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老記見證》聯合報道 資深記者 聶志義 攝影報道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伴隨著冉冉升起的朝陽,新學期第一次升旗儀式開始了,這也標誌著“2018”暑假結束了,隨之新的大學生活也進入了嶄新的時期。然而,仍然有許多暑假的故事值得我們去回味;去感慨,那就來看看我們昔日的小記者暑假生活幾個畫面吧。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聶安邦是河南省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大二學生,同時他也是少林曹洞正宗第三十二代弟子,法名:釋行水。特也曾是河南電視臺、華夏小記者形象大使。也是全國唯一的專業小攝影記者。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是專業小記者的戶外戰地攝影裝備。

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的專業攝影記者服裝。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雖然,聶安邦是少林弟子中

為數不多的文狀元,

但是身為少林弟子

怎麼能不會少林的功夫呢?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也應該看到小記者聶安邦

的拳腳可不只是個花架子,

這也是將來的《老記見證》

攝影記者的必修課,

遇到阻撓和圍攻的時候便

可以教育教育那些法盲加流氓。

2018年這個暑假一開始,聶安邦便離開了學校連在家一天都沒有停留就直奔登封嵩山而去,在哪裡接受了師父手把手的調教、傳授少林功夫的精髓,又和那裡武僧後備隊的師兄弟經受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酷暑中揮汗如雨的磨練。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就是小記者暑假的臥薪之處。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師徒倆關門教練了起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是熱身也是最基本的筋骨訓練。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才是最難受的時候,

但是一定要戰勝,

只有戰勝了才能面對未來

無數的未知的艱難困苦。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時候就是考驗一個男人的毅力,

有了這個走遍天下都不怕。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無數的同齡人在關注,

在等待小記者的感受。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功夫功夫,沒有練功的

就不配叫大丈夫。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初見成效了,

證明這一關通過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少林槍也是一種英雄精神象徵。

更是代表著中華民族的靈魂精髓。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少林棍術可是很有講究,

也是少林功夫的代表,

作為佛家雖然不能殺生

但可以棍棒教訓。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入夜時分也是一天練功

較為舒服些的時候,

尤其是在來陣小風就更舒服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集體棍法是表演給

美國來的少林弟子看的。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沒想到一個文筆小記者

還能有如此的功夫,

又讓美國大叔豎起了大拇指。

每天五點半可是熱身跑山(徒步跑上嵩山,然後再像猴子一樣四肢倒趴下山)一直到晚上九點半才能下課休息,這一個月對於其他少林弟子很是太正常不過了,但是對於一個都市裡的17歲的孩子來說,這簡直就成了生死的極限了,好在聶安邦自從四歲拜師後就有了迎接承受這一切的心理準備。

在他看來,練武術並不簡單的只是為了強身健體、自衛保家那麼粗淺,更主要的是要鍛鍊一個人的耐力和毅力,這也是理應成為每一箇中國少年在成為一個男子漢的必修課,只有經過了這些才不至於忍受不了虛榮的自尊和未來社會更大的壓力和災難,才會在任何艱難困苦中向松柏和鐵塔一樣屹立在東方大地巋然不動,中國的未來也正是極其迫切的需要這樣的未來文武雙全有信仰有民族傳統文化的後生們為民族建立起強健的脊樑和希望。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寧城巔峰是宇宙接壤之處,

在這裡練功才是上界靈氣

與大地萬物共享式。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很多看過照片的少林宗師

都說這是規範的動作標準。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懂行的朋友一看就

知道這功夫練多久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棍雖是齊眉,

但是棍法卻是

“少林陰手棍”。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棍可並非是表演的小樹枝,

這可是真正的實戰白蠟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沉默臥屈是為了爆發的更激烈。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不知道,這個叫不叫“力劈華山”,

