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用手機拍出單反級別的照片?

辣條一俠


用手機拍出單反的感覺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三點就可以刷爆朋友圈

【用手機也要有用單反的意識】

比如我們在用手機拍照的時候,要注意抓拍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構造意境。

這張在發朋友圈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取名【囚籠】或者【渴望自由】。這一類具有意境的照片就很容易獲得大家的點贊。

或者場景是不是極具結構性,把人放進去是不是獨有一番風味?

畫面中座椅的延伸盡頭時一個沉思的小哥哥,柱子也具有重複性,整體的畫面就非常有結構性。

【合理運用各類濾鏡、拍照軟件】

我們知道很多軟件自帶的濾鏡非常漂亮,一下子就能讓你的照片大變樣。比如這樣:

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些軟件:

【Foodie】:主拍各類食物,部分濾鏡也適合拍人,免費,iOS和安卓都有。

【VSCO】:國內外都愛用的濾鏡軟件,數量非常多。免費,iOS和安卓都有。

【Snapseed】:簡單易用的修圖軟件,內置不少濾鏡還有其他修圖功能。免費,iOS和安卓都有

【潑辣修圖】:強大的修圖軟件,不過略複雜。內置不少濾鏡還有其他修圖功能。免費,iOS和安卓都有

【合理使用特色拍照APP】

不少APP有屬於自己的風格特色,比如上圖中的拍立得式樣就是【NOMO】這款APP的功能,同時還自帶隨機膠片效果,讓你感受到不一樣的拍攝。除此以外【HUJI】也具有膠片風格,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學會以上三點,你的照片一定能在朋友圈裡大放光彩!


攝影的秘密


手機拍出單反單反級別的神照,這個這個這個有點此人說夢了,如果是技術層面的話可以,如果是畫質和細節表現上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目前拍照最牛的手機華為P20PRO也只能說媲美而已。

首先,在硬件上,傳感器的體積差別很大,有全畫幅、C幅、4/3畫幅、1英寸、小於1英寸(用在手機上的都是),畫幅越大,單位體積的像素密度越大,比如同體積的鐵和木塊,鐵比較重,這就是為什麼單反的照片放大糊還能這麼清晰。受傳感器的限制,手機是無法拍出那個效果的。

然後是焦段,目前變焦最棒的華為p20pro能實現3倍光學變焦,5倍混合變焦,10倍數碼變焦,然而實際有用的是3倍和5倍。

而單反不同,單反只要你有相應的鏡頭可實現不同焦段拍攝,可見其專業性。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手機和相機都有其特長,單反笨重,手機輕便,且隨身攜帶,更方便我們隨時記錄眼前的美好景象。

在藝術的角度,如果你掌握了優秀的攝影技術是可以拉進手機拍照和單反的距離的。

一不斷的學習攝影知識,嘗試各種類型的拍攝

二是瀏覽借鑑優秀作品,培養自己的美感,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

三是制定拍攝計劃,堅持拍照與堅持拍同一主體的照片


慢時光影攝


想要使用手機拍出單反感覺便要知己知彼。目前手機攝影已經有了飛躍的進步,除了感光元件小了些,在像素,清晰度,後期處理算法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

手機比起相機存在的不足:傳感器太小(導致高感較差),沒有長焦鏡頭(拍不了長焦物體),那麼除了避開這些拍攝因素,我們便可使用相機拍出單反的感覺。

一、減法攝影

攝影是門減法的藝術,有時越是簡單的構圖越能給人藝術感。在使用手機拍攝照片時我們可以將背景精簡,例如一面牆作為背景,或是其他能體現精簡的背景元素。

上圖整體非常精簡,這樣的建築風格在歐美入駐中國的大型商城經常能看到。

二、慢門拍攝

如今慢門已不再僅是單反的玩物,一般手機都有專業模式,而在該模式下我們可以使用慢速快門拍攝照片,例如拍攝車流、湖水等。拍攝慢門手機要長時間固定,因此我們要使用三腳架固定手機。

慢門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感器過小,高感較弱的問題,並且拍攝的光影也非常討喜。

三、使用算法虛化

俗話說前期不夠,後期來湊。手機攝像頭為廣角頭並且感光元件小,因此虛化能力較弱,但是手機的虛化算法非常強勁。在拍攝人像或靜物時我們可以開啟虛化讓照片看上去更加“高大上”。

四、學會後期

大部分好的攝影作品都需要經歷後期,因此學會後期尤為重要,手機端我們可以使用snapseed、vsco、mix等軟件對照片進行美化,人物用後期軟件換了張臉,那麼風景靜物照片也需要改變明亮度、色調、銳度等讓其獲得更好的視覺質感。


手機拍出相機風範並不難,關鍵要靜下心來去拍每一張照片。


涉影新視界


單反的感覺,無非就是銳利的成像,豔麗的色彩,通透的影調,豐富的層次等等。達到這樣的效果,單反有著無與倫比的硬件優勢,手機在硬件上都天生的沒法改變(那些外接鏡頭也就是個渣)只能在一些技術上下功夫了。除了儘量選擇光線好一些的時候拍以外,最關鍵的就是想方設法地保證手機穩定,這是手機拍照除了準確曝光外最實用的方法了。

