。来郭亮之前,曾看到网友在游记中说,老英雄有时会坐在家门口与游客热情交流,并非常乐于和游客合影。也许是雨后天比较凉吧,老英雄并没有出现在家门口。未能有机会握一握老人家长满老茧的手,未能亲口向老英雄表达一下自己的由衷敬意,是这次来郭亮的一大遗憾。祝福老英雄!祝福老人家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夜幕降临后的山村格外寂静。快9点的时候,终于来电了。我操起相机,拿上独脚架,兴冲冲跑到门外,意思是想拍几张山村的夜景照片。结果我发现,除了几家宾馆的点点灯光,想象中的山村夜景并不存在。这可能正体现了郭亮人的朴实,郭亮人有自己的生活,旅游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早上不到5点,我已经从梦中自然醒来。奇怪,为什么没听到鸡叫?大凡夜宿山上都会有看日出的安排,在郭亮也不例外。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郭亮观日出的最佳地点,是那座拍摄电影《战争角落》时留下来的炮楼。在未看到炮楼旁边的介绍之前,我还以为这是个修复的历史遗迹。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等我爬山炮楼时,太阳已经在天际升起,照亮了山谷中散布的村庄。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刚从炮楼上下来,远远的就看到一只猕猴站在路边的石砌矮墙上。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只人豢养的猕猴,但稍稍走近后发现,并没有主人的存在。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一些游客试图靠近猴子用手机拍照,结果遭到猴子的严厉警告,纷纷后退。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我的大长焦在此时显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十几米外一阵猛拍。猕猴背东面西,恰好处在淡淡的晨光中,如此角度和光线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告别猴子北行仅几十米,就是著名的“天梯”。我试着往下走了走,还没看到天梯最险峻的路段就折了回来。我不喜欢冒险。

万仙山——传奇的郭亮 美丽的郭亮

正对着一段石墙取景,突然发现石缝好像有什么毛茸茸的东西在动,拉近一看,哇塞,是一只可爱的松树!看样子今天早上是我的小动物吉祥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