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服裝行業的水有多深,算是暴利行業嗎?

某一種未來


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服裝行業通過新零售來換道超車大勢所趨

在眾多行業之中,服裝是“觸網”最早以及最深的行業之一,也因此,在服飾品牌的眾多銷售渠道中,以天貓為代表的電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5年,服飾鞋包一直是成交額佔比最大的品類。2018年雙11,服裝行業也成為天貓平臺最大的贏家,在總共237個成交額破億的品牌中,服飾品牌有67個,佔比近三成。

近兩年,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整個服飾類商品的銷售規模雖保持增長,但增速放緩。而以天貓為代表的電商渠道銷售增速仍然顯著超過線下,成為品牌服飾銷售增長的主引擎。服飾品牌通過新零售來換道超車已經成為行業大勢所趨。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在鞋帽服飾類零售方面,2018年10月份鞋帽服飾類零售總額達1216億元,與去年同期增長4.7%。累計方面,2018年1-10月全國鞋帽服飾類零售總額達10794億元,與去年同期增長8.4%。

2018年1-10月全國鞋帽服飾類零售總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服飾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應該立足於“重構線上線下關係,實現電商和門店的全面協同”、“全面數據化”和“實現人的全面升級”,畢竟,“通過新零售迎接變化已經成為行業的大勢所趨。

服裝行業發展趨勢

(1)渠道成本高企、追逐流量。線下方面,能帶來最好客流的購物中心成本高企, 2012-2017 年專賣店服裝專賣店渠道零售額上升,百貨渠道均出現下降,具有流量效應的大品牌將進一步以更低成本佔據購物中心等優質渠道更好的位置, 線上方面, 2012-2017 年線上渠道佔比持續增加,線上的黑洞效應明顯(優質品牌更容易表現相對突出),優質品牌望吸引大平臺更多優惠,互惠互利。

(2)2011-2016 行業調整階段,龍頭企業逐步建立起壁壘。服裝本身技術壁壘較低,2011 年以前行業處於通過渠道“跑馬圈地”粗放式發展階段,隨後進入長達 6-7 年的調整期,該階段部分龍頭企業通過投入供應鏈、加強品牌管理,建立起堅實的品牌、效率壁壘,將使其在行業復甦期具有更明顯的先發優勢。

(3)原材料成本高企,中小企業將出清。 滌綸及棉花為服裝行業最主要的成本之一。中國滌綸價格指數 2016 年以來持續增長,我國 328 棉花價格指數自 2016Q2 起反彈,同時因國儲棉庫存持續下降,全球庫存消費比自 2014/2015 年以來大幅下降,仍有可能長期處在漲價區間內,主要原材料價格提升將進一步帶動坯布等產品價格促進行業集中度提升。


前瞻產業研究院


ITM模式的店和傳統的實體專賣店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利潤的穩定。

專賣店以靠貨品銷售差價謀利,隨著信息化的透明,這種方式逐漸降低其利潤水平。因此,ITM模式作為山東對服裝零售實體門店實施的消費側改革措施方案,具有較強的轉型方向引領和指導意義。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計劃在2022年前後實現全省所有傳統實體門店ITM全覆蓋。

如果現在升級,主要有三種升級方式,一是股權合作,二是託管,三是授權監管。託管時間一般是12個月為限,每年約10-30萬的託管費,具體要視店鋪的面積和委託人的盈利要求而定。股權合作是由ITM總部與所升級的店鋪成立小微企業,投資人(或原經營人)只享受分紅的權益,管理權歸ITM總部所有;授權監管即對所要升級的店鋪進行授權,根據店鋪所處的城市區域級別和麵積不同,收取授權費,並對該店鋪實施信息數據化監控管理。


新消費研究員


說服裝行業暴利的人,夢還沒醒呢吧?!

請問問你身邊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身上穿的衣服多少錢買的?

現在例如昆明這樣的三四線城市,路邊店有十元起價,三百元封頂的女裝散貨店,貨品馬馬虎虎也是可以穿的;還有¥50~¥299的“品牌折扣店”都是浙江廣東各地品牌的跳樓貨,會挑選的話東西質量不錯;至於正常品牌店,得不得都是七折以下、甚至一折清庫的。

大部分年輕人認可的“國際品牌”,ZARA等等快消品,每年此時的折扣貨不過人民幣幾十塊一件哦!!!

奢侈品品牌女裝不在此文討論範圍。


曬著太陽的漁


服裝行業的核心是品牌溢價,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品牌溢價,那麼這種企業沒有價值,最多是掙個代工費或者辛苦錢。所謂品牌溢價就是同樣的服裝掛了你的品牌就可以多賣錢,多賣的這點錢就是你的溢價,這個空間越大,你的利潤就越大。市場價值也就越大。如果是股市投資,建議迴避所有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服裝鞋帽類個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