我的方法之一:買個三角架

除了這種好一些的,還有些八瓜魚似的三角架,注意是三角架,不是自拍杆,自拍杆是照片清晰的大敵!!!有了架子就好辦了,下邊就不用細說了。

我的第二個方法,也是最常用、最實用的方法:

定做或買一個這樣有腕帶的手機套。

拍照時套在手腕上並拉緊,雙手持機,這樣不但很多程度上保證了手機的穩定,還有個非常好的作用,防止手機脫落!!!比如在水邊、在高處、在車上等,滑落了只能在手腕上,沒有這個腕帶呢?"娘啊,我的手機……"然後,要研究新手機了。

第二個方法是常用的,下邊放一些用這方法拍的照片:









有了專用手機套,除了雙手持機外,拍照時儘量能找個可依託的地方,如線杆、柱子、平臺等,目的還是保證手機穩定。


南方之南


1,要弄明白什麼是“單反的感覺”。

1)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單反的感覺,指的是大光圈,焦外的虛化。

2)具有意義的攝影作品。目前手機攝影作品頻頻展現,本人在2017年平遙影展和北京攝影周各有一張手機攝影作品入展。手機和單反各有利弊,如果揚長避短,是可以有優秀作品的。

2,如何模擬大光圈,焦外虛化,方法如下:

1)保證對焦的情況下,儘可能靠近主體。近景近,遠景遠,那麼遠景自然虛化,即使是手機也可以虛化。採用微距段的焦距,效果更好。但這不適合所有主題。

手機原圖,僅為實例。

若增加微距鏡,微距拍攝,虛化更加明顯。

手機+微距鏡拍攝昆蟲微距。

當然,拍人像不可能用微距。。。

2)手機的智能虛化模式

目前很多手機帶有人像虛化模式,採用內部軟件計算調整,模擬背景虛化。但目前的技術,只能是滿足普通愛好者的需求。懂的人,很容易能分辨出來。所以我從來不用,也不想舉例了。

3,手機適合拍攝的領域,用內容來挑戰單反。

1)街拍,由於手機短小精悍,非常適合在街上遇到有意思的場景,抓拍。

例如本人這張《各有心思》入圍2017國家地理攝影比賽手機組。好在瞬間的把握。

2)光影類,手機在光照好的情況下,表現還非常出色,暗光條件還是有較大差距。

本人的《兩個世界》,2016CMPA入圍,2017北京國際攝影周(同期拍攝的另一張)入展,光影和極簡風格。

3)倒影類,由於手機輕,容易操作,可以非常靠近反光面,比如水面,很適合雨天街拍倒影。

4)追焦類。手機弱光下表現差,快門慢,容易虛,但利用好這一點,更適合追焦拍攝。在晚上不必太多設置,自動擋即可實現慢門追焦效果。

夜晚追焦街拍,盡顯動感。

總結,攝影重要還是內容,從內容角度,找感覺,更好些。


Leo1980街頭攝影


術業有專攻,由於硬件規格的限制,手機拍照效果暫時還是不能與單反匹敵的,但是我們利用一些手機內置的特殊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擬單反的拍攝效果:




一、人像淺景深:模擬虛化模式



由於感光器尺寸遠遠小於手機,手機在物理上很難拍出單反加大光圈鏡頭的淺景深效果,除非是離得很近的微距模式,拍個花花草草還勉強有點淺景深效果:



模擬虛化模式(有的叫人像模式)的出現,讓手機擁有了模擬單反淺景深效果的一種途徑:



雖然效果還不完美,但一般娛樂和自己欣賞還是挺不錯的:



二、風光高寬容度:高速HDR合成





單反感光器尺寸大,曝光寬容度高,但手機相對就要差一些了,特別是拍攝大光比風光,容易出現死黑和死白的現象:


利用手機高速連拍,將不同曝光量的片子進行合成,可以有效增加曝光寬容度,獲得類似單反的風光拍攝效果:


三、暗光低噪點:專業夜景模式

單反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暗光噪點控制優秀,現在手機中普遍內置了夜景模式,可以通過高速連拍和後期AI算法合成低噪點的夜景作品:




篇幅有限,關於攝影的其他內容,大家可以關注小k後私信下圖中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象”,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本週早些時候,三星公司被發現使用iPhone在推特上宣傳其Galaxy Note 9。但週二早上的一個新發現更令人不安。這次看起來好像三星再次採用了舊的技巧,來宣傳該公司最新款手機的拍照功能。

根據Dunja Djudjic在DIYPhotography的一篇文章中透露,三星這次使用數碼單反相機拍攝的商業照片來冒充Galaxy A8 Star智能手機攝像頭拍攝的肖像模式照片。而這張照片恰好是Dunja Djudjic自己使用單反相機拍攝並且出售的照片。