但是這一棍下去估計也是非死即傷。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個“橫掃千軍”如果沒有

下盤不穩就不會掌握好平衡。

正當聶安邦正全身心投入到從孩子到男人的暑天熔鍊的時候接到了老家的呼喚:大爺打來電話說,奶奶的八十四大壽要到了問問他和爸爸能不能趕回去,當苦練了一個多月的聶安邦眼前立刻浮現起了白髮蒼蒼的爺爺奶奶慈祥的音容笑貌,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立刻一連說了三個“回”。三個響頭磕了,雖然師父還是捨不得但是孝道重要,拜別了生病的師父和眾師兄弟,回到鄭州家裡見到收拾了一下便和父親驅車踏上了“祖國正北方、靚麗內蒙古”的“北迴歸線”。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太陽出來天光大亮的時候,

他們已經駛入了河北境內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目標:老家,

任務:盡孝,

我們在路上!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路上遇到了一輛房車,

聶安邦突然說,

等我將來掙錢了,

就給爺爺奶奶買輛房車

讓他們跟著咱們走遍天下。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加完油,聶安邦也該“加油”了。

午餐就是這樣。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為了避開北京的堵車,

《老記見證》記者

使用車臺呼叫北京的“火腿”

(業餘無線電會員)諮詢路況。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天色雖暗淡,

但是有了雲層,

比起中原的陰霾

也是一種色彩吧。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真可謂是“披星戴月”晝夜兼程。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只要是能在地方公路遇到收費站,

就自然知道進入了內蒙境內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夜裡內蒙小縣城

別有一番塞外情調。

一路上十多個小時,除了加油和方便外他們爺倆和始終陪伴他們縱馬天涯的“小五哥”(長城H5)幾乎是“馬不停蹄”,這一切不是因為父親是超人,主要是咖啡和口香糖的鼓勵再加上一路上的播放革命歷史故事的作用,雖然爺爺奶奶一路上幾個電話問候和囑咐累了就在服務區休息一下,可是眼見就要到家了怎麼還停的住腳呀?

聶安邦的爺爺奶奶也是新中國的第一批支邊大學生,在那個艱難的歲月,他們離開學校、離開父母、背井離鄉來到當時寒風凜冽、狂沙肆虐、寒交迫的邊疆,一輩子把畢生的青春歲月都貢獻在了這篇異鄉的土地上了,在那裡有他們的學生、工作和理想,在那裡一直存留著他們的希望和情懷——

雖然是深夜了,爺爺奶奶可是一直都沒有休息,心裡一直放心不下千里之外歸來的孩子們,聶安邦在吃下了奶奶熱了幾遍的飯菜後,父親就有點扛不住去休息了,但是他還要做好他的分工內容。

原來早在十年前,已經很是懂事的聶安邦看到,每次放假回到爺爺奶奶家的爸爸總是在白天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後還要在晚上休息前給年邁的爺爺奶奶洗腳、足部按摩、洗襪子時,為了減輕爸爸的勞累也是為了表現對爺爺奶奶的孝敬,便主動接過了這個任務且一干就是十年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就是聶安邦第一次正式

接過了“孝道”的見證。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也是更加熟練和責任化的進程。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爺爺和奶奶誰都不能少。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是在為爺爺奶奶洗內衣內褲,

聶安邦知道這些不能用洗衣機只能要手洗,

這也是他了解了“搓板”是用來洗衣服的

並不是傳說中女人懲治男人的“刑具”。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現在聶安邦的作息中,

沒有“洗腳流程”

睡覺就不踏實。

第二天一早爺爺家鄰居們一個很熟悉眼熱的畫面又出現了,聶安邦手扶著爺爺出了屋門下了臺階在小區內遛彎,那些鄰居的爺爺奶奶、大爺大娘都圍了過來讚不絕口的都在誇聶安邦從小就孝順的精神,也都把聶安邦的故事作為了自己教育孩子們的故事。

大爺還特意避開親朋好友的“熱情”,在景色宜人的原始林場農家賓館為年邁的奶奶舉辦了八十四歲壽辰,在慶祝活動中堂妹小雨還將自己參加比賽獲獎的笛子曲目現場演奏為奶奶奶助興,聶安邦也不能閒著呀,因為場地限制所以他一改往年給爺爺奶奶打拳助興的風格,改用了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朗誦獻給奶奶的八十四大壽,贏得了全場家人們的喝彩。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為了不受週末遊客多的堵車影響,

全家人大清早便踏上了祝壽的路上。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看到了大山的“味道”,

也是很難得的鄉風。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路旁飛流揚晨霧,

引來萬客比酷暑。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山林深處藏松楓,

淳樸無華不爭寵。

新鞋老路有四福,

隱居修的萬念空。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不用《老記見證》記者廢話,

大家都會感到了這些

文化底蘊的“眼熱”,

但是這裡的陳設

可不止為了好看流行,

這裡的碾子是要為

客人壓“大黃米”包豆包,

這裡的草房裡面是要燒炕的,

不然晚上就會冷——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就連這井水也是在龍泉甘露,

這個井也有近百年曆史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爺爺奶奶又回到了他們的那個

青春歲月環境

怎能不流連感慨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一群夏令營的小朋友來晚了,

沒有房間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聶家的長子長孫也都是超級影友。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午飯時分爺爺接受著一個

又一個親朋好友給奶奶的祝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雖然,在河南也處處

能看到這種“黃瓜”,

可是內蒙同樣品種的瓜

可是非常不一般的甜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午飯後,爺爺依然

是作息中的拉筋運動。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聶安邦和兩個哥哥

開始了他們的遊戲。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晚上是奶奶生日的重要時刻,

聶安邦也要穿的“正式”些才尊重。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聶安邦的三叔介紹著這個

“避暑山莊”的陳年軼事。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一直還正在發愁這個蛋糕上

怎麼能插滿84根蠟燭,

沒成想人家直接把蠟燭

做成數字插上了,真聰明。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人家都是默默的許願,

安邦奶奶卻是直接給說出來了,

熱的孩子們笑出了眼淚。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裡有規矩,

但凡重大節日,

全家人都要喝白酒。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聶安邦的三姐從英國

直接發來了視頻祝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妹妹小雨的一曲鄉音

醉倒了一大片。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吃壽桃了。

在祝壽期間,全家人還陪爺爺奶奶登山採蘑菇和遊覽了原始森林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雖然爺爺奶奶身體和年齡都不適合長時間的勞累運動,但是老人家的熱情卻十分高漲,看到很多遠近的遊客都在玩漂流,兩位老人也心裡癢癢的躍躍欲試,幾經交涉但是人家怕危險也怕擔責任都拒絕這麼大年歲的老人參加,大家就又玩了一下爺爺奶奶能參與的遊戲才算轉移了老人的失望,就在不知覺中吝嗇的太陽很快就要落山了,遊興未盡一家人戀戀不捨的回城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個山爬了很多次了,

每次也幾乎都是這樣的畫面。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安邦的三叔說,這就是很多人

喜歡吃的乾果“榛子”。

吃過很多年,還是第一次

見到在樹上的樣子。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安邦的爺爺奶奶歲數大了,

腿腳也不方便。

這一大家子,

一休息就是大規模。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裡有很多在城裡難得一見的蘑菇,

也是安邦奶奶最喜歡乾的活計,

只要一上山就停不下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又找到一個“巨無霸”。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雖然,今天奶奶累了走不動了,

但是依然是收穫頗多。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安幫大爺也是當地有名,

相機不離手的的攝影家。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用航拍見證的旅行不知道

是不是有另一番感覺。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在這裡臉“少林八段錦”

的功夫的確很有情調。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雖說上山容易下山難,

下山的時候,

後面就剩下他們三位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特別“鏘鏘三人行”。

走走歇歇,停停聊聊,

這既是散心抒懷的目的,

這個行為叫行孝。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叫不出名的野花在陽光的

“特寫”下特別的奪目。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是什麼情況呀?

爺爺奶奶不顧自己勞累

還在關心這個孫子的心思。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倆還真怕別人不知道

他們是職業吃貨。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原來安邦是想趁大家休息

的時候玩玩刺激遊戲。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個對於他們來說,

還真是不錯的遊戲。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在大山深處很難得還有

這等浪漫的地方怡情。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簡直就是一個全世界各地

各樣的水車模型大展覽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清澈冰涼的山泉水

真是降暑的絕佳飲品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黑,真黑!