這張照片出現在三星馬來西亞網站的Galaxy A8 Star產品頁面上,旁邊的文字表示:“拍攝流行的肖像照,得益於它的高性能雙攝像頭系統,配備16MP和24MP鏡頭,Galaxy A8 Star可以拍攝出令人驚歎的圖像,您可以手動管理景深以聚焦所需的對象。”

這確實是一個漂亮的照片,但它確實沒有使用Galaxy S8 Star上的相機拍攝。相反,它是三星使用EyeEm服務購買的照片,然後使用Photoshop進一步修改而成。


cnBeta


單反照片最明顯的就是淺景深的效果,就是背景模糊前景突出的照片。





構圖

單反相機的取景器構圖方便,

手機拍照也可以使用手機拍照的構圖線



多參照一下攝影中的構圖原則。
拍照創意

有創意的拍照,而不是走馬觀花的隨意記錄


輔助工具:

手持拍攝穩定器

主要拍視頻輔助穩定,但是拍照片也很實用,可以穩定的拍攝全景圖。


避免了手持不穩定造成的缺損


最後

最後就是軟件相關的了

軟件相關的優化,調色,可以將照片的對比度加強,優化一下曝光不足或者過曝的照片。

手機後期加濾鏡更有效果,可以讓照片更有感覺。



手機軟件也能模擬淺景深效果,調整更加靈活,但是實際效果比單反還是差不少啊。


浩影映像


我來認真回答吧,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大神回答。單反和手機的區別平時並不大,我也是單反愛好者,先說下我的理解吧。

先說下各自的優勢:

單反優勢:清晰度高,分辨率高,鏡頭焦距可控制(在於買多少錢的鏡頭),鏡頭光圈控制(在於買多少錢鏡頭)。最後就是修圖後的分辨率也可以的。

手機優勢:方便,自帶美化。

其實就這麼簡單,如果出片印刷大圖,肯定得單反,如果日常,其實沒區別。不要看那些攝影師單反拍出來照片多美,有本事讓他們給你看原圖。不誇大的說,單反攝影主要的結果來自於修圖技術,而並非拍照技術和器材的高大上。也並不是說單反拍照不重要,拍照只是拍你想要的原圖內容。

手機拍照隨身方便,但是由於體積問題,配置固然也就不可能達到單反的配置。但是手機拍照方便,而且基本都自帶美化效果,如果再經過專業修圖,小屏上對比其實和單反是分辨不出來的,只有在放大的時候才能看出區別。不過由於手機體積配置問題,手機照片的分辨率不高,過分的後期修圖所造成的損傷有可能會使照片模糊或花掉。

總結:拋開興趣,手機適用於氣場生活,單反適用於專業出圖。二者價格不同,定位不同,但是隻在手機看圖的話效果沒區別。日常生活中手機反而更有優勢。如果需要後期專業修圖,還是得單反,因為單反的分辨率即使過分修圖損傷,也基本看不出什麼。

感覺我說的通俗易懂接地氣的,點個贊,謝謝,有異議的留言我隨時回覆。

附帶三張手機照片和三張單反照片






騎旅師子vlog


最近兩三年,可以說手機在拍照功能上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鏡頭變成雙攝、三攝,四攝拍照黑科技直追單反,拍照黑科技直追單反。那麼如何通過設置和攝影技巧拍出單反的效果呢?

手機與單反的虛化對比

自由控制景深範圍,虛化背景可以說是單反相機最佳賣點之一,尤其是高端相機配上高端大光圈鏡頭,那迷人的光斑、奶油般的焦外虛化效果讓很多攝影愛好者如痴如醉。

但當手機有了雙攝以後,也可以很容易做到大光圈虛化效果。目前最新的拍照手機更是把虛化做得越來越完美。

設置的方法,可以通過拍照頁面點擊光圈圖標,出現數值來設置成大光圈。但想獲得比較好的虛化效果,還需要配合靠近主體、長焦距,或者使用外接長焦鏡頭。

手機畫質直追單反的畫質

手機拍照效果,也就是畫質,已經非常優秀。尤其現在最新款的拍照手機。不但日常光線表現上佳,夜景、逆光同樣畫質細膩。當然最佳畫質的獲得,還需要拍攝經驗以及相關設置。比如把照片尺寸設置最大、像素設置最大。這樣拍下的照片畫質足夠日常使用。那位說,放大了就不行了。4000萬像素,人像放1:1的試一試。

手機混合變焦滿足日常風景、人像拍攝

單反變焦自由,把遠處的風景和人物拉到眼前。目前新款的拍照手機已經做到5倍混合變焦,其中3倍光學變焦,2倍數碼變焦。相當一款非常實用的變焦鏡頭了。

如果你的手機沒有光學變焦,也是可以通過拍照頁面拇指加食指向外滑動進行數碼變焦的。

綜上所述,手機拍照功能已經超乎想象,畫質、寬容度、尺寸等雖然還趕不上單反,其實單反也是分等級的。但已經足夠支撐你拍出單反效果的照片了。當然,這要在你的攝影技術、藝術水平很好的基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