以為頂多會貴一點的冰糕,

沒想到會貴這麼多,

山下超市1元這裡卻5元一個。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也還有這些真山真水

還算是值得“不虛此行”。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終於學會了老爸教給的

如何將流水拍成流線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真是乾著急沒辦法,

因為不明白寫的啥意思。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還是接著爺爺先走著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奶奶已經又跑在了前面休息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爺爺雖然有糖尿病,

可是就像小孩子一樣特別饞,

忌不住口尤其是見到了

這些山裡的果乾。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看看這裡的百姓趁著景區

賣點土產也不容易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麼大一把年紀了,

老人家還要

在這裡編筐掙錢真是老來難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城裡人要這些幹啥呀,

為啥不想弄點別的來賣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漂流沒有完成,

這裡的風景還是不錯的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來給立下“汗馬功勞”的

“小五哥”做做廣告吧。

回到爺爺奶奶的家,聶安邦就和爸爸兩個人一直在想方設法的琢磨、商量怎麼才能圓了爺爺奶奶的漂流夢呢?經過幾次考察和研究,最後爺倆一拍即合,網購橡皮艇來個“家庭自助漂流”行。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與在河南有很大的不同,

在這裡人們都已經

很重視全民健身運動了,

清晨四點多政府廣場就已經是

“男女老少”抖精神的大場面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聶安邦的練功方式

引起了不少奇特目光。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聶安邦練得很起勁,

原因就是這裡的天氣太爽了,

既涼爽有乾燥。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爺爺也一改光拉筋的恢復訓練,

練得很用力。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裡的小吃都是

用“良心”做生意,

所以引得周圍市民都排隊品味。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豆腐腦和油條

也是爺爺奶奶最喜歡的早餐。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來到了大爺家的“土豪”府邸,

一種逍遙的生活態度霸氣外露。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看看這些碩果累累的枝杈,

雖然是無農藥的好果子,

可還是很少有人問津。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回聶安邦可過了

一回“收穫”的癮。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接到了遠嫁新疆三姨奶奶

辭世的電話奶奶很難過,

安邦趕忙找來紙巾安慰奶奶。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為了讓爺爺奶奶散心,

聶安邦和爸爸特意

帶他們上了螞蟻山頂。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就讓爺爺奶奶自己靜靜吧。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讓爺爺奶奶的“圓夢漂流”

計劃開始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這裡河道安全平緩

水流正適合漂流。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用長焦鏡頭遠遠地望去,

爺爺在教奶奶

新手機的設置和使用。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看到撈魚的村民趟河的情景

水深最多一米左右。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奶奶也來了她對啥都不放心,

聽爺爺說奶奶一輩子

也都是個操心的命,。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看看這個船長自告奮勇

要是試航摸摸情況。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感覺有了,

心裡有底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不知道這是不是

爺爺的“中國夢”,

但是爺爺的確很高興,

有點像孩子般的得意。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看看這勇博激流的樣子多英雄。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輪到奶奶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雖然這船槳不會玩也沒關係,

反正是順水順風。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終於有了實際划船漂流的感受了,

與在岸上指揮別人的時候

有了更深的感受。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怎麼還有人拉著繩子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原來為了讓爺爺奶奶

過把癮,圓了漂流夢,

都是有聶安邦在當縴夫

在河道上下游來回的拉著船走呀,

那河裡的石頭可是很硌腳呀。

這真是又演繹了一種別樣

孝道的“縴夫的愛”呀。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看樣子安幫奶奶

體驗的也很是過癮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聶安邦卻一屁股坐在

水裡起不來了,

腳底讓河底的石子

咯得抽筋的疼。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漸漸地天黑了,

今天任務完成的特別圓滿。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給爺爺奶奶留住這個難忘的時刻。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來,幫爺爺清理“門戶”吧。

帶上爺爺奶奶去旅行(第一集)


看看這三代人多自豪多幸福呀。

在文章最後,《老記見證》記者寄希望於本文能讓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們看到,並能多少學一些對老人家的孝道和陪伴,也祝願天下的老人都有幸福的晚年和兒孫的陪伴孝順。

請繼續欣賞本報道第